投資界獲悉,昨夜(3月11日),因發行人及保薦人主動要求,上交所中止審核依圖科技科創板上市申請。無獨有偶,因發行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或者保薦人撤銷保薦,上交所決定終止對禾賽科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的審核。
這並非個例。上個月,因主動撤回科創板申請,獨角獸雲知聲也止步IPO。更早之前,柔宇科技也宣佈撤回IPO申請,甚至一天之內6家正在排隊的企業同時宣佈終止IPO。顯而易見,進入2021年,IPO終止項目迅速增多。
這些IPO戛然而止的名單背後,是一場愈發嚴厲的監管風暴。今年1月,證監會正式下發《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隨後20家企業被抽中抽查。3月1日起,對於律師、會計師等中介機構人員在證券發行出具虛假證明文件,最高十年有期徒刑,而欺詐發行最高判刑15年。進入註冊制時代,造假代價加大,於是出現了一個現象——很多原本奔赴IPO的企業打起了“退堂鼓”。
科創板罕見一幕:
一夜之間,兩隻獨角獸IPO急剎車
兩家獨角獸IPO一夜紛紛告急,實為罕見。
昨晚(3月11日),上交所披露,依圖科技有限公司因發行人及保薦人主動要求中止審核,上交所決定中止其發行上市審核。
此前,依圖科技是要衝擊“AI視覺第一股”。去年11月,依圖科技向上交所科創板遞交了招股申請書。當時,曠視科技推遲港股上市後,尚未公佈最新上市動向;雲從科技還在上市輔導階段;商湯科技遲遲未對外披露上市計劃。
如今,依圖科技IPO進程受阻,讓“AI視覺第一股”再一次成為懸念。但需要指出的是,依圖科技此次IPO工作只是“中止”,並未有徹底停止。依圖科技向投資界回覆:目前公司的申報工作仍在進行中。
與依圖科技不同的是,激光雷達獨角獸——禾賽科技此次卻徹底喊停科創板上市。同在昨晚,上交所發佈公告稱,終止對禾賽科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審核的決定。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審核程序“中止”後,還能重啓上市進程,而“終止”便意味着公司此次上市計劃正式“流產”。
回顧禾賽科技創業歷程,是一段三位85後校友回國創業的故事。2013年,相識於清華和斯坦福大學的孫愷、李一帆、向少卿三人,在硅谷最大的城市聖何塞成立了禾賽科技,決心要打造一家“billion dollar company”。2014年,三人決定回國創業。
三人瞄準激光雷達領域。2017年,禾賽科技推出新款40線激光雷達Pandar40,打破了國外同檔次產品的壟斷。後來,禾賽科技收穫了一批行業標杆客户。招股書顯示,禾賽科技的客户不乏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博世集團、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卡車公司之一,和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配送公司之一等知名公司。
短短七年時間,禾賽科技已迅速成長為估值超130億元的獨角獸企業。2021年1月7日,禾賽科技正式向上交所遞交招股説明書,擬科創板掛牌上市,計劃通過本次IPO募集20億元人民幣。
奈何,無人駕駛和激光雷達市場並未真正進入爆發,禾賽科技淨利潤仍處於虧損狀態。或許,這一問題為禾賽科技的上市之路埋下隱患。短短兩個月,禾賽科技的IPO之旅便匆匆結束。
11天,15家公司IPO告吹
還有一大批獨角獸正在排隊
一個不爭的事實擺在眼前:進入2021年,IPO終止項目陡然增多。
數據顯示,1-2月科創板和創業板共有53家IPO企業申請終止;自3月1日,刑法修正案(十一)開始正式施行以來,11天共有15家企業終止IPO,其中創業板有9家撤回並終止,科創板3家終止,1家終止註冊。除個別被否原因以外,絕大多數企業則屬於撤回申報材料的類型。
從行業來看,節能環保、相關服務業等科技成色相對不足的行業均有分佈。但令人意外的是,IPO終止浪潮在芯片和人工智能領域尤甚。
投資界不完全統計發現,從今年一月至今,已有7家業務涉及芯片的企業申請終止A股IPO流程。除了禾賽科技外,還有國人科技、龍迅半導體、鋭芯微電子、北京中科、晶上科技、北京芯願景等公司。
除了芯片領域,人工智能領域也是重災區。此前,雲知聲和保薦人向上交所提交了撤回申請,狀態變更為“終止”。2013年,雲知聲成立不足九個月,便成為了錘子ROM語音解決首選方案。此後,雲知聲便名聲大振。創立9年時間裏,雲知聲累計融資超過10億元,成為智能語音賽道的獨角獸。
但是,雲知聲向上交所遞交了招股書後,故事走向發生了變化。當時,市場湧現了各色聲音,其中盈利能力是爭論的焦點。招股書顯示,雲知聲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各期內虧損淨額分別為-1.74億元、-2.14億元、-2.92億元和-1.11億元,累計虧損金額約7.91億元,長期虧損且虧損額度持續擴大。
這一問題也同樣困擾着排隊IPO中的AI獨角獸們,譬如雲天勵飛、雲從科技等。以雲從科技為例,2017年到2020年上半年間,公司淨利潤分別虧損1.24億元、2億元、17.63億元以及2.98億元,合計虧損超20億元。
“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些尚未盈利的企業比較難上市了。”某頭部券商從業人員告訴投資界。
這一信號無疑讓正排隊IPO的獨角獸們提心吊膽。目前,曠視科技開啓A股上市進程,北京證監局備案公告顯示其正在接受中信證券上市輔導,擬以公開發行中國存託憑證(CDR)的方式在科創板上市;還有創辦12年的EDA龍頭企業華大九天,也正在衝刺IPO。
當然,還有更多公司正排隊IPO。證監會官網最新披露信息顯示,截至2021年3月5日,中國證監會受理首發及發行正常排隊企業168家(未統計科創板、創業板),其中,主板125家,中小企業板58家。
然而,眼下IPO終止的消息一個接着一個傳來,這些公司不免瑟瑟發抖。
堪稱史上最嚴厲
現在,欺詐發行最高判刑15年
在外界看來,這場IPO終止潮直接導火索是IPO現場檢查風暴。
今年1月29日,證監會下發《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按問題導向和隨機抽取兩種方式確定檢查對象,一場風暴悄然而至。《檢查規定》説明,現場檢查方式包括查看經營場所、獲取資金流水、走訪客户和供應商等。對於隨機抽取的企業,則重點圍繞財務信息披露質量等事項開展現場檢查。
其中,檢查對象確定後,審核或註冊部門要在三個工作日內書面通知檢查對象和中介機構,如果檢查對象自收到書面通知後十個工作日內撤回首發申請,原則上不再對該企業實施現場檢查。但在撤回申請後12個月內再次申請境內首發上市的,應當列為檢查對象。
來勢洶洶。1月31日,中國證券業協會便組織完成了首發企業信息披露質量抽查第28次抽籤儀式,共407家擬申報科創板、創業板企業參與,其中20家被抽中。很快,兩大板塊開始密集出現申報撤回的現象。比如這20家現場檢查企業中,柔宇科技、鳳凰畫材、格林生物、湘園新材、恆興科技、建科集團6家撤回申請,終止審核。
“這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大環境要求所致。”一位券商人士向投資界分析。回顧2020年,A股IPO發行數量和募資金額均創下10年以來的新高,火熱程度顯而易見。然而在IPO造富效應驅動下,帶病闖關、渾水摸魚者越來越多,有的企業甚至和保薦機構合夥做假,為的是實現上市早日套現。
但進入註冊制時代,IPO造假代價加大。2021年3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施行,明確將保薦人作為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和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罪的犯罪主體,適用該罪追究刑事責任。同時,對於律師、會計師等中介機構人員在證券發行、重大資產交易活動中出具虛假證明文件、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明確適用更高一檔的刑期,最高可判處10年有期徒刑。
對於欺詐發行,修正案將刑期上限由5年有期徒刑提高至15年有期徒刑,並將對個人的罰金由非法募集資金的1%-5%修改為“並處罰金”,取消5%的上限限制,對單位的罰金由非法募集資金的1%-5%提高至20%-1倍。
“以前很多公司都有衝一下的想法,導致不少企業是帶傷上市,如果短期內業績變臉或者發生重大的不良情況,對市場的影響非常不好。”北京一家頭部VC合夥人直言,目前申報企業的生產與銷售情況、持續盈利能力、抗風險能力、內部控制、關聯交易等都是監管重點關注的內容。“如果公司暴露出諸多問題,比如財務數據造假,選擇主動撤回是明智的。
該投資人坦言,對企業本身來説,在發展過程中有機會四、五年就上市了,但IPO不是一個絕對的目標,更不應是企業發展的頂峯,應該是另一個起點。“未來在上市公司裏不是比誰拿到了門票,幾年後拿到IPO門票可能沒有以前那麼有意思了,而是比誰在這個舞池裏跳得最優美,誰能借這個資本舞台變成產業龍頭公司。”
可以預見,IPO終止潮仍會繼續上演,一切或許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