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 敏
8月31日晚間,國家醫保局、國家衞生健康委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進入9月份,多地相繼公佈第五批國家組織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執行日程表。與此同時,隨着醫藥行業改革的不斷深入,集採政策逐步從化藥口服制劑領域擴展到注射劑、胰島素、高值耗材等領域。
醫療服務價格、集採等政策的密集發佈及落地,加速了醫藥行業大洗牌,重塑行業發展格局。同時,這些變化也在上市公司市值以及財務指標上得到反映。
集採擠出藥價虛高水分
集採之下,越來越多患者受益。“我從醫院買的降壓藥總共才花了7塊多錢,真是太便宜了。”剛從北京某三甲醫院就醫歸來的劉女士向記者表示。據瞭解,劉女士購買的其中一款藥品是瑞舒伐他汀鈣片,屬於帶量採購品種。
8月30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山東省醫療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有關情況。山東省醫保局副局長仇冰玉介紹,截至目前已先後落實了四批157個國家組織藥品和冠脈支架集採結果,藥品平均降價超過60%,冠脈支架平均由1.3萬元降至700元左右。
與之對應的,是參與集採的企業面臨的挑戰在增加。恆瑞醫藥在半年報中表示,2020年11月份開始執行的第三批集採涉及的6個藥品,報告期內銷售收入環比下滑57%。華潤三九也在半年報中表示,上半年營業收入為77.57億元,抗感染業務受限抗、集採等政策影響下降明顯。
是否納入集採也成為影響上市藥企市值變化的重要因素。今年以來截至9月2日,有32家A股醫藥生物板塊上市公司市值縮水超百億元,其中,恆瑞醫藥總市值縮水超3000億元。
工銀國際研究部醫藥行業分析員趙嘉楠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認為,一方面相關政策的逐步落地確實給一些公司帶來了短期的財務壓力,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集採有望加速國產替代進口的趨勢,幫助在技術、成本和產品質量方面有優勢的國產企業快速提升市場份額。”
“開展集中帶量採購改革的初衷,就是把藥價虛高的水分擠出去,促使藥價迴歸合理水平,降低羣眾費用負擔,使患者用得起藥。”8月24日,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試點聯合採購辦公室在答記者問時表示,長期以來主流醫藥企業銷售費用佔銷售收入的比重近40%,明顯高於其他消費品行業。
從銷售費用的變化來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醫藥生物行業有108家上市公司的銷售費用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12家藥企的銷售費用減少額度超億元。
行業創新屬性將進一步增強
政策進一步擠壓不合理費用,一方面是讓利患者,另一方面是讓企業更多的投入創新、實現高質量市場供給。“政府在推動集採政策的同時,也大力鼓勵創新藥和醫療器械的研發,政策使行業科技屬性進一步加強。”廣州圓石投資醫藥首席李益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據報道,2021年上半年已有21個1類創新藥獲批上市,這一數字已經超過2020年全年的創新藥審評通過數量,刷新了紀錄。
同花順數據顯示,醫藥生物行業有294家上市公司上半年研發投入實現同比增長,其中83家公司的研發投入超億元,恆瑞醫藥、復星醫藥、邁瑞醫療的研發投入超10億元。
創新也讓企業在行業變革中抓住紅利。復星醫藥今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24.82億元,同比增長44.77%,公司表示,創新產品上市帶來的產品結構優化是主要的驅動因素。恆瑞醫藥公佈的2021年半年報顯示,創新藥銷售收入達52.07億元,同比增長43.80%,佔整體營收的39.15%,創新藥對業績的拉動進一步顯現。
“傳統藥企一方面在不斷加大研發投入,通過內部研發和外部合作引進,不斷豐富自身研發管線,據我們統計,頭部藥企過往五年的研發費用複合增長近40%;另一方面,這些頭部企業也越來越關注海外市場,通過建立自身海外營銷團隊以及和海外藥企合作,加強海外市場的佈局。”趙嘉楠表示。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