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文章:中國資產整體吸引力仍然強勁

  參考消息網9月24日報道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9月17日發表題為《中國資產的整體吸引力仍然強勁》的文章,作者系東方匯理資產管理公司首席投資官帕斯卡爾·布朗克,文章稱,全球約30%的中央銀行都準備在未來幾年裏增加人民幣配置。全文摘編如下:

  隨着一系列整頓措施衝擊了技術、教育和網遊領域,中國股市經歷了動盪的一年。然而,中國對投資者的整體吸引力仍未改變。

  如果對照美國貨幣政策的演變來審視中國的貨幣政策,那麼中國資產將重獲吸引力。

  美國金融市場仍主要靠美聯儲的流動性支撐,隨着通貨膨脹速度加快,已不能再依靠這種辦法。這種情況最終如何發展,其不確定性將越來越取決於美國的成長型股票。

  對比之下,我們相信中國對戰略目標的追求將繼續推動該國在投資者投資組合中的佔比上升。

  相關措施包括調整中國的增長引擎——從出口轉向內需,強調供應鏈獨立與安全。當前的管控壓力也應被視為加強競爭和減少系統風險的工具,這些對吸引資本都至關重要。

  對投資者來説,人民幣的國際化也至關重要。疫情初期,中國抵制住誘惑,未實施非傳統的貨幣和財政嘗試。

  這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美國採取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中央銀行和政府幹預行動,顛覆了所有財經紀律準則。而中國準備支持經濟,但是卻以保護貨幣的方式進行。

  面對不斷加劇的通脹壓力和加息壓力,美聯儲即將逐步停止購買資產的新一輪週期也可能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因為新興經濟體和投資者通常會努力削減對美元的依賴。

  的確,全球約30%的中央銀行都準備在未來幾年裏增加人民幣配置。另一個跡象是前不久宣佈的消息:中國人民銀行將支持上海試行推進人民幣自由使用。對投資者來説,這有三大影響。

  其一,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的資產、現金和政府債券尤為可能成為實際正收益的主要避風港。

  其二,加強中國商業循環的自主權將提供更好的分散風險和麪向未來高增長領域的機會。

  中產階層和國內消費發展或許有助於減輕中國對全球貿易的依賴。通過創新推動製造業價值鏈提升將為戰略部門提供機會,如半導體、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工業自動化和機器人。

  其三,全球投資者很可能視人民幣既是價值儲備也是交易媒介。

  作為世界上第二大美債持有者,美元突然暴跌於中國無益。但是,隨着中國日趨獨立自主,這種殘留的金融聯繫在未來的貿易與關税談判中將賦予它額外的籌碼。

  投資者完全有理由擁抱循序漸進地“獨自”投資中國資產的策略。正如中國有句諺語:“萬事開頭難。”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30 字。

轉載請註明: 英媒文章:中國資產整體吸引力仍然強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