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權交易 着眼長遠的“買賣”】碳排放權交易 如何創造價值?

央廣網北京6月18日消息(記者呂紅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枱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的大幕即將拉開,最新時間表是,這個月底前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系列報道《碳排放權交易,着眼長遠的“買賣”》18日播出:碳排放權交易,如何創造價值?

 

在多位專家看來,全國碳市場最大的作用就是價值發現。也就是通過碳交易發現碳價值,再通過碳價值提高綠色低碳企業和產業的收益,進而發現節能減排和技術進步的價值。這個過程具體如何實現?以首批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電力行業為例,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李俊峯説,不同企業發電需求不同,會圍繞碳排放配額開展交易。他説:“雖然企業按照統一的標準發放配額,但每個地區的電力需求不同,有的地方可以多發電,有的地方可以少發電。這中間肯定存在着配額需求不一致的情況,就是它的配額和實際發電的需要是不同的,這種不同就會產生交易,就可以發現其價值。”

在碳交易試點中,廣東等地還實行了碳排放配額競價轉讓,也就是拍賣機制。專家認為,全國碳市場啓動後,也可以通過碳配額拍賣,進一步提高碳市場活躍度。另外,結合碳達峯碳中和目標、能源雙控和碳排放總量控制,全國碳市場還可以推出更靈活的政策設計。比如,在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約束下,根據各地區發展階段差別,控制碳配額鬆緊程度,可以幫助西部地區實現生態補償,體現當地資源價值。

李俊峯説:“對這種發達地區來説,配額是適度從緊的;在欠發達地區,像內蒙、新疆、寧夏,配額是適當寬鬆的。這樣就使得落後地區的資源價值成為真正的經濟價值,它的環境容量也成為一種經濟價值,這在國際上也是一種通行的辦法。”

通過碳交易,碳價值不斷體現,企業節能降碳的壓力和積極性會不斷提升,以適應這種變化。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説,特別是在製造業領域、能源設備製造等和能源轉型直接相關的行業會盡快調整產品結構,突破新能源關鍵核心技術,降低生產成本,滿足全社會低碳發展需求。以發電設備製造為例,新能源低碳發電裝備將逐漸替代傳統煤電裝備。

朱民説:“我們的發電設備在今天主要也是煤發電設備,但是在未來是核電、光電、風電,整個重機設備都會在根本上發生變化。一重、二重現在都是產渦輪機,主要是燃氣輪機,這些都會發生根本變化。所以重裝設備也會發生根本變化,這都是跟着一步一步來的。”

另外,全國碳市場也會催生一些新技術、新應用、新產業,創造出新的價值。比如,應用碳捕捉和碳儲存技術,大型火電廠、鋼鐵廠、化工廠等可以實現超低排放。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説,再把捕獲的二氧化碳封存到油氣田中,還可以產生額外收益。他説:“如果我們在油田附近有一些電廠,那麼我們就可以把電廠的二氧化碳取出來,提純以後,最後把它壓到地下去。因為二氧化碳到地下在水裏是可以溶解的,溶解以後,水帶有一定的酸性,可以幫助水下的岩石驅開裏面的油,這樣可以幫我們增加石油的生產。”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27 字。

轉載請註明: 【碳排放權交易 着眼長遠的“買賣”】碳排放權交易 如何創造價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