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1月16日訊(記者蘇楠 葉淺)日前,振華新材發佈公告,表示結合當前市場環境的變化及公司的實際情況,公司現調整定增募資規模由不超過60億元降至不超過14億元,降幅超75%。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定增募資規模的大幅調降,疊加項目投資總額未發生變化,振華新材要完成相關募投項目或需自籌約63.45億元,為其三季報總資產的72.51%。此外,在當前公告調整定增募資規模的時點上,公司股價處於上市以來相對低位,距離去年高點已近乎“膝蓋斬”。
完成募投項目需自籌超60億元
振華新材稱,本次募集資金用途對應擬投入募集資金額亦作相應調整,正極材料生產線建設項目(義龍三期)擬投入募集資金金額由45億元降至12億元,擬用於補充流動資金的募集資金金額亦將由15億元降至2億元。
然而,振華新材項目投資總額卻未發生變化,公司對正極材料生產線建設項目(義龍三期)投入資金仍將約為62.45億元,補充流動資金規模仍將為15億元,二者合計約77.45億元。
換言之,在募集資金規模調整前,振華新材要完成上述項目,僅需自籌約17.45億元,調整後,公司則需自籌約63.45億元。三季報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公司總資產約為87.50億元,資產負債率約為56.38%,調整後的自籌金額約為三季報總資產的72.51%,大於公司同期整體資產負債率水平。
振華新材在10月18日簽署的募集説明書中介紹稱,正極材料生產線建設項目(義龍三期)建成後,將新增年產10萬噸正極材料的生產能力。在公司的測算中,建築工程費、設備儀器購置及安裝費分別約為26.40億元、28.84億元,為項目投資構成中佔比最大的兩項投入,遠遠大於公司經調整後不超14億元的募資規模。
實際上,中國網財經記者瞭解到,今年以來,振華新材外部經營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募集説明書中的部分風險已逐一顯現。據公司三季報,今年前三季度,受鋰鹽價格下跌及下游需求放緩影響,公司產品售價、銷量同比下降,實現營收約52.81億元,同比下降46.68%,產銷量下滑使得同期生產成本較高,疊加存貨減值影響,實現歸母淨利潤約 3759.27萬元,同比下降96.26%。
據界面新聞報道,振華新材在半年度業績説明會上曾坦言,公司2023年上半年的虧損主要是兩個原因,第一是產能利用率較低;第二是存貨跌價。“2023年上半年產能利用率大概在四成,目前大概在七成左右。如果下半年能夠按照預期發展,預計高鎳會接近四成”。
股價跌至上市以來低點仍堅持定增
毫無疑問,得以在經營風險未充分暴露、股價高點時申請定增並順利拿到批文的振華新材是幸運的。資料顯示,公司於2022年6月14日公告擬實施定增,同年11月10日過會,2023年1月18日註冊生效,批文有效期為12個月。
在拿到批文前的7個月中,振華新材業績在行業高景氣的背景下始終堅挺。2022年全年,公司實現營收約139.36億元,同比增長152.69%,實現歸母淨利潤約12.72億元,同比增長208.36%。期間,公司股價於2022年7月初達到上市以來最高點83.83元/股,其後雖有回調,至公司定增註冊生效時,仍保持在50元/股左右的水平。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今年以來,振華新材經歷“戴維斯雙殺”,業績與股價雙雙受重挫。除前述業績表現外,股價方面,定增註冊生效後,公司股價持續下跌,至10月26日達到上市以來最低點21.06元/股,相比2022年7月初的高點大幅下跌近75%,其後略有回升,但截至發稿,僅為23.18元/股,仍處於相對歷史低位。
振華新材對於市場環境的變化或亦有感知,今年1月18日拿到批文後,公司並未急於推進定增,但即便如此,其也未能等到資本市場或公司業績徹底好轉的時刻。及至日前,距離批文失效僅2個月時,公司以調整募集資金規模縮水超75%的方式公告定增計劃的最新進展。
中國網財經記者瞭解到,不只振華新材及電池行業,今年以來A股市場持續震盪,IPO及上市公司再融資均較為低迷。硅料龍頭通威股份曾於4月25日公告一項擬募資金額高達160億元的定增計劃,9月末即宣告終止。據財聯社報道,通威股份副董事長嚴虎近期於公司三季度業績説明會上解釋了終止原因,嚴虎稱,由於當前資本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公司價值存在明顯低估,為維護全體股東的利益,公司決定終止本次160億元定增計劃。
資本市場寒意凜凜,振華新材堅持推進定增。對於定增的目的,公司在10月18日簽署的募集説明書中解釋稱,主要為充分把握行業快速發展的契機,彌補公司在產能上的短板,開拓更多客户,為公司業務的快速發展提供流動資金支持。但隨着擬募資規模的大幅縮減,要完成募投項目建設的預期目標,公司或將承擔不小的壓力,內外部環境的變化或亦將影響公司的經營節奏等。
對於振華新材定增計劃的進展,中國網財經記者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