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的推進,不少具有發展潛力的公司成功登陸科創板、創業板,交出可喜成績單。
相關財報數據顯示,三季度科創類上市公司業績穩步增長、公司融資渠道更加暢通、退市制度激發出市場活力,上市公司享受到實實在在的註冊制改革紅利。
註冊制是完善要素資源市場化配置的重大改革。2018年宣佈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以來,我國股票發行制度向着註冊制大步邁進。2019年,科創板在上交所開市,註冊制試點正式落地。2020年,深交所創業板開啓註冊制試點。“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註冊制改革給上市公司帶來哪些新變化?
業績穩步增長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科創板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4839.57億元,同比增長45.08%;歸母淨利潤630.20億元,同比增長64.01%;扣非歸母淨利潤507.96億元,同比增長39.25%。營業收入方面,九成公司實現營收增長,38家公司實現收入翻番。淨利潤方面,七成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增長,80家公司增幅在100%以上。
勇闖改革“深水區”的創業板,也成長為創新創業企業集聚地,同樣交出不俗答卷:今年前三季度,創業板公司平均營業收入17.71億元,同比增長26.02%;平均淨利潤1.6億元,同比增長10.67%。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認為,創業板堅守“三創四新”定位,板塊特色鮮明,為大量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提供了融資發展機會。創業板公司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行業公司佔比接近50%,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佔比接近60%,高新技術公司佔比超90%。創業板不僅培育出多隻市值超千億元的巨頭,還助力了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融資,高質量創新型公司在創業板中不斷湧現並發展壯大。
數據顯示,創業板138家“專精特新”上市公司展現出較強的發展韌勁,前三季度平均實現營業收入7.63億元,同比增長35.53%;平均實現淨利潤1.03億元,同比增長28.63%。
融資渠道更暢通
試點註冊制以來,發行上市條件的包容性增強,多層次市場的板塊架構和功能更加完善。中國證監會市場一部主任李繼尊説:“科創板、創業板試點註冊制改革在優化發行上市條件上取得突破,將實質性門檻儘可能轉化為嚴格的信息披露要求,提高對企業特別是科創企業的包容性。”
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行業特色的科創企業,科創板為其“量身定製”了5套不同的上市標準,給企業提供寬鬆的上市環境,允許各類符合科創板定位、具有“硬科技”實力的企業順利登上資本市場舞台。
制度的變化,讓科創企業享受到實實在在紅利。截至今年10月底,共有352家科技創新企業登陸科創板,IPO融資近4400億元,股票總市值近5萬億元,佔同期A股IPO數量的38%、首發募集資金的41%。其中,“硬科技”行業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三大先導產業上市家數分別為36家、76家、70家,已形成產業鏈示範效應。
創業板公司直接融資效率也在不斷提升。今年前三季度,創業板首發募集資金870.30億元,同比增長50.79%。上市公司實施再融資150家次,同比增加145.9%;募集資金1526.87億元,同比增長122.02%。
融資渠道的暢通,有力地支持了上市公司的研發創新。數據顯示,創業板公司積極踐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耕自主創新,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合計達824.7億元,同比增長34.2%。科創板公司已有多個IPO募投項目在研發創新、產業化發展、升級擴產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部分公司募投項目實施成效顯著,掌握了全球領先技術。
空殼公司退得下
一個良性循環的資本市場和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的上市公司羣體,需要有進有出、優勝劣汰。已經喪失持續經營能力的公司長期滯留資本市場,將制約資源配置效率。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證監會按照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的改革方案,指導滬深交易所修訂《股票上市規則》及相關業務規則,完善退市標準、簡化退市程序、加強退市監管和風險警示。
去年底,滬深交易所修訂的《股票上市規則》提出,增加交易類退市的市值指標;優化財務類退市標準,力求出清殼公司,新設“扣非為負+營收低於1億元”的組合指標;完善規範類指標方面,新增信息披露、規範運作存在重大缺陷的細化具體指標;完善重大違法類的重大財務造假量化標準。在優化退市流程、提高退市效率方面,取消暫停上市和恢復上市環節,取消交易類退市情形的退市整理期設置,縮短退市整理期交易時限等,加快退市節奏。
退市制度改革在今年取得積極成效。三季度數據顯示,滬深兩市已有26家上市公司退市,其中17家強制退市,8家重組退市,1家主動退市。隨着全面註冊制改革的不斷推進,資本市場常態化退市機制正加速形成。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説:“新制定的退市規則不僅有上市公司總資產、淨資產、股票市值、營業收入、經營能力等數量標準,在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等方面也有相關要求。這讓空殼公司、皮包公司及殭屍企業失去操作空間。”
專家建議,要不斷加大退市力度,讓不符合條件的企業淘汰出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充分發揮。(經濟日報記者 彭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