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展品”也有首發,這份指數告訴你“淨零”密鑰在哪裏?|進博會時間

看不見的“展品”也有首發,這份指數告訴你“淨零”密鑰在哪裏?|進博會時間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服務貿易展區多是看不見的展品,在這裏,全球頂尖的服務貿易公司通過對話、研討等方式,全方位展示行業洞見。

畢馬威作為參展商已連續三年亮相進博會。在今年的進博會上,畢馬威在展館中首發“淨零排放準備指數(NZRI)”指數。

看不見的“展品”也有首發,這份指數告訴你“淨零”密鑰在哪裏?|進博會時間

能源低碳及環保技術專區。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肖翊 攝)

需對發展中經濟體給予支持

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生存挑戰。在過去的一年裏,越來越多的政府承諾實現“淨零”——這意味着完全停止大部分温室氣體的排放,並採取緩解措施來抵消剩餘氣體的影響。

記者注意到,此次畢馬威首次發佈的NZRI,確定了表現最好的25個國家和7個“值得關注的國家”。其中,挪威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之一,在今年的NZRI中名列前茅,部分原因是該國各地對可再生能源和電氣化交通方面的私人和公共投資水平較高。2016年,挪威議會投票決定將其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日期從2050年提前到2030年。

排名前6位的歐洲國家是首期NZRI中的佼佼者。這些國家已經實現大幅減排並宣佈淨零排放目標日期,但是在探索創新方法以實現其目標時均遭遇重大挑戰。

畢馬威中國環境、社會和管治(ESG)主管合夥人林偉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經濟發展程度與實現淨零排放的準備度之間存在明顯關聯,因此需要進一步動員對發展中經濟體給予支持。

“來自所有被調查國家的洞察表明,全球金融部門正越來越多地將氣候風險納入其投資和貸款決策,而各國政府通過制定可持續金融戰略、政策和監管框架等創造有利環境的類似舉措在促進獲得此類融資方面發揮着關鍵作用。這些國家的洞察也突出了政治上的一致性和公眾支持對關鍵去碳化舉措成功的重要性。”林偉表示。

不過目前,不少國家在設定“淨零”目標以及簽署立法方面明顯落後,缺乏交付能力是實現全球淨零目標的薄弱環節等問題。

看不見的“展品”也有首發,這份指數告訴你“淨零”密鑰在哪裏?|進博會時間

圖為位於1.2食品及農產品展區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展台。(國際金融報記者 張力 攝)

不搞運動式“減碳”

日前,碳達峯、碳中和已成社會關注的熱點。2020年9月,我國提出,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峯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對於中國在能源轉型方面的努力,林偉稱,為應對挑戰,中國在這一方面已有良好佈局。

“比如我國的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已達925吉瓦,約為美國的三倍。又比如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2020年,中國已有540萬輛電動汽車投入使用,數量已接近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的一半,使得本地汽車製造商可以實現規模化、商業化、以及可持續運營。”

“此外,中國將持續投資新能源車生態鏈構建,包括電動汽車生產產能、研發電池技術以及充電設施等。中國的目標是,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將佔新車銷售的20%。在此背景下,儘管中國實現‘30·60目標’充滿挑戰,我們的實踐、經驗以及擔當在全球範圍內,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具有重要參考意義。”林偉表示。

“雙碳”目標的提出,意味着一次產業結構的重大調整、一項項重大的技術革新、一場配套制度的變革與創新,也意味着一次生活方式、生產方式、發展理念的系統性進化。

林偉稱,達成“雙碳”目標將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城鎮化仍在進程之中,這些客觀因素增加了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難度。減碳應從中國現階段國情出發,堅持降碳、減污、增綠、增長四位一體協同推進”。

“減碳、綠色發展是中國未來幾十年發展的大方向,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步、穩步推進。糾正運動式‘減碳’的做法。”林偉表示。

看不見的“展品”也有首發,這份指數告訴你“淨零”密鑰在哪裏?|進博會時間

進博會夜景 (環球人物記者 劉園園 攝)

中國“雙碳”任務艱鉅

林偉認為,在“雙碳”目標下,中國綠色轉型仍面臨挑戰。中國要實現“30·60”碳達峯和碳中和的目標,將面臨重大挑戰。

首先,“30·60目標”代表了中國的承諾,但還沒有成為法律。而中國的電力高度依賴煤炭,脱碳發電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當前中國的能源結構仍以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為主,清潔及可再生能源還難以滿足全國巨大的用能需求。

此外,中國的交付能力,如綠色技術專利、清潔技術公司和創新率都落後於發達經濟體。從自身因素來看,中國目前是全球碳排放量最高的國家,經濟發展還未能與能源消費脱鈎,傳統產業中高耗能高排放的產業佔比較高。

不可忽視的是,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必須在發展和去碳化之間找到正確的平衡。對比發達國家,英法德等國早在上世紀90年代或更早就已實現碳達峯,距離它們承諾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時間跨度長達60年以上,而中國計劃從“達峯”到“中和”只花30年左右,任務的艱鉅可想而知。

而為了應對挑戰,林偉認為,政府需要更好地利用金融市場的力量來實現淨零排放。面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帶來的產業發展歷史機遇,節能環保企業與綠色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強合作,將為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發揮更大的作用。其次,實現碳達峯和碳中和不僅涉及電力低碳轉型,也涵蓋了經濟、社會等各個層面的低碳轉型。因此,政府要為企業引入強制性報告將有助於加速淨零排放轉型。此外,各級的政治協同和合作在淨零排放方面也發揮着強大作用。

記者:袁源

編輯:程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64 字。

轉載請註明: 看不見的“展品”也有首發,這份指數告訴你“淨零”密鑰在哪裏?|進博會時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