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發生併購案例較多的部分行業 數據來源:同花順
併購市場日前“暖意盎然”。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3月2日記者發稿,A股年內已有448起公司併購事件,涉及資金超過900億元。其中,機械設備、電力設備和醫藥生物行業的併購案例數量最多。業內人士預計,在制度不斷優化和經濟轉型推動下,2022年併購市場仍將保持活躍。
A股年內併購案例超400次
3月2日,北方導航、華鐵股份、三鋼閩光等9家A股上市公司同日發出併購重組相關公告。據同花順數據顯示,以首次公告日作為統計依據,截至3月2日記者發稿,今年以來A股市場已發生448起公司併購事件(剔除併購失敗案例,下同),涉及的併購資金約為977.54億元。
“今年上市公司併購整體表現活躍,與環境的市場化、法制化有很大關係。例如,併購案例的審批也將更加市場化。” 經濟學者、允泰資本創始合夥人付立春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另一方面,今年整體金融環境相對寬鬆,市場有足夠的“彈藥”去從事相應的活動。而上市公司為了增強行業地位,對於提升規模和轉型的要求也比較迫切,主觀上有較多動機和動力。
實際上,2021年已成為併購市場的“大年”。據普華永道日前發佈的《2021年中國企業併購市場回顧與2022年前瞻》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國內併購交易數量創下歷史新高,達到12790宗,較2020年增長了21%,交易金額從2020年曆史最高水平下降19%至6374億美元。其中私募股權基金交易金額首次超過交易總額的一半。
業內人士預計,2022年併購市場仍將維持較高的熱度。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隨着註冊制在科創板、北交所等試點的推廣,預計在全面註冊制之後,會有更多的優質公司上市獲得融資,這部分企業在完成融資之後,很多需要通過併購的形式,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從而增強自身的競爭優勢。預計在政策帶動下,今年併購市場仍將活躍。
普華永道也表示,2022年中國企業併購交易或將繼續保持較高水平,主要得益於國內經濟持續轉型推動,以及財務投資者的待投資資金達到歷史最高水平。預計2022年中國企業併購交易數量將與2021年大致相當或略低於2021年。
新能源、TMT等領域併購火熱
從行業來看,今年以來併購案例頻繁現身於製造業中的電力設備、機械設備等行業。《經濟參考報》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在今年以來的上市公司併購案例中,屬於機械設備、電力設備和醫藥生物行業的併購案例分別有55宗、41宗和37宗,位列各申萬行業前三位,而電子、計算機行業的併購案例同樣較為突出。
“今年最值得關注的仍是新能源領域的併購。具體來看,鋰電板塊隨着下游需求的高增長,上游原材料價格高企,為減輕成本壓力,新能源企業紛紛出手收購上游礦業資產。同時單晶硅、燒鹼等光伏企業在雙碳政策引領下,有收購光伏電廠解決自身綠電的需求。”陳靂表示,另一個併購高發板塊是TMT領域。TMT板塊產業鏈長,細分板塊多,通過併購補強的機會與需求也較多。
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私募股權基金業務主管合夥人劉晏來也預計,包括“產業升級”“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在內的熱點主題,以及國內對消費經濟的普遍關注,未來或將繼續促進併購交易,為企業重組和戰略變化提供契機。
值得注意的是,在對新能源等熱門領域的追逐中,不少上市公司選擇了“跨界併購”的方式。例如,主營業務為園林生態工程的天域生態近日宣佈,將斥資6.1億元跨界收購從事鋰電池的青海聚之源51%的股權。而主營業務為益智玩具的沐邦高科日前則表示,公司擬收購豪安能源100%股權,交易價暫定11億元。
“跨界併購通常來説有兩種情形,第一種是主業穩定提供現金流,通過跨界併購挖深主營業務‘護城河’。典型代表就是高耗能企業對新能源發電企業的併購,通過進入綠電領域,避免自身主業因能耗限制導致減產。第二種則是自身主業陷入困難甚至虧損,試圖通過跨界併購進行業務轉型。”陳靂表示,前者是對自身的一種補強,可以有效增加企業競爭力,而後者則忽略了熱門賽道里本身已經存在了很多優質的企業,跨界併購未必能夠成功轉型得償所願。
付立春也表示,當前併購的熱門領域主要還是出現在新興行業的同業併購之間,也有一些傳統企業為實現業務轉型、改善公司收益進行的跨界併購。而後者所存在的不確定性要更大一些,還可能受到一些市場泡沫或者概念性因素的影響,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分析。
□記者 羅逸姝 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