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向“新”·向“網”——一個內陸省份的經濟“新走向”

向“海”·向“新”·向“網”——一個內陸省份的經濟“新走向”

向“海”·向“新”·向“網”——一個內陸省份的經濟“新走向”

  ▲石城鞋紡城產業園

向“海”·向“新”·向“網”——一個內陸省份的經濟“新走向”

  ▲工人正在智能生產線上作業。

  新華社北京10月16日電(記者李洪磊)10月16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向“海”·向“新”·向“網”——一個內陸省份的經濟“新走向”》的報道。

  “向南、向海、向灣區!”

  拿着一份新出爐的《關於建設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品牌運動鞋服產業基地的實施方案(試行)》,江西省石城縣委書記鮑峯庭憧憬着未來:“從‘園區經濟’轉身‘灣區經濟’,是石城縣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投石問路’之舉。”

  品牌運動鞋服產業是石城縣的首位產業。在這裏,不僅有江西省首個鞋類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還吸引了一大批國際知名品牌落户。為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石城縣加快升級步伐,將從產業對接、要素對接、產業協作、協同創新等方面發力,加速推動鞋服產業集羣建設,“以開放求發展”,打開縣域經濟升級新空間。

  作為一個不沿邊、不靠海的內陸省份,“江西要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開放、開放、再開放。”不少江西地方幹部表示,我們既要在開放中挖掘發展新動能,也要在開放中增強經濟韌性。

  向“海”、向“新”、向“網”……雖是內陸省份,但江西調整經濟邏輯的思維卻不閉塞:在加快改革開放步伐的同時,通過內循環來“修煉內功”,推動內外雙循環實現良性互動。

  向改革要發展。在江西省率先推行旅遊綜合體制改革,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工作經驗在全國推廣……石城縣聚合改革之力,在破解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上取得突破;撫州市東鄉區推進經開區人事制度改革、薪酬制度改革和工創投集團市場化改革等,全面激發經濟發展內生動力。

  向創新要市場。工業陶瓷重鎮——萍鄉市湘東區以科技為“媒”,探索“政府+科學家+企業家”合作模式,引進清華大學、佛山陶瓷研究所等設立流動專家工作站,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提升科技成果產業化程度及市場佔有率;南昌市紅谷灘區全力弄潮VR(虛擬現實)產業,重點建設了國內唯一的VR產業創新中心、國內首個VR雲中心和國家級標準檢測平台,並引進高通、微軟、阿里巴巴、華為、HTC、聯想等行業龍頭,初步形成了虛擬現實產業發展支撐體系和生態鏈。

  向網絡要增量。南昌市青山湖區搶抓流量經濟風口,打造江西省首個流量經濟產業基地,建設贛播廣場直播產業園、新型網紅經濟產業園等多個園區,“織播節”等創意活動正將流量經濟變成增量經濟;萬安縣則整合各大電商平台及當地有資質的電商資源,共同搭建“京東萬安自營館”,同時依託蘇寧萬安特色館、E郵樂購等線上平台,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縣域經濟造成了較大沖擊。如果應對得當,反應快、轉型早,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也能尋到新契機。

  上半年,進賢縣就在“抗疫”中化危為機,全縣醫療器械產業迎來新機遇。醫療器械產業是進賢縣支柱產業、首位產業,年產值佔江西省醫療器械產業年產值70%以上。疫情發生以來,進賢縣累計向國家、省、市供應口罩、防護服、隔離衣等防疫物資約8180餘萬隻(件),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疫情加速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構背景下,進賢縣化危為機、搶抓機遇,推動構建醫療器械產業“創新鏈”“產業鏈”,“鏈”成“創新生態圈”。目前,進賢縣已申報進賢縣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園、醫療防護物資生產基地、公共衞生應急體系建設等項目,正在申請上級專項支持資金約30億元。

  扛過疫情,加快轉型,人口僅22萬的贛東北小縣橫峯縣,今年5月還育出了一家A股上市企業。

  在統籌做好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的基礎上,今年以來,橫峯縣的經濟“逆勢起舞”:傳統工業(有色金屬)加速轉型,3個百億級企業呼之欲出;特色農業加快崛起,智慧種植園、家庭農場、採摘基地等星羅棋佈;第三產業欣欣向榮,江西省重要物流樞紐轉運中心逐漸建成……“經濟結構優化、生態環境優美、民生髮展優先”的幸福新橫峯藍圖,正一筆一畫地寫入現實。(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78 字。

轉載請註明: 向“海”·向“新”·向“網”——一個內陸省份的經濟“新走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