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我國貨幣政策有較大調控空間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1年年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就中國貨幣政策和綠色金融發表演講。

  易綱表示,我國有較大的貨幣政策調控空間 中國貨幣政策始終保持在正常區間,工具手段充足,利率水平適中。我們需要珍惜和用好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當前廣義貨幣(M2)同比增速在10%左右,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10年期國債收益率約為3.2%,公開市場7天逆回購利率為2.2%。2020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5%。從上述數字可以看出,中國的貨幣政策處於正常區間,在提供流動性和合適的利率水平方面具有空間。

  易綱提到,貨幣政策既要關注總量,也要關注結構,加強對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定向支持。在保持流動性總體合理充裕的基礎上,貨幣政策能在國民經濟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和社會事業等方面發揮一定程度的定向支持作用。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人民銀行實施了多項措施,有效幫助中小企業維護就業穩定。

  綠色金融方面,近年來,人民銀行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取得了積極成效。2020年末,中國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約12萬億元(約合2萬億美元),存量規模居世界第一;綠色債券存量約8000億元(約合1200億美元),居世界第二,為支持綠色低碳轉型發揮了積極作用。

  易綱表示,實現碳中和需要巨量投資,要以市場化的方式,引導金融體系提供所需要的投融資支持

  對於實現碳達峯和碳中和的資金需求,各方面有不少測算,規模級別都是百萬億人民幣。這樣巨大的資金需求,政府資金只能覆蓋很小一部分,缺口要靠市場資金彌補。這就需要建立、完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引導和激勵金融體系以市場化的方式支持綠色投融資活動。

  氣候變化會影響金融穩定和貨幣政策,需要及時評估、應對。

  國際研究普遍認為,氣候變化可能導致極端天氣等事件增多、經濟損失增加;同時,綠色轉型可能使高碳排放的資產價值下跌,影響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資產質量。一方面,這會增加金融機構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進而影響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另一方面,這可能影響貨幣政策空間和傳導渠道,擾動經濟增速、生產率等變量,導致評估貨幣政策立場更為複雜。這是在維護金融穩定、實施貨幣政策上面臨的新課題。

  圍繞這兩個方面的要求,人民銀行已經把綠色金融確定為今年和“十四五”時期的一項重點工作:

  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綠色金融標準是識別綠色經濟活動、引導資金準確投向綠色項目的基礎。人民銀行在2015年、2018年分別制定了針對綠色債券和綠色信貸的標準,即將完成修訂《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刪除化石能源相關內容。同時,央行正在與歐方共同推動綠色分類標準的國際趨同,爭取年內出台一套共同的分類標準。

  強化信息報告和披露。目前,銀行間市場綠色金融債已經要求按季度披露募集資金使用情況,同時金融機構需要報送綠色信貸的資金使用情況和投向。下一步,央行將推動在已有試點的基礎上,分步建立強制的信息披露制度,覆蓋各類金融機構和融資主體,統一披露標準。

  在政策框架中全面納入氣候變化因素。金融穩定方面,央行正在研究在對金融機構的壓力測試中,系統性地考慮氣候變化因素。貨幣政策方面,正在研究通過優惠利率、綠色專項再貸款等支持工具,激勵金融機構為碳減排提供資金支持。外匯儲備投資方面,將繼續增加對綠色債券的配置,控制投資高碳資產,在投資風險管理框架中納入氣候風險因素。

  易綱表示,總體看,金融體系可以在支持綠色轉型、管理氣候相關風險上發揮積極作用。下一階段,人民銀行將更加積極主動作為,落實新發展理念,支持經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服務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總枱央視記者 孫豔)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36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我國貨幣政策有較大調控空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