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市場機會加速輪動以及冠脈支架集採影響,下半年以來,醫藥主題基金出現明顯回調。從8月高點以來,不少醫藥主題基金回撤超過10%。
國盛證券認為,年底前較為重要的兩個事件是11月初的冠脈支架集採和12月初的醫保談判結果。支架集採已經落地,下一步是創新藥醫保談判(如PD-1)。或會有一些情緒擾動,但確實長線佈局醫藥的重要機會。醫藥基金歷史業績告訴我們醫藥板塊長期表現不俗,未來仍然可期。
醫藥主題基金跌跌不休
隨着市場機會加速輪動,下半年以來,醫藥主題基金出現明顯回調。
具體來看,7月底,年內收益前3名都被醫藥主題基金所佔據,其中,融通醫療保健行業混合A、招商醫藥健康產業股票基金的年內收益一度翻倍。
但是到了今年8月,軍工、汽車、建材等板塊輪番上漲,醫藥主題基金退出前3,重倉週期品種的基金則進入了榜單前列,廖瀚博管理的長城環保主題混合依靠重倉鴻路鋼構、堅朗五金等大牛股業績名列前茅。
從8月高點以來,不少醫藥主題基金回撤超過10%。上週,生物醫藥指數再度下跌1.43%,板塊表現弱於滬深300的1.78%的漲幅。原因有二:
其一是最安全的醫藥股在沒行業邏輯情況下莫名其妙下跌,很可能為堅守到現在偏好醫藥股機構選擇離場,説明醫藥股調整或已比較充分;
其二隨着器械、原料藥、化藥等板塊下跌,醫藥板塊估值下修、最強醫藥股估值隨之下行。其大概率為醫藥股最後一跌,規避集採是21年主基調,這些領域仍將是主要投資方向。
醫療器械板塊的集採可以參照18年下半年,整個醫藥板塊在仿製藥帶量採購政策的影響下回調長達半年,此前坊間預期的降價力度遠低於實際水平,嚴重影響了器械廠商的利潤留存率,行業發展的中長期增速斜率有所放緩。CXO行業近期捲入負面新聞漩渦,行業的部分亂象如不及時肅清,有可能對品牌力、口碑造成衝擊,短期內需要觀察。
國信證券預計11月中下旬開始一對一具體談判;由於涉及品種、廠商較多,整個過程預計將持續1-2周,有望在11月底或12月初公佈調整結果,預計2021年起正式執行,業內人士指出,專家審評階段結束直接意味着降價競爭大幕即將拉開,備受產業鏈關注的談判議價工作將進一步考驗企業價格策略和市場決心。
國盛證券認為,年底前較為重要的兩個事件是11月初的冠脈支架集採和12月初的醫保談判結果。支架集採已經落地,下一步是創新藥醫保談判(如PD-1)。或會有一些情緒擾動,但確實長線佈局醫藥的重要機會。
基金經理指出,首先估值貴並不是只有醫藥貴,大家是在看未來,因為短期的一些不可測的因素太多,你也沒有辦法去判斷,所以大家就不斷地去把貼現的時間拉長。比如以前是看三年之後的估值覺得是合理的,現在可能看的更長,可能看五年甚至看八年,估值模型一直在變。醫藥板塊的未來成長是非常確定的,隨着經濟發展以及人口老齡化,人們對生命健康是越來越重視的。我們看估值,要看成長性,需要判斷的是貴的會變便宜,還是便宜的繼續變便宜。而不是簡單的認為貴的一定會下來,便宜的一定會上去。(財富動力網)
是走還是留?
回溯A股醫藥板塊會發現,曾有不少牛股出沒。醫藥板塊表現確實可圈可點,近十年,中信醫藥指數跑贏滬深300指數接近200%;而醫藥基金整體表現更為矚目,特別是2016年之後發行的醫藥基金,業績表現尤為突出。近十年,所有A股漲幅前20的個股中,醫藥股佔據9席。因為醫療保健需求剛性,長期成長路徑清晰,又與宏觀經濟相關性弱,機構長期超配醫藥,即使少部分年份跑輸大盤,但對醫藥行業持續增配的熱情不減。
當下時點,很多投資者擔心,在疫情背景下今年醫藥板塊表現優良,全球疫情控制住之後醫藥板塊是否還有機會?答案大概率是肯定的。首先,醫藥行業業態及其豐富,不同細分領域的政策背景、研究框架以及投資邏輯差異較大,並不能簡單認為醫藥行業是同一種投資邏輯。其次,不同業態所處的政策環境和產業週期迥異,技術迭代也催生新的需求。況且在此次疫情中,很多企業由於醫院門診量和手術量下降導致業績不佳,疫情結束之後這些企業是很好的投資機會。例如2018年藥品帶量採購,雖然仿製藥價格壓力較大,但並不影響其他業態藥企的正常經營,反而加速傳統藥企升級轉型。新冠疫情並不會改變醫藥長牛的基礎,後疫情時代仍不乏大量投資機會。
信達澳銀健康中國基金經理楊珂繼續長期看好醫藥板塊。特別是醫藥產品和醫療服務這種具有較強剛需屬性的領域,可以克服經濟週期的波動,是一條值得長期關注的黃金賽道。回調後,現在是醫藥不錯的佈局良機!
具體來説,未來十年醫藥健康行業將是最重要的產業之一,而創新,是驅動醫藥行業發展的核心。
在投資上最重要的是足夠客觀和誠實,在短期股價下跌時保持情緒穩定,重新評估當初買入的邏輯是否發生改變,如果成長邏輯未變,敢於在下跌和上漲中加倉都是考驗投資者的時候。當然,在經過重新評估之後,若企業長期成長性發生重大變化,也要果斷賣出,絕不拖沓。
事實上,試圖通過短期擇時來躲過回撤是很難的。在淨值回撤時,定投有機會讓我們可以嘗試通過基金定投的方式,有機會獲得更多“籌碼”,避免受到市場波動的情緒影響。
面對回撤大的基金,我們真正要考慮的是:收益與風險應該如何去平衡?一個不變的原則是:正確認識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選擇適合的基金品種和倉位。
儘量將時間軸拉長,在堅持長期投資的基礎上,基金專業理財的優勢才有機會顯現出來。
醫藥基金歷史業績告訴我們醫藥板塊長期表現不俗,未來仍然可期。(財富號)
不懼擇時,讓基金經理為你打工,7X24小時快捷安全,點此立即開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