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病第一股”上市首日破發跌27% 市場亟待破解支付難題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朱潔琰)訊,12月10日,罕見病藥企北海康成-B(1228.HK)正式在港上市,發行價為12.18港元/股,開盤遭遇破發。截至今日收盤,下跌26.93%,報8.9港元/股。

“父親自制罕見病藥救孩子”、“罕見病患兒母親收寄管制藥被指販毒”、“多款罕見病天價藥被納入醫保”,一系列社會和政策事件讓罕見病在近期獲得了很高的關注度。

作為“罕見病第一股”,北海康成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亦備受關注。

對於北海康成港股上市首日即破發,鯨平台智庫專家、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研究員林瑋向《科創板日報》記者分析,這其中有部分市場原因,“今日港股醫藥股普遍大跌,而今年以來根據港股18A條款上市的未盈利生物醫藥股大都也跌得比較慘,並非北海康成一家如此。今天科創板熱門新股迪哲醫藥也出現大跌,這反映了一二級市場某種程度上熱度和估值的倒掛。”

招股書顯示,目前北海康成3個產品已經上市,4個產品處於臨牀階段,1個產品處於IND準備階段、2個產品處於臨牀前階段,另外3個基因治療專案處於先導識別階段。

三款上市產品分別是黏多糖貯積症Ⅱ型(MPSⅡ,又稱亨特氏綜合症)用藥海芮思,口腔粘膜炎用藥康普舒和早期乳腺癌患者輔助治療藥物奈拉替尼。

包含已經商業化的產品,在罕見病領域,北海康成擁有七種生物製劑及小分子產品及候選產品,用於治療亨特氏綜合症(MPS II)及其他溶酶體貯積病(LSD)、補體介導紊亂、A型血友病、代謝紊亂,以及罕見膽汁淤積性肝病,包括Alagille綜合症(ALGS)、進行性家族性肝內膽汁淤積症(PFIC),及膽道閉鎖(BA)。

三款上市產品貢獻了主要收益,招股書顯示,2019和2020年,北海康成銷售產品所得收益分別為1500萬元、1200萬元,2021年上半年銷售收益為1220萬元。2019和2020年淨虧損分別2.18億元和8.46億元,2021年上半年淨虧損3.44億元。

從招股書來看,北海康成目前令投資者擔憂的一個問題是三款商業化產品均為license in。

林瑋認為,公司管線主要是license in模式獲得,會對估值產生影響。

此外,據《科創板日報》記者瞭解,北海康成的產品在中國商業化並不順遂。公司的三款上市產品均未進入國家醫保目錄,我國高值罕見病用藥支付環節尚不成熟,商業化頗受影響。

以北海康成的黏多糖貯積症Ⅱ型用藥海芮思為例,2020年9月,該藥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2021年6月份在中國商業化應用,但目前尚未進入醫保。每年的藥費在100萬到200萬,而且需要終生用藥。

根據東吳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於2021年3月份發佈的《關於調整2021年度“蘇惠保”特定高額自費藥品目錄的公告》,蘇惠保將海芮思調整進“蘇惠保2021年版的特定高額自費藥品”目錄裏,並且帶病可保。但2021年10月12日開始發售的“蘇惠保2022”,海芮思又被調出了保障目錄。

對此,當地醫保熱線的回應是,蘇惠保是商業保險,具體以保險公司政策為準,藥品目錄調整系公司行為。承保方則表示,將海芮思納入2022年蘇惠保中希望不大。有可能是這款藥使用的人不多,或是被其他藥品所代替。據不完全統計,蘇州患有亨特氏綜合症的僅有4人。

林瑋表示,我國近期雖把多個罕見病用藥納入醫保,但整體上費用支持、審評支持和獨佔期限支持等都還較弱,罕見病用藥研發面臨後續商業模式難題,社會輿論也不利於正常收費回本。

雖然北海康成在上市首日遭到了資本市場的“用腳投票”,但作為中國罕見病第一股,也是名副其實的探路者,可能市場需要給它更多耐心。

北海康成成立於2012年,在上市前完成了8輪融資,吸引了啓明創投、盈科資本、元明資本等多家明星資本加持,以及藥明生物和泰格醫藥兩大CRO龍頭公司支持,合計融資金額超過2.75億美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50 字。

轉載請註明: “罕見病第一股”上市首日破發跌27% 市場亟待破解支付難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