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消費金融APP展示利率並非實際利率

有些消費金融APP展示利率並非實際利率

  已披露2021年業績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大部分淨利潤實現正增長  有些消費金融APP展示利率並非實際利率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楚涵

  上市公司年報季臨近尾聲,消費金融公司的業績也隨之披露。記者觀察到,已披露2021年業績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大部分淨利潤取得正增長。

  對於消費者關心的利率情況,近期,多家消費金融公司披露了最新的定價和收費項目公告,其中貸款利率上限均降至24%,甚至部分產品利率上限控制在15%以內。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消費金融APP展示的貸款產品利率並不一定是實際利率。

  多家消費金融公司開展“降利”活動,但降息並非“普降”

  數據顯示,已披露2021年業績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大部分淨利潤取得正增長,頭部機構招聯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在總資產、營收、淨利潤規模上保持持續領先,其資產規模均超過500億元、營收超過80億元、淨利潤超過10億元。與此同時,消費金融行業差距也進一步拉大,各指標中差距少則三十多倍,多則超百倍。華融消費金融資產總額出現了下滑,跌幅近12%。   對於消費者關心的利率情況,近期,北銀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尚誠消費金融、金美信消費金融等公司披露了最新的定價和收費項目公告,其中貸款利率上限均降至24%,甚至部分產品利率上限控制在15%以內。

  記者瞭解到,此前部分地區的監管部門要求轄區內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將個貸利率控制在24%以內,不少消費金融公司開始壓降利率上限。

  “當前消費金融行業的利率水平相較前兩年來説有了明顯的下降。”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但由於利率定價具有“千人千面”的特徵,不同用户的資質及評估結果不同,因此具體到個體用户的體驗,可能會存在部分差異。

  蘇筱芮指出,上半年看,多家消費金融公司開展了“降利”的營銷活動,不過,此類公司所採取的降息並非“普降”,而是有條件、有針對性的一種舉措,是用户精細化運營的一種具體表現,比如説針對活躍度低的用户,能夠實現沉睡用户喚醒,針對貧困學生則是響應監管號召,而針對優質客户提供低息產品,早已成為消費金融領域的一種常態,對於這些機構來説,如何劃定目標客羣範圍並採取差異化的利率定價策略面臨考驗。

  業內:不能以“最低”等字眼對金融消費者產生誤導

  記者關注到,目前多數消費金融APP展示的貸款產品利率在監管規定的紅線以內,且有些顯示的利率低至10%以下。不過,展示的利率並不一定是實際利率。如在招聯消費金融APP顯示的年化利率(單利)最低7.3%起,但其後還有一個“感嘆號”標誌,點開後顯示“具體以實際審批為準”。記者查詢黑貓投訴平台發現,有消費者反映:看到招聯消費金融公司的廣告年化利率低至7%左右,但最終放款的年化利率達23%。

  值得關注的是,2021年3月31日人民銀行發佈的《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21〕第3號》顯示,所有從事貸款業務的機構,在網站、移動端應用程序、宣傳海報等渠道進行營銷時,應當以明顯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並在簽訂貸款合同時載明,也可根據需要同時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應比年化利率更明顯。

  蘇筱芮分析,利率相關的挑戰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實際利率的披露是否到位,不能以“最低”等字眼對金融消費者產生誤導,二是在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全流程機制中,對於貸中、貸後產生的問題,導流平台與實際服務提供者如何釐清權責,如何為金融消費者提供更為便捷、高效的服務觸達通道。 

(廣州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64 字。

轉載請註明: 有些消費金融APP展示利率並非實際利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