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做市交易制度“呼之欲出”,私募基金與海外資本躍躍欲試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陳植   上海報道

科創板做市交易時代正悄然臨近。

10月1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發佈消息稱,已完成各項準備工作,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上線已準備就緒。

上海證券交易所表示,做市制度的引入有助於提升科創板股票流動性、釋放市場活力、增強市場韌性,對全面推動科創板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通聯數據Datayes顯示,經證監會核准,目前已有14家券商取得上市證券做市交易業務資格,其中包括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證券、中信建投證券、招商證券、華泰證券、銀河證券、國信證券、東方證券、興業證券、申萬宏源證券、財通證券、國金證券、東吳證券、浙商證券。

這預示着這些券商已做好科創板做市交易的各項準備工作,只等相關部門正式啓動科創板做市交易制度。

招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指出,做市商制度有利於提高科創板的流動性與活躍度,減少市場波動,提高證券市場的穩定性。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科創板投資者門檻設置較高的不足,並推動科創板更好地支持與服務“硬科技”公司。

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秦培景認為,做市商制度具有價格發現和平抑價格波動的功能,有利於改善科創板流動性,而做市商補充券源將為市場帶來增量資金。

記者獲悉,隨着科創板做市交易制度呼之欲出,越來越多私募基金與海外投資機構正紛紛摩拳擦掌。

一位國內大型主動管理型私募基金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將密切關注科創板在引入做市交易制度後的流動性變化,若做市交易制度能有效提升科創板股票交投活躍度與價格發現功能,他們將加大科創板上市企業調研與配置力度。

“目前,我們的量化研究團隊也在模擬盤測試科創板上市公司在引入做市交易制度後的股價波動平穩性與價值發現效率是否雙雙得到有效提升,從而在不暴露自身投資風格的情況下研發科創板量化投資策略,獲取更高的超額回報。”一位國內量化私募基金投研總監向記者指出。

一位歐洲大型資管機構亞太區投資總監透露,海外主要成熟股票市場都已形成做市商制與競價交易制相結合的混合交易制度。隨着科創板引入做市交易制度,機構總部會認為科創板的交易制度與國際接軌程度更高,肯定會考慮通過QFII或陸股通等渠道參與科創板上市公司的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外資投資A股的便利性,證監會正在研究制定外資使用特定短線交易制度的兩項政策,即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外公募基金參照境內公募基金按產品計算持有證券數量,豁免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適用特定短線交易制度。相關思路和措施已基本明確,正在履行相關程序,條件成熟時將依法公佈實施。

上述歐洲大型資管機構亞太區投資總監表示,近期他們與海外投資同行溝通發現,不少全球資管機構對投資科創板優質上市公司頗感興趣,因為他們認為中國宏觀經濟穩健增長與高科技企業高成長性,可以作為對沖全球宏觀經濟風險的一大工具。

盤活科創板交易流動性

值得注意的是,科創板做市交易制度從醖釀到落地,已耗時約4年時間。

2019年1月,證監會發布了《關於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的實施意見》,提出“在競價交易基礎上,條件成熟時引入做市商制度”。

在相關部門指導下,近年上海證券交易所推動引入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新機制,全力以赴做好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各項準備工作。

今年5月,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試點規定》,兩個月後,上海證券交易所發佈《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實施細則》及業務指南,標誌着科創板做市交易制度的面世正進入快車道。

一位券商人士告訴記者,在上述兩項政策發佈後,上海證券交易所積極開展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相關準備工作,包括完成科創板做市業務管理系統的開發建設,制定針對性的風險監控及監督管理方案,完成券商開展科創板做市業務專項技術測試並組織開展4次全網測試。

在他看來,目前獲取做市交易商試點資質的券商,無論在資本實力(最近 12 個月淨資本持續不低於 100 億元)、風控能力(最近三年分類評級在 A 類 A 級及以上)等方面均處於行業領先地位,令科創板做市交易制度順利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

記者獲悉,多數金融機構普遍認為科創板做市交易制度的儘早推出,將明顯改善科創板的交易活躍度與流動性。

目前,科創板良性發展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流動性下降和股票交易活躍度分化。就交易流動性而言,目前科創板略低於上證主板、深證主板和創業板,且很多科創板上市公司一旦遭遇“大小非”解禁,就會導致交易換手率快速下滑的窘境。做市商制度的引入,將有效改變這些局面。因為券商一方面可以自己買賣科創板股票,有助於科創板交投活躍度提升,一方面也可以根據不同投資機構的交易報價與交易要求提供撮合交易,令交易流動性得到進一步改善。

“更重要的是,做市商制度在盤活科創板股票交投活躍度同時,還有助於平抑股價異常波動與提高價格發現效率,吸引更多投資機構參與投資,就中長期而言為科創板引入更多金融活水。”上述券商人士指出。

目前,做市商制度對改善股票交易流動性的助推作用,已在新三板得到良好體現。

通聯數據Datayes顯示,2012-2013年新三板掛票企業的股票轉讓交易額不到10億元,但隨着2014年8月引入做市商制度後,當年新三板股票交易額突破130億元,2015年更是快速突破1900億元。

多位獲得做市交易資質的券商人士透露,目前他們正借鑑新三板的做市交易制度操作經驗,一面加大科創板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調研路演活動,吸引更多機構投資者加大科創板投資額度,一面則圍繞不同投資機構的交易要求,提前安排股票買賣方案,在有效平抑新三板股票價格異常波動同時逐步提升價格發現效率。

機構摩拳擦掌“加倉科創板”

隨着科創板做市交易制度時代來臨,越來越多私募機構紛紛摩拳擦掌。

上述國內大型主動管理型私募基金負責人透露,目前他們研究團隊已通過模擬交易系統,觀察分析在做市交易制度引入後,科創板股票價格波動會出現哪些新變化,比如異常波動發生頻率是否低於以往,股價是否在更短時間內迴歸到合理估值,交易活躍度較以往是否明顯改善等。

“若做市交易制度引入後的科創板股票表現與我們目前的模擬測試結果相近,我們可能會加大科創板上市公司的調研力度與投資比重。”他告訴記者。

上述國內量化私募基金投研總監也表示,他們量化研究團隊已開始研究新的科創板量化投資策略,因為做市商能給科創板帶來更高的流動性與價格發現效率,有助於他們某些量化投資策略在新環境獲取更高的超額回報。

記者還獲悉,一些海外投資機構也在躍躍欲試。

一家通過QFII渠道參與A股投資的海外投資機構駐華投研總監向記者透露,若做市商制度能進一步提高科創板交易流動性與價格發現效率,加之科創板與國際交易制度進一步接軌,他們肯定會加大科創板上市公司的投資配置力度。因為他們以往之所以對科創板採取相對保守的投資策略,一是擔心它交易活躍度不夠高,容易造成股價異常大幅波動,帶來額外的投資風險。

“與此同時,我們也會密切關注A股市場貨銀對付(DVP)制度改革進展。”他表示。在科創板交易制度與國際慣例進一步接軌後,目前影響海外投資機構加倉A股的另一項交易制度挑戰,是相比全球股票市場主要以T+2或T+3的資金結算安排,A股市場的T+0、T+1的安排導致結算週期非常短,令不少海外投資機構頗不習慣。

“若貨銀對付(DVP)制度與國際慣例進一步接軌,加之做市商制度提升科創板交易活躍度,將觸發更多海外投資機構對配置科創板股票更感興趣。”前述歐洲大型資管機構亞太區投資總監向記者直言。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33 字。

轉載請註明: 科創板做市交易制度“呼之欲出”,私募基金與海外資本躍躍欲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