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新社網站3月11日發表題為《中國的五年經濟規劃:打造技術超級大國的路線》的文章,作者為該社評論員德米特里·科瑟列夫,文章稱,在今後五年(2021-2025年)裏,中國將大舉加快對高科技領域的投資,聚焦稀土新材料,推動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醫療器械、輪船、飛機、航天器、高鐵等的生產。此乃技術超級大國的雄心——這或許是其他國家應從3月11日閉幕的中國兩會得出的最重要結論。全文摘編如下:
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齊聚北京,共約5000人。兩會通常在春季舉行,要解決的是戰略性問題,而日常立法工作則按常規全年運作。
今年兩會討論了今後五年的戰略。美國早在2018年便發動了針對中國的經濟戰爭,2020年中國遭遇新冠疫情,但它採取了非同尋常的應對措施,到頭來蒙受損失最沉重的竟是西方國家。
今年兩會的重點是要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即是説,中國經濟不再以進出口為支撐而瞄準國內市場的時代已經來臨。
同樣重要的是,在對中國的“進攻”中,特朗普領導的美國無法掩飾令自身張皇失措的原因,即中國的技術領袖角色已呼之欲出,美國未來很可能喪失相關優勢。中國“十四五”規劃的整體構想因而贏得了長期且平穩的醖釀機會。畢竟從一種模式猛然切換至另一種模式,這不是現今中國的風格,更何況如中國這般體量的經濟體,提速不能一蹴而就,只能逐步為之。
北京此次規劃的最重要特點在於,具體的數字指標(GDP的增長),和中國GDP按一切現有算法計算均將超過美國一樣,已然失去意義。在五年規劃的歷史上,不設具體增長目標還是頭一回,只有大致的想法。相比之下,科研支出則要明確得多: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7%以上。
開頭提到的關鍵核心領域清單,其實只羅列説明了中國在哪些領域已是全球翹楚。而其他極具前景的領域,在未來還會逐一顯現。值得一提的是,5G這一章已經翻過,全球大多數處於佈設中的5G網絡都由中國人施工,而在中國國內,獨立組網模式的5G網絡已覆蓋很多地市。
北京運籌帷幄的做事特點,還包括它在金融領域的謹慎態度,它將重點放在減少地方及企業債務上,在審慎監管下進行金融創新,增強金融的普惠性。
談論中國這樣的國家的經濟前景,其實是在探討世界的未來將會如何。那麼在政治方面呢?全國人大常委會在工作報告中提到,需要加快推進涉外領域立法,圍繞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長臂管轄等,充實應對挑戰、防範風險的法律“工具箱”。這裏面針對的,既有具體領域,也有個人。
解決香港問題的方法同樣屬於法律範疇:把業已成熟的考量通過司法術語表述出來,進而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只有愛國者而非反中亂港分子才能進入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治理架構。
2月23日,2021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海展開幕。圖為觀眾在一組芯片展品旁參觀。(方喆 攝)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