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藉專注敏感肌膚護理而被廣大消費者所熟知的“藥妝第一股”雲南貝泰妮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貝泰妮”)創業板IPO已獲得證監會同意,不日將正式登陸A股。
貝泰妮這個名字聽起來很陌生,不過如果提到“薇諾娜”,大家可能在直播中經常見到。
根據貝泰妮公佈的招股意向書,貝泰妮擬融資15.35億元,其中6.91億元用於營銷渠道及品牌建設項目,佔總募集資金的45%;以及4.38億元用於中央工廠新基地建設項目,佔總募集資金的28%。
產品較為單一,過度依賴“薇諾娜”
貝泰妮最初為“薇諾娜”產品的經銷商,而“薇諾娜”是生產“康王”的滇虹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滇虹藥業”)在2008年孵化的一個項目。由於該項目營收佔比不足3%且持續虧損,2011年滇虹藥業將“薇諾娜 WINONA”系列無形資產轉讓給昆明貝泰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發行人前身),轉讓價格為30萬元。
目前,貝泰妮的大股東為昆明諾娜科技有限公司,持股54.23%,而郭振宇和KEVIN GUO(父子關係)為公司實控人,二者均為外籍。
資料顯示,貝泰妮主營為化妝品的研發和銷售,擁有“薇諾娜”、“WINONA Baby”、“痘痘康”、“Beauty Answers”、“資潤”等一系列品牌。
其中,“薇諾娜”是貝泰妮收入的主要來源,2017-2020年1-6月期間,“薇諾娜”實現的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9.68%、99.85%、99.37%和99.06%。
另外,“薇諾娜”根據產品功效可以細分為“舒敏系列”、“極潤保濕系列”、“柔潤系列”等多個系列,其中又以“舒敏系列”為公司的暢銷系列產品。報告期內,“舒敏系列”產品的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分別為39.23%、39.09%、38.11%和32.06%,佔比較高。
薇諾娜與薇姿(Vichy)、理膚泉(La Roche-posay)、雅漾(AVENE)等國際品牌產品都屬於皮膚學級護膚品。
根據Euromonitor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度,中國皮膚學級護膚品市場容量為135.51億元,2014年-2019年中國皮膚學級護膚品市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23.2%,增速遠高於化妝品行業的整體增速,皮膚學級護膚品市場未來預計仍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另外,根據《中國皮膚性病學雜誌》,受空氣、環境、壓力等多因素的影響,敏感肌人羣基數較大且覆蓋範圍越來越大,我國35%以上女性屬於敏感肌人羣。
線上自營銷售佔主導,成本激增客户粘性弱
近年來,市場營銷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小紅書、抖音、微博、知乎等新興媒體流量呈現爆發式增長,網絡流量入口呈現碎片化的趨勢,營銷渠道更為多元化,化妝品企業通過線上渠道實現的銷售佔比逐年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貝泰妮線上銷售收入佔比從2017年的62.09%迅速增加至2020年1-6月的83.16%,成為公司實現銷售收入最重要的銷售渠道。
其中,2017-2020年1-6月期間,貝泰妮線上自營的銷售額分別為3.6億元、6.3億元、10.75億元和5.7億元,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6.16%、51.08%、55.56%和61.09%。另外,2018-2020年1-6月分別較上年增長73.03%、71.11%和61.69%。
隨着潛在的網購用户增量趨於穩定,互聯網流量紅利效應逐漸減弱,主要頭部電商平台的商家競爭日趨激烈,公域流量的獲客邊際效益有所下滑,貝泰妮獲客成本快速增長。2017-2020年1-6月期間,貝泰妮獲客成本金額分別為2333.62萬元、5708.59萬元、1.2億元和 9731.01萬元,獲客費用率分別為5.73%、8.46%、9.99%及14.66%,呈快速增長的趨勢。
儘管線上購物使貝泰妮的銷售渠道多元化了,但就客户的回購率來看,其線上顧客購買頻次多集中在1次,2017-2020年1-6月期間客户數量佔比分別為64.89%、65.44%、66.86%和76.10%,而購買6次及以上的客户數量佔比僅為4.30%、4.86%、3.76%和1.25%,佔比較低。
由此可見,多元化銷售紅利漸失後,留給貝泰妮除了不斷增長的獲客費用率外,還有較弱的客户粘性。
高毛利難掩業績放緩,重營銷售輕研發
眾所周知,化妝品是個非常暴利的行業,在貝泰妮身上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2017-2020年1-6月期間,貝泰妮的毛利率分別為81.28%、81.16%、80.22%和81.96%,高於行業平均毛利率水平,與其他公司相比可謂是遙遙領先。
對於超高毛利率,貝泰妮表示,因為公司的產品定位針對敏感肌膚,銷售單價高於普通皮膚適用的化妝品,再加上公司主要依靠自營渠道,直面終端消費者,省去中間成本。
根據招股書披露,2017年薇諾娜旗艦店客單價為357元,而御家匯旗下的“御泥坊”旗艦店的客單價為105元,相差兩倍。
此外,貝泰妮的銷售費用在行業中也是高居不下。2017-2020年1-6月,貝泰妮銷售費用分別為3.3億元、5億元、8.4億元和4.7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41.09%、40.52%、43.39%和50.45%,呈逐年增長趨勢。而銷售費用中又以渠道及廣告宣傳費為主要支出,分別為1.4億元、2.5億元、4.9億元和3.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貝泰妮2017-2020年1-6月期間的銷售費用率分別為41.09%、40.52%、43.39%和50.45%,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與不斷下降的研發費用相比,可以看出貝泰妮重營銷輕研發。2017-2020年1-6月期間,貝泰妮研發費用分別為2891.75萬元、4601.27萬元、5410.91萬元、2552.87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62%、3.71%、2.78%、2.71%。
靠着“燒錢式”的營銷方式,貝泰妮即使擁有超高的毛利率,也無法掩蓋其營收和淨利增速不斷放緩的現狀。具體來説,2017-2020年1-6月,貝泰妮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7.9億元、12.3億元、19.3億元和9.4億元,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較上年同期增長56.35%、57.31%和32.87%;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54億元、2.61億元、4.12億元和1.6億元,其中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較上年同期增長69.58%、56.81%和27.56%。
儘管近年國貨彩妝和國貨護膚品的風越吹越大,不少公司也欲趁此機會登陸資本市場。但是,貝泰妮這種狂燒錢的營銷方式是否能築起不斷增長的業績,貓妹將持續關注。(藍鯨資本 王曉楠[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