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醬油帝國卡位戰

由 夏侯依絲 發佈於 財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礪石商業評論,作者 | 張帆

最強“寒流”來襲。醬油股在年初被推上“天”後,近日“醬油三兄弟”海天、中炬高新、千禾味業都遭遇到近年最大暴跌,跌幅超過了50%。

沒了資本扎堆煽風點火,醬油股不“燒”了,但舌尖上的爭奪絕不會停止。

醬油行業的變革與升級是共識,也是競爭的跳板。第二梯隊的中炬高新備足了糧草蓄勢待發,第三梯隊的千禾味業在新興市場攻城略地,它們都摩拳擦掌地盯着海天的行業龍頭寶座。

如今伴隨着劇烈的行業震盪,醬油卡位戰繼續如火如荼地展開。

零添加、品類拓展、投放加大……開疆擴土下三兄弟各顯神通。未來看似撲朔迷離,但換個角度看,終局似乎早已寫下。

海天:抬腳路已始,落子局已定

醬油可不是個小生意,2020年醬油在調味市場的需求佔比為60%,江湖地位遠高於醋、醬、鹽。

從改革開放前政府管控下的單一調味品,到90年代市場經濟發展下的行業細分,再到2001-2013年間,我國餐飲行業高速發展帶動調味品騰飛,以及2014年後,行業結構升級下產品結構的再次變革,我國的調味行業被劃分成明顯的四個分期。

海天,在變革大潮中踩準時機,落子定局。

  • 落子一:私有化、拓產能

1988年,國企普遍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佛山市珠江醬油廠也改制成了海天味業。醬油廠的副廠長龐康,獲得了海天主導權,此後他將“擴大產業規模”作為總目標。90年代,龐康豪擲3000多萬引進國外生產線,並在“戰爭”打響前不斷囤積國外的“堅船利炮”。

2005年,龐康再次投資10億,打造了年產能超100萬噸的世界最大“航母級”調味品綜合生產基地——海天高明生產基地。在全封閉環境內,每小時灌裝480000瓶醬油。海天此後產品遍佈全國,這是關鍵一子。

  • 落子二:搶佔餐飲賽道

國內調味品市場長期以來“三分天下”,餐飲、家庭、工業比例為4:3:3,雖然家庭消費吸引了更多人關注,但餐飲渠道才是王者。曾經餐飲渠道是李錦記的天下,但在巨大的產能、渠道優勢下,海天只需要靠模仿就可以讓李錦記灰飛煙滅。

通過借鑑李錦記,海天跟新東方廚師技校合作,“馴化”廚師的味蕾,很快就雄霸了餐飲市場。廚師選擇海天不會只選醬油,還有海天生產的其他調味料,而且為了口味的穩定,他們也不會輕易換品牌。所以餐飲渠道一旦建立勢能,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隨着餐飲業崛起,海天在餐飲端的佔比2020年提升至50%,優勢盡顯。其他品牌眼看破局無望,只能“繞着走”,在C端市場裏你爭我趕。

此子落定,海天穩坐行業頭把交椅。

  • 落子三:強渠道、鞏固護城河

打下了天下的海天,下一役就是深挖護城河。

海天最早進行全國佈局,早年它跟全國的諸多糖酒公司和土副產品公司進行了合作。這些單位,國企轉資變成私營企業後迅速騰飛,推動了海天的發展。

2013年,龐康再進一步,花了一年時間,培訓了一支超過1000人的銷售隊伍,把海天的渠道覆蓋到全國300多個地級市、1000多個縣、33萬個終端營銷網點,當年銷售額達到84.02億元。“有人煙的地方就有海天”的局面從此奠定。

海天一級批發商數量是加加醬油、李錦記、中炬高新的3-5倍。這意味着有1個人幫這些品牌賣醬油,就有3-5個人幫着海天賣醬油。如今海天味業的經銷商數量已經增長至7000餘家。

海天對經銷商也非常慷慨,蘋果手機、寶馬、奔馳……重獎之下,即使“先貨後款”的苛刻條約都不影響經銷商效忠海天。

一手獎勵,一手嚴管。海天推行內部賽馬,並通過每日的數字化庫存管理,避免經銷商壓貨、竄貨,協助其提高資金及庫存的利用效率。

佔盡先機的海天霸業可期。股市用100倍的市盈率展現出市場的瘋狂,海天也被讚譽為醬油中的茅台,在行業潮頭期待着成為中國的“龜甲萬”(日本醬油行業龍頭,市場份額佔比超過30%)。

進入2021年,被稱為醬油中茅台的海天卻突然急轉直下,股價從1月8日168.12元的高點一路跌至90元附近,近乎腰斬。

海天神話將破?

中炬高新:行業老二能否跨越海與天

海天並非無可撼動。海天雖然看起來家大業大,但在醬油市場其整體份額仍不足9%,如果有一個愣頭青,有着一膀子力氣和雄厚的資本加持,不是沒有希望跨越海與天。而作為行業老二的中炬高新,在很多人眼裏,就很有這樣的潛質。但中炬高新真有這樣的能力嗎?

  • 第一子:背靠大樹迅猛成長

1993年,中炬高新在廣州建立,兩年之後就成功在A股上市,此後中炬高新通過收購美味鮮公司正式入局調味品行業。依靠“美味鮮”和“廚邦”兩大品牌,中炬高新成功進入調味品行業頭部陣營。國有背景的中炬高新一直行事低調,直到2015年寶能集團戰略投資併成為中炬高新第一大股東。

在“寶萬之爭”中,一度想踢走王石控制萬科的寶能掌門人姚振華,曾被冠以“野蠻人”“資本玩家”的名號。他的生意場,永遠都是大手筆。

與寶能“聯姻”後,中炬高新增長迅速,2015年至2020年,中炬高新營業收入從27.6億元增至51.2億元,幾乎翻倍;歸屬股東淨利潤從2.5億元增至8.9億元,增長了2.6倍。

去年行業大好,2020年9月份中炬高新股價最高達82.70元,奈何好景不長,如今一路下跌到近期最低的29.13元,跌幅超過65%。

而善於資本運作的姚振華,也逆勢開啓了他的大計劃。

7月25日晚,中炬高新發布公告,擬以非公開發行的方式募資78億元,分9年分批投入,將公司現有產能擴大5倍。

若新增產能全部達產後,中炬高新營業收入將新增200億元。要知道海天味業在去年才實現營收227.92億元,中炬高新超越海天的野心昭然若揭。

但這一子是否擲地有聲,尚不能確定。

之前據媒體報道,寶能汽車還有寶能百貨、寶能生鮮等很多員工反映公司拖欠社保、公積金以及工資等,甚至還有外地員工在寶能大樓門口紮起了帳篷。寶能是否糧草充沛只能打個問號。另外,投入資金要9年投入完畢,時間跨度之長讓結果充滿了不確定性。

但即便糧草充沛,第一子落下的中炬高新第二子依然無處安放。

  • 第二子:無處安放

海天決勝的第二子——消費市場,中炬高新很難學。

醬油市場頭部企業擴張空間很大,中炬高新沒有與海天短兵相接的必要,所以大概率還是會在海天的領地之外插旗佔位,不會去餐飲端和海天貼身肉搏。

不佔餐飲端的大頭,僅僅30%的家庭消費市場,中炬高新將如何消耗巨幅增長的產能?

從渠道上説,中炬高新雖也在全國佈局,但主要還是霸住了華南和浙江地區。比如廚邦在寧波的區域優勢很明顯,很多人想去搶佔都難以撼動,甚至連龍頭海天也只將老抽安插了進去。

中炬高新這次的定增計劃是為了增加公司蠔油、料酒、食醋、醬類等產品產能。在優勢區域拓品類能提高銷量,橫向拓展不難,但5倍的產能很難消化完,中炬高新必須再去搶佔新領地。

但醬油行業易守難攻,廚邦的區域優勢也是它攻城略地的門檻。只要先進入的品牌經銷商不犯大錯誤,新的經銷商很難進入。比如加加優勢在湖南,千禾味業優勢在川渝地區,唯有海天是真正的全國佈局。大家雖然都覬覦別人的領地,卻陷在“他人的地盤進不去,自己的領地出不來”的尷尬中。

而且渠道拓展意味着很高的投入。新進入市場,要為商超交高昂的品牌進入費,且前途未卜。而已經進入的品牌只需要交一個很低的條碼費就可以了,所以渠道優勢很致命。而海天當時在江蘇貼了一個香醋的牌子,在山西收購了一個陳醋企業,兩年就達到了2、3個億的銷售額,依賴的就是海天的全國佈局。

中炬高新的希望在哪裏,或許大魚吃小魚,小魚也可以吃蝦米。中炬高新可以趁着消費升級的勢頭,去擠壓小品牌,用高鮮醬油替換老抽、生抽等。這是以中炬高新為代表的第二梯隊企業的新機遇。

千禾:小將的夢想與野望

頭部企業靠規模,新興品牌靠做增量。

破局往往來自黑馬,他們帶着新人的桀驁,在一片前人不曾重拳出擊的土地上擴土開疆。

1996年,千禾味業的前身恆泰實業發家於四川眉山,它是一個2B的醬油添加劑“焦糖色”的供應商。由於B端競爭激烈,千禾味業2001年從中低端醬油做起,2008年前看準了醬油消費升級下少人問津的高端市場,開始策馬奔騰。

  • 第一子:以顛覆行業的形式飛速登場

為給自己創造增量市場,否定此前巨頭的合理性,這是新品牌卡位的訣竅。曾經農夫山泉依靠礦物質水概念,給純淨水中的娃哈哈、樂百氏們帶來極大衝擊,自己則逆襲登頂。與此戰法類似,此前經營“添加劑”的千禾味業,帶着“0添加”的新鮮概念橫空出世。

不過在渠道上,不佔規模和品牌優勢的千禾味業只能從渠道平鋪轉變為垂直釘釘子,做點狀突破。它採用彼時市場最高端的“日式高鹽稀態工藝”,避開了巨頭在中低端醬油市場的紛爭,在細分的高端市場中,快速崛起。

2016年首發上市時,千禾只有7萬噸產能,此後千禾開啓了瘋狂的產能和品類擴張:當年底募投醬油5萬噸、醋5萬噸產能;2017年新建年產25萬噸醬油產能;2019年新建年產36萬噸調味品生產線;2020年又將新建的36萬噸產能調整為60萬噸產能(50萬噸釀造醬油、10萬噸料酒產能)。

此子落定千禾先聲奪人,在高端醬油市場一騎絕塵。如此迅速的成長讓市場興奮不已,甚至對千禾寄予了顛覆海天的厚望,醬油市場彷彿有了被改寫的機會。

  • 第二子:何去何從,上下求索

小將雖然增速迅猛,只可惜0添加並非千禾的護城河。

2021年初,一篇學術分析文章否定了千禾的“零添加”,指出它其實也含有添加劑,再加上海天的“零添加頭道醬油”,李錦記的“零添加純味鮮”等一眾零添加醬油的推出,讓千禾此前的“特色”,瞬間消散。

8月17日晚,千禾味業發佈2021年半年報,報告顯示,其實現營收8.86億元,同比增長10.82%;歸母淨利潤6581.28萬元,同比下降58.09%。火熱的景象似乎戛然而止。

是什麼因素導致了千禾利潤的腰斬?首先是自2020年初,黃豆價格的一路飆升,價格已從3900元/噸上漲至5261元/噸,上漲幅度高達35%。其次是玻璃等材料價格同樣抬升,這直接導致公司成本高企。另外疫情影響下,一季度經銷商囤貨現象嚴重,也對二季度的銷量造成壓力,這些是行業的共同壓力。

而面對調味品競爭加劇,行業內都加大了費用投放,想要穩住腳跟的千禾必須真槍實彈地打出去。結果卻是千禾味業2021年上半年打廣告比去年同期多花了1個多億,結果營收只增加了不到9000萬。廣告打了個“寂寞”,企業的淨利潤急轉直下。

而此時,千禾底層架構的虛弱,也開始映入大眾眼簾。

供應鏈端千禾不但滲透率低,而且議價能力差,比如海天是先款後貨,千禾卻是先貨後款。而且從產品週轉速度來看,海天的速度依然是行業之最,所以在這一輪的庫存消耗中有望率先勝出,而千禾是三兄弟中的最差。好在有高定價緩解了一定的週轉壓力。

但這個價格優勢也在漸漸失去。社區團購的介入對千禾的KA渠道(西南地區外主要渠道)造成了很大影響。為了加速去庫存,千禾乾脆加入了社區團購戰營,但社區團購中很低的價格不但壓低了企業利潤,還對千禾的高端形象產生了一定的負向影響。

這次中報一出,千禾的股價一字下跌。其實千禾的下跌從今年2月就開始了。從2月10日42.73元的最高價,到最近的低點16.40,千禾的股價已經跌去了60%,成為此次行業承壓的最大受害者。

更慘的是,對千禾沒有信心的不只是資本市場。從2019年3月其原始股東股份解禁以來,千禾味業實際控制人伍超羣減持套現10多億。高管們也大量減持套現,有傳言整體合計套現達到40億。基金也在大規模離場,醬油整體跌跌不休的情況下,千禾更沒有不跌的理由。

2021年上半年調味品行業整體承壓,千禾受到衝擊最大,它迅速崛起又華麗跌落的背後呈現出消費市場樸實的真理:醬油市場真正的較量,還是供應鏈能力和對上下游的話語權,這也是整個快消品的永恆制勝邏輯。

縱觀醬油巨頭的市場卡位戰,不難發現對於調味市場各方仍是基於原有優勢的佈局延展,海天醬油的先發優勢依然明顯,而行業中第二、第三梯隊在領地內彼此僵持,出不去也進不來。相對穩定的卡位之下,是每一個品牌牟足勁的能量積蓄,以及應對消費升級的大變局下,未來的短兵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