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藥慘遭滑鐵盧,業績重回十年前,斷了廣告“臂膀”就能求生嗎?
關於哈藥集團,相信不少人都看過他們家關於鈣片、補鋅口服液的電視廣告。可以説,哈藥集團的名聲十年前就家喻户曉,但後來不知從何時起,哈藥竟漸漸淡出了公眾的視野,不管是在消費市場,還是在股市上都很“低調”。
那麼,這家曾經是國內醫藥行業第一家上市的公司究竟怎麼了呢?
輝煌一時
1988年,哈爾濱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哈藥集團的前身)在哈爾濱成立。1991年,哈醫藥集團改組分成了哈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兩部分。同時將哈醫藥公司的資產也分成了兩部分,其一是將哈爾濱製藥廠、哈爾濱製藥三廠、四廠、六廠等12家公司保留在股份公司中,並且成為股份公司的分公司;其二是把集團股份公司的19户企業變成集團公司的子公司。
1993 年6月,哈爾濱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上市;
2000年2月,哈爾濱醫藥股份公司被哈藥集團收購了不少股份,後更名為哈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哈藥集團共計生產的中藥、西藥、滋補品等系列有6種,包括一千多個品類。很快,集團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業務領域也得到了拓展。2000年時,哈藥集團的營收高達66.5億元,利税(利潤和税收的總和)10 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44% 和 84%,可以説在三年內,哈藥集團已經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一躍到了全國行業第一的位置。
2007年,哈藥集團的營收更是首次破百億大關,創造了122.8億元的新紀錄,利潤也首次突破了十億大關,高達10.3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了22%和32%。
此外,哈藥集團在此期間還積極將業務發展到了歐洲、北美洲、非洲、亞洲,2007年的出口創匯成績也同樣傲人,高達1017億多美元,同比增長了120%。這一段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使得哈藥集團的品牌知名度、經營規模都不斷擴大,不僅多次躋身世界製藥企業的前五十強,還吸引了大批外商投資,可以説,哈藥集團當時真的為華商掙足了面子。
五年下坡路,誰的鍋?
然而,這麼一個人盡皆知的大企業,這些年的業績情況卻不容樂觀。哈藥集團終究還是走起了下坡路,而且是連續不斷地往下走。
其實,早從2011年開始,哈藥集團就從2010年的11億元利潤巔峯期開始下墜,連着3年都是下滑狀態,雖然2015年、2016年的利潤有所回升,但這兩年過後哈藥集團的營收和利潤又開始繼續下滑,且一直持續了5年。
2014-2017年,公司的總營收增幅一直都是負數,尤其是2016年和2017年更是此間最低,增幅分別達到了-10.91%和-14.93%。
但如果你以為哈藥集團在這之後會奮起直追的話,那你就錯了。2018年,哈藥集團繼續保持着先前的“傳統”,營收又同比下降了10.02%,淨利潤也同樣同比下降了15.8%,這是哈藥集團連續第五年遭遇滑鐵盧。
這裏要提一下,2018年,哈藥集團的總營收是108.13億元(與其2009年營收差不多),其中,工業收入是37.35億元,商業收入為70.22億元。
如果你還沒有看懂這一數據的含義,那還有一組數據更能説明問題。
2012-2018年,哈藥集團在廣告上面投入的費用分別是8.98億、8.78億、6.20億、2.38億、2.22億、2.16億、1559.55萬元。而2014-2018年,哈藥集團在藥品研發的投入費用卻分別是2.51億、2.01億、1.84億、1.98億、1.85億。
這組數據意味着哈藥集團這些年把重點都放在了廣告,而不是企業的核心製藥業務上。短時間來看,重金砸廣告確實為哈藥集團帶來了名氣和好收益,但從長期發展來看,卻不能給企業帶來好結果,甚至還會遭到反噬。當然,這種重廣告輕研發的現象,相信並不只有哈藥集團一家,而是該行業普遍存在的風氣。
雖然哈藥集團很快就明白了這一點,2018年縮減了在廣告宣傳上的投資,並且開始尋求企業的轉型升級,比如去年的11月份,哈藥集團就與以色列的梯瓦公司簽訂了協議,試圖藉助國外力量讓自己的生產線進行升級,但是這個願望能不能實現還有待考察。
有專家説,哈藥集團以前靠打廣告“C位出道”,如今廣告費用開始縮減,但廣告隊伍的建設卻沒能跟上,未來還應該在發展好主業的前提下,繼續打造好專屬於哈藥的廣告團隊。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