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姜慧梓)1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2020年全年進出口情況。據海關統計,2020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2.16萬億元人民幣,比2019年增長1.9%,外貿規模再創歷史新高,我國成為全球唯一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明顯好於預期”外貿規模創下新高
具體看,32.16萬億元的貨物進出口總值中,出口為17.93萬億元,增長4%;進口14.23萬億元,下降0.7%。貿易順差3.7萬億元,增加27.4%。從2020年6月份起,我國外貿連續7個月正增長。全年進出口、出口總值均創歷史新高。
外貿規模的擴大也使得我國的國際市場份額創下歷史最好紀錄:根據WTO和各國已公佈的數據,2020年前10個月,我國進出口、出口、進口國際市場份額分別達12.8%、14.2%、11.5%,均創歷史新高。
貿易伙伴呈現了更加多元的趨勢,2020年,我國前五大貿易伙伴依次為東盟、歐盟、美國、日本和韓國,對上述貿易伙伴進出口分別為4.74萬億元、4.5萬億元、4.06萬億元、2.2萬億元和1.97萬億元,分別增長7%、5.3%、8.8%、1.2%和0.7%。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9.37萬億元,增長1%。
同時,外貿市場主體的活躍度在增強,2020年,有進出口實績企業53.1萬家,增加6.2%。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14.98萬億元,增長11.1%,佔我國外貿總值的46.6%,比2019年提升3.9個百分點,第一大外貿主體地位更加鞏固,成為穩外貿的重要力量。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2.44萬億元,佔38.7%。國有企業進出口4.61萬億元,佔14.3%。
外部環境仍然嚴峻 今年有望保持增長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表示,2020年,世界經濟增長和全球貿易遭受嚴重衝擊,外部環境複雜嚴峻。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我國外貿明顯好於預期,實現了快速回穩、持續向好,展現了強大的韌性和綜合競爭力。我國也成為全球唯一實現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
談到今年的外貿形勢,李魁文表示,今年世界經濟有望復甦,帶動貿易增長,國內經濟恢復平穩增長也給外貿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不過,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不確定性,我國外貿發展仍然面臨困難和挑戰,隨着新發展格局加快形成,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推進,2021年我國外貿進出口有望保持增長。
焦點一:對124家冷鏈食品生產企業暫停進口
李魁文在發佈會上介紹,截至1月13日24時,全國海關共對進口冷鏈食品抽樣檢測樣本1295692個,檢出核酸陽性結果47個,其他樣本均為陰性。
現階段,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進口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存在輸入性風險。李魁文表示,海關總署對檢出陽性的境外食品生產企業實施緊急預防性措施,暫停其產品進口申報一週到四周。目前已對39家境外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採取了緊急預防性措施。
同時,在口岸環節開展預防性消毒工作,嚴防新冠肺炎疫情通過進口冷鏈食品輸入風險。截至1月13日24時,全國口岸環節已預防性消毒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1317萬件。
截至目前,我國已對發生員工感染新冠肺炎的21個國家的124家冷鏈食品生產企業採取了暫停其產品進口措施,其中有107家企業是在出現疫情後自主暫停了對華出口。
焦點二:正研究辦法保障RCEP原產地規則落地
去年11月,我國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是目前全球體量最大的自貿區,涵蓋了全球約30%的人口、30%的經濟總量和30%的對外貿易。
我國與RCEP國家間的貿易情況受到關注,李魁文介紹,2020年,我國對其他14個RCEP國家進出口總值10.2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5%,佔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31.7%。其中,出口4.83萬億元,增長5%;進口5.37萬億元,增長2.2%。
其中,出口機電產品佔同期對RCEP成員國出口總值的53.8%,集成電路、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均實現增長。同期,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9448億元,增長11.9%。進口方面,進口集成電路、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鐵礦砂均有增長,初級形狀的塑料略有下降。
從貿易伙伴看,東盟10國是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進出口值4.74萬億元,增長7%;日本、韓國是我國第四和第五大貿易伙伴;對澳大利亞進出口1.17萬億元,下降0.1%;對新西蘭進出口1255.3億元,下降0.4%。
李魁文表示,海關正在抓緊推動實施前的準備工作,成立了實施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關税實施準備工作等多個專班。目前正在研究出台“RCEP進出口貨物原產地管理辦法”和“經核准出口商管理辦法”,保障RCEP原產地規則落地。
焦點三:出口口罩相當於除中國外每人近40只
統計數據顯示,從2020年3月份至年底,全國海關共驗放出口主要疫情防控物資價值4385億元。
李魁文在發佈會上介紹,在出口的主要防疫物資中,口罩出口2242億隻,價值3400億元,相當於為中國以外的全球每個人提供了近40個口罩。這其中,醫用口罩650億隻,佔口罩出口量的三成。此外,出口防護服23.1億件,包括醫用防護服7.73億件;護目鏡2.89億副;外科手套29.2億雙。
在醫療器械方面,我國出口呼吸機27.1萬台,其中無創呼吸機21.2萬台;病員監護儀66.3萬台,紅外測温儀1.19億件。此外,出口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10.8億人份,為新冠病毒檢測工作提供了支持。
李魁文表示,我國率先全面復工復產,發揮了抗疫物資最大供應國的優勢,在滿足國內疫情防控需求的同時,對全球大多數國家或地區出口了疫情防控物資,有力支援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前瞻:中國仍在“窗口期”,今年外貿形勢看好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餘淼傑長期關注外貿發展。疫情之下,我國外貿經過一季度大幅震盪隨後逆勢反彈,最終實現全年3.7萬億元的貿易順差,趨勢基本符合餘淼傑的判斷,數據明顯好於他的預期。
他表示,2019年我國貿易順差2.9萬億元,學界曾普遍樂觀預測,2020年會與2019年接近。如今全年“成績單”公佈,3.7萬億元的貿易順差明顯好於預期。
分析原因,餘淼傑認為,從供給來看,中國率先走出全球疫情衝擊,成為全球產品的供應國;從需求看,儘管歐美市場受到嚴重的疫情衝擊,短期內會減少對產品的需求,但“封國”“封城”不可持續,隨着時間推移,去年下半年歐美國家對產品的需求持續上升,特別是消費品表現尤為明顯。今天公佈的數據也充分地説明了這個趨勢。
談到今年的外貿形勢,餘淼傑認為,總體來看,好的形勢還會持續。現階段,海外疫情仍在蔓延,中國仍處在“世界經濟持續波動,中國經濟一邊獨好”的“窗口期”,預計2021年上半年的外貿情況可能與2020年下半年接近,依然可以保持1.9萬億元到2萬億元人民幣的貿易順差。到下半年,隨着全球疫情得到控制,貿易順差可能會相對減少,但仍然保持較高水平。
在貿易伙伴的結構上,東盟10國在2020年完成“超車”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餘淼傑認為,東盟取代美國和歐盟,成為我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是毫無疑問的,疫情的出現只是加速了這個過程。
特別是隨着RCEP的簽署,進一步加強了我國與東盟國家間的經貿聯繫,其作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的地位得到加固。考慮到我國下一步將積極參與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未來,不論是商品貿易還是服務貿易,中國與東盟的區域經貿合作都會進一步加強。
新京報記者 姜慧梓
編輯 陳思 校對 李立軍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