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美國硅谷銀行事件,後有瑞士信貸危機,國際金融市場進入3月以來動盪不斷。在這種新的外部環境下,中國的銀行業如何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風險?我們的間接融資金融體系又將怎麼支持科技創新、服務實體經濟?養老金融體系的構建及銀行業積極參與國家“雙碳”策略之下,未來將藴含哪些發展良機?關於這些主題,3月24日在中國銀行業協會(即中銀協)主辦的“2022年銀行業十件大事發佈會”上,趨勢初現。
事實上,自2007年以來,中銀協已連續第16年組織開展“銀行業十件大事”的發佈工作。“如果把連續十幾年的‘十件大事’連續擺在一起,我們來觀察,(會發現)基本上(這)就是中國的銀行業發展轉型的晴雨表”。中銀協首席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巴曙松在致辭時如是解讀道。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現場拍攝)
貫穿“2022年銀行業十件大事”的一條主線
據中銀協介紹,2022年度共徵集到來自廣大會員單位、各專業委員會以及央級、主流媒體報送的銀行業大事414件。經由政府相關部門、監管部門、媒體、高校專家及行業內經濟學家組成專家評委會開展評審,最終審定“2022年銀行業十件大事”。這十件大事具體為:
圖/中銀協官方微信公眾號
巴曙松認為,總體來看,這十件大事深刻體現了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金融業所強調的“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仔細梳理來看,這一工作總基調成為貫穿“2022年銀行業十件大事”的一條主線。
“第一件大事中的‘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這與穩中求進的‘穩’字(密切)相關;第二件大事,屬於‘穩經濟’的金融舉措。第三件大事則是屬於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範疇。此外,第五件大事中提到的,資管新規正式實施及具有‘類信貸’特徵的高風險影子銀行較歷史峯值大幅壓降等內容,可以視為中國整個銀行業資產管理體系建設的穩步推進以及監管制度日臻完善的過程。”巴曙松首先就十件大事中體現工作總基調中“穩”字要求的內容進行歸納。
而十件大事並不僅僅停留於此。在巴曙松看來,“2022年銀行業十件大事”更多還體現出中國銀行業積極求“進”的發展趨勢。
例如,十件大事中的銀行業構建“第三支柱”養老保障體系來應對老齡化問題、積極參與支持國家的“雙碳”目標、進一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以及推出新市民金融服務方案、推動金融普惠美好生活。正是基於此,巴曙松表示,在新的外部環境、新的監管架構及行業自身新的發展階段下,這十件大事也體現了銀行業為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的進程。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將繼續成為2023年中國銀行業標誌性大事
值得關注的是,“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強和完善現代金融監管,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等內容排在“2022年銀行業十件大事”的第一位。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據記者梳理,在方案中,深化黨中央機構改革有5條內容,其中2條同金融相關;在國務院機構改革這部分共11條內容,其中有6條是同金融相關。這些都體現出黨和國家對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視。
“我相信,新的金融監管架構將有利於中國銀行業在新的國際環境下進一步強化金融穩定保障體系。”巴曙松對此解讀道。
同時他也提出,與2022年排在首位的銀行業大事相呼應的是,關於金融體制改革與監管架構的優化設計,將繼續成為2023全年內中國銀行業一件非常重要且影響深遠的標誌性大事。
在新的環境中,以銀行業為代表的間接融資體系如何支持科技創新?
“那麼在新的環境中,銀行業如何支持科技創新?顯然這需要我們銀行業做一些機制的創新。”巴曙松認為,“2022年銀行業十件大事”中排在第四位的大事,揭示了這一重大課題。
據中銀協的介紹,當前銀行業持續加大數字化轉型資源投入,科技投入和科技人才數量持續增長,同時通過對業務經營、數據治理、金融科技、風險管理、組織架構等各個層面的數字化改造,構建更穩定、可持續的銀行數字化發展新模式。例如,2022年內,工商銀行數字化業務量佔比超過98%,個人手機銀行客户規模已突破5億户;招商銀行近1.8億零售客户全面遷入自主研發的金融交易雲;平安3號衞星(泰景一號01星)發射升空,平安銀行“星雲物聯計劃”再添一星,共同支持供應鏈金融服務。
“無論是外部的中美之間科技實力‘較量’,還是我們內部的產業轉型升級,都需要通過持續科技創新的力量來實現。”巴曙松認為,在這種力量的背後離不開金融的支持。
傳統上來看,中國是一個以商業銀行間接融資佔主導的格局。雖然近年來直接融資的比例持續提升,但到目前為止,他認為,這一格局依然沒有改變,“因此,怎麼樣通過我們商業銀行的融資機制創新來推動科技創新,這成為一個重大課題。”
近年來,巴曙松在調研中瞭解到,一些國內商業銀行結合國內市場環境,做了一些創造性、開拓性嘗試,例如投貸聯動。“他們創新性地在一個間接融資佔主導的商業銀行體系裏,探索了很多支持科技創新的機制,我覺得(這)是一個值得肯定的趨勢。”
從當前服務養老事業與踐行“雙碳”理念,看銀行業未來發展機會
“2022年銀行業十件大事”的第六件提到,銀行業服務養老事業取得新進展。在巴曙松看來,個人養老金賬户是非常重要的起步,而未來將是多元的養老金融體系;同時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也有望對中國整個銀行業的資產配置結構帶來改變。
他認為,伴隨人口結構進入老齡化的過程,當前境內的金融資產回報水平也呈現出逐步回落趨勢,“這個時期往往也是金融機構主動參與全球資產配置,為中國投資者尋找優質資產的時期。”
而從“2022年銀行業十件大事”第七件的中國銀行業深入踐行碳達峯、碳中和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巴曙松亦認為,將會為我們銀行業提供業務增長以及是調整資產負債結構的良機。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黃鑫宇 編輯 許諾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