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殺一隻行業龍頭“祭天”,這已是A股的常態,藥明康德、寧德時代、三安光電及紫金礦業等均是不同行業的龍頭,都曾被祭天,而此次“主角”是奶業龍頭伊利股份(600887.SH),近期持續大跌成為市場焦點。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乳品板塊資金“積貧積弱”,個股普遍下行,且長時間沒有大資金進場,散户等着解套,板塊非常脆弱,拉漲難度大,但殺跌還是比較容易的。而每次大幅“殺跌”都要有一個引子,在趨勢下行下,空頭情緒濃厚,加上“引子”推動,資金順勢融券做空殺跌,引發散户拋售。
伊利股份的引子是Q3業績,前三季度業績整體還是增長的,但Q3增收不增利,其中扣非淨利潤下滑33.3%,大幅度拉低了首三季的業績,不及預期成為資金踩踏的理由。在10月底,該公司公告擬通過集中競價方式以不超過每股46.83元回購10-20億元的股份,回購最高價較現價高出76.45%。
不過,回購公告並沒有立竿見影,公告後的第一個交易日伊利收跌2.5%,11月1日在大盤大漲下,各行業龍頭紛紛回血,貴州茅台甚至逼近漲停,伊利得以漲超5%。市場短期受情緒主導,長期還要看業績,那麼伊利股份是迴光返照,還是底部反轉呢?
Q3拉胯,拉長週期看增長
如果單看伊利股份Q3業績,確實不樂觀,收入302.87億元,增速僅為6.72%,股東淨利潤19.29億元,同比下滑26.46%,而上半年上述兩個指標均實現雙位數的增長,分別為12.3%及15.23%。當然,我們不能單看一張報表(縱向),也不能孤立起來不看同行(橫向),需排除單張報表的“意外性”。
從過往年度看,伊利業績是比較穩健的,收入始終保持增長,過去三年(2019-2021)收入及淨利潤複合增速分別為10.72%及12.04%,今年首三季增長分別為10.42%及1.47%,毛利率及淨利率均相對穩定。不過,看起來穩健的增長結構,在具體業務上卻有不同的表現,使得結構上出現變化。
該公司主要業務包括液體乳業務、奶粉及奶製品業務及冷飲產品,過去三年三大業務收入複合增速分別為7.29%、26.96%及12.77%。奶粉及奶製品業務增速較快,收入份額也連年增長,今年首三季,該業務收入增速高達60.5%,收入份額提升至20%,而核心的液體乳業務收入下滑1%,收入份額下降至68.3%。
今年除了液體乳差強人意外,其他兩項業務保持雙位數的增長,且增速有加快的趨勢,其實是超預期的。不過液體乳業務仍佔該公司近七成的收入份額,且液體乳毛利率相較其他兩項業務要低,Q3收入下滑對利潤造成影響,但部分被其他兩項業務所抵消。今年伊利淨利率有所下降,主要還是受費用率提升影響,首三季管理費及銷售費率分別提升0.57個及1.7個百分點。
液體乳對業績影響明顯,因此關注度會更高。實際上,在半年報中,伊利就曾披露液體乳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14%,高於行業,市場零售額份額提高了0.1個百分點,穩居行業第一,可見整個行業都不好做,伊利保持龍頭地位並不容易。伊利液體乳Q3收入下滑5.2%,進一步反映了行業的需求狀況,但從同行表現來看,預計仍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對比同行,伊利還是有點“牛”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就目前已披露Q3業績的奶業公司情況看,大部分業績均是下滑的,以首三季看,收入增速超過10%的公司屈指可數,而淨利潤同比下滑的公司佔比達50%。拉長週期看,伊利業績增長比其他同行更平穩,即便在今年Q3及首三季增速放緩,市場份額仍穩步提升。對比而言,伊利的表現還是不錯的。
值得注意的是,從規模上看,伊利在行業處於遙遙領先的水平,規模越大,邊際成本越低,利潤率越高。今年首三季,該公司的毛利率為32.9%,高於往年水平,且在行業中鶴立雞羣,比行業平均(統計公司的平均值)高出8.5個百分點,而淨利率8.6%,較往年雖有下滑,但仍高出行業平均3.5個百分點。
較高利潤率水平也反饋到了權益回報率,首三季伊利的ROE達15.5%,高於行業平均8.9個百分點。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的回報率正在遞減,2019年ROE有26.4%,今年首三季下降了10.9個百分點。背後是該公司近幾年擴張資產負債表,使得淨資產增幅超過了利潤增幅,但權益乘數仍保持在2.3倍左右,即負債率保持在60%水平。
今年該公司繼續擴表,首三季總資產及淨資產分別增加233.33億元及32.45億元,可見有近200億元的資產是負債的擴張,其中增加短期借款161.19億元至287.15億元,使得有息負債率提升至25.75%。該公司有息負債結構中短期就佔了近九成,不過賬上有近400億元的現金,借款空間仍很大。
業績有預期,但估值或未跌進“配置區域”
伊利股份有足夠的現金資源滿足擴張需求,截至上半年在建項目金額183.51億元,其中液態奶項目114.75億元,項目完成度69.61%,奶粉項目36.29億元,項目完成度62.74%,且基本都是自有資金投入。奶粉業務是該公司高增長業務,業績預期較好,但液態奶在Q3遭遇下滑後,未來需求預期偏弱。
考慮到最差的情況,伊利在營銷上做了充分安排,擴充了經銷商隊伍。截至2022年Q3,公司經銷商為19321家,同比增加4762家,比去年同期增加數量高出1.58倍,今年Q3也增加443家。在區域上,主要佈局華北、華南及華中三個地區,今年均增加超千家經銷商,保持相對均衡。
經銷商收入佔比伊利整體收入超過96%,因此銷售費用在該公司佔據費用大頭,首三季銷售費用率18.47%。該公司構建了液態奶、奶粉、冷飲、酸奶及奶酪五大產品業務羣,Q3消費環境不好,該公司加大了促銷力度,銷售費用增長較快,也是導致Q3利潤大幅下滑的原因。
此外,伊利也在加大產品開發和創新力度,產品層面擁有液體乳、乳飲料、奶粉、酸奶、冷凍飲品、奶酪、乳脂及包裝飲用水幾大產品系列,今年相繼推出“金典”超濾牛奶、“金典”娟姍 A2有機純牛奶及“安慕希”AMX 0 蔗糖系列常温酸奶等新產品。今年上半年,該公司新品的營業收入佔比12.48%。
大量增加經銷商、加大產品促銷以及產品創新力度,一方面在當前消費環境下以更低成本有效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在擴大的產能上也有更多的銷路準備,為存量市場帶來競爭優勢。液態奶是經營策略的核心業務,無論是現有產能及未來擴張,均是市場預期焦點,Q4業績將檢驗上述策略是否有效。
綜合來看,伊利股份持續殺跌主要是板塊情緒太差,加上單張報表不理想,利空驅動下資金順勢做空,加大了下跌速度,跟持續性業績關係不大。該公司Q3業績雖然不佳,但仍好於同行,Q4盈利可能繼續承壓,費用率預計仍會提升,但擴大的經銷商羣體或驅動收入回升至雙位數增長水平。
連續兩個季度的回調,伊利PE(TTM)估值跌至19倍,但該公司估值可能還未跌進價投者的“配置區域”,短期仍要看板塊的投資情緒,右側機會主義者觀望趨勢出現,而長期則要看公司基本面。作為奶業龍頭,該公司規模穩步擴張,各項業務增長穩定,擴產後業績增長具有預期,估值有迴歸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