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跑在了IPO的路上。
來源|投中網(ID:China-Venture)
作者 | 魯智高圓心科技再次站到IPO的跑道上。2022年10月21日,醫療健康公司圓心科技第三次申請在港上市。一年前,該公司便已經奔跑在IPO之路上,但最終招股書兩度失效。憑藉“醫、患、藥、險”的服務體系,圓心科技經過44個月的努力,總營收達到了166.08億元,淨虧損則為18.51億元。這意味着,該公司月入3.77億元,而每個月則虧了0.42億元。不過這裏面絕大部分收入,主要來自院外藥房服務和藥品批發服務,相當於該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靠“賣藥”。在差不多6年的時間裏,該公司受到紅杉中國、騰訊、啓明創投等投資方青睞,完成了11輪融資,共獲得超50億元,估值也從2015年6月的1.58億元,飆升至2021年7月的275.33億元,漲了100多倍。對於中國處方藥院外藥物交付和院外醫療服務這個千億市場,前有已上市的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平安好醫生等頭部玩家,後又有在上市路上的微醫、思派健康等對手。在政策、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下,主要靠“賣藥”支撐的圓心科技,無疑將會面臨更多考驗。01靠“賣藥”月入3.77億元作為一家醫療健康公司,圓心科技向客户提供院外綜合患者服務、供給端賦能服務及醫療產業端賦能服務。具體來講,該公司通過線下的圓心藥房和線上的妙手醫生,為患者提供處方藥、保健產品及複診等;同時,還會向第三方零售藥房和藥品經銷商提供新特藥;此外,也會向醫院提供標準模塊化軟件和系統,幫助對方建立線上醫院管理系統並進行智能醫院運營;對於醫藥公司和保險公司,則會分別提供市場推廣和保險等服務。在超過7年的時間裏,圓心科技發展得相當快。截至2022年8月31日,該公司擁有並經營314家藥房,其中267家位於醫院附近1公里內,81家藥房為大病醫保雙通道藥房,藥房平台提供約54700個庫存單位的產品。而妙手醫生的每月平均用户訪問量,則達到了約3490萬次。此外,該公司已與421家醫院達成合作,覆蓋中國26個省及90多個城市,其中超過160家為三甲醫院;同時,也為159家保險公司及8家再保險公司提供服務,協助在超過100個城市推出普惠型商業健康保險,管理着3290萬份保單。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説法,用2021年的收益計算,圓心科技是中國專注於處方藥最大的線下線上醫療交付平台。翻看該公司的招股書,會發現在2019年至2021年,其營收分別為23.52億元、36.29億元、59.38億元,淨虧損分別為2.01億元、3.63億元、7.57億元。而在2022年8月,其營收為46.89億元,淨虧損則為5.3億元。經過44個月的努力,圓心科技的總營收達到了166.08億元,淨虧損則為18.51億元。這意味着,該公司月入3.77億元,而每個月則虧了0.42億元。細看各類服務的營收佔比,會發現報告期內的院外綜合患者服務均超過94%。其中,院外藥房服務和藥品批發服務所貢獻的營收佔了絕大部分,相當於該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靠“賣藥”。值得一提的是,圓心科技的銷售成本也相當高,報告期內佔營收的比例沒有低於89%,在2022年的前8個月就達到了43.13億元,其中商品成本的比例是96.5%。這也導致圓心科技的毛利率逐年降低,2019年還是10.6%,到了2022年8月,則降至8%。那麼便不難理解,該公司為什麼營收年年增長,但是始終沒法真正賺到錢。02騰訊、紅杉、啓明重金押注估值6年漲百倍圓心科技的創立,還得追溯到創始人何濤家人的一次因病入院。2015年,感受到“問診就醫”的不易,何濤便希望讓醫生和患者連接起來,提高整個就醫效率。原本希望藉助線上平台妙手醫生來打通兩者之間的關係,但最終效果並不佳。直到當年出台的政策明確規定:試點城市公立醫院的藥佔比總體降到30%左右。這讓何濤意識到,大量的處方藥物將流入市場,而院外處方藥服務則有可能成為連接醫患的重要紐帶。不過在當時要想售賣處方藥,互聯網醫療平台需要通過線下藥房來實現。於是,何濤便開始一邊運營線上的妙手醫生,一邊又大力在醫院附近建立線下藥店。隨着相關政策的陸續出台,患者可以自主選擇在醫療機構或零售藥店購藥。圓心科技也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運營模式,患者在就醫並拿到處方後,離院時除了能直接在醫院附近的圓心藥房拿藥,還可以在妙手醫生上買藥,以及向主治醫生問診、複診等。此後,圍繞連接醫患這個重心,圓心科技將智能的軟件和系統賣給醫院,連接到了醫院和醫生,同時也與醫藥企業和保險公司開展合作,最終建立了屬於自己的“醫、患、藥、險”服務體系。在圓心科技早期的發展壯大過程中,紅杉中國可是幫了不少忙。當何濤2014年底剛從健一網總經理的位置上離職,紅杉中國合夥人周逵第二天就給他打了個電話。而他之所以這麼被看重,憑藉的正是自身十多年深耕醫療行業的經歷。2001年從中央財經大學畢業後,何濤便一頭扎進了互聯網醫療行業。從當初深圳市三九醫藥連鎖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管理部的一名經理,最終成長為健一網的總經理,不僅主導了華源大藥房的互聯網轉型,還讓健一網成為了當時的頭部醫藥電商。於是當何濤決定創業時,紅杉中國直接拿出787.5萬元支持,同時進來的還有騰訊。而在創業的前兩年,周逵幾乎每週六晚9點都會給何濤打電話,話題也相當廣泛,不管是公司發展,亦或是時下熱點。除了創業上的建議,更重要的是真金白銀的支持。在上市前的11輪融資中,圓心科技共獲得超50億元投資,估值也從2015年6月的1.58億元,飆升至2021年7月的275.33億元,相當於6年時間漲了一百多倍。其中,紅杉中國有10輪選擇了入場,共花了約15.01億元,最終拿到了該公司15.75%的股權。而騰訊也是重金押注,在7輪中共投了13.75億元,獲得了該公司19.55%的股權,成為除何濤外的第一大股東。此外,星界資本也值得重點關注。這家成立於2017年的投資機構,在2年後便投了圓心科技2輪共4.1億元,其中有1輪還是獨家投資,最終拿到了該公司上市前6.51%股權。資料顯示,該投資機構由騰訊、京東等互聯網公司及其他知名投資者聯合發起,董事長是沈南鵬,劉強東則擔任董事,在管資產超240億元,獲得了紅杉資本、JD.Com、騰訊及中信銀行等投資者支持,還投了泡泡瑪特、叮咚買菜等公司。03千億市場,競爭白熱化融資拿到手軟後,圓心科技也加速向IPO奔去。在F輪融資完成2個月後,圓心科技也在互聯網醫療企業赴港上市的浪潮下,於2021年10月首次申請在港上市。不過前兩次的努力,最終都因招股書失效而失敗,如今則是其第三次申請在港上市。當年一同申請赴港上市的互聯網醫療企業中,微醫、叮噹健康、智雲健康、思派健康等公司的首次申請也遭遇失利,而在隨後的努力中,智雲健康和叮噹健康成功上市,思派健康二次遞表的招股書仍處於失效狀態,微醫則是傳出將於2023年上市的消息。這些公司背後,也早已聚集着高瓴、紅杉中國、騰訊、五源資本、啓明創投、復星鋭正資本、TPG、軟銀中國資本、中金、IDG資本、經緯中國等眾多知名投資者。畢竟在政策、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下,醫療健康早已成為投資人不能錯過的大蛋糕。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中國於2020年的醫療健康支出總額為72306億元,位居全球第二位,預計2025年將達到114860億元。其中,中國處方藥院外藥物交付市場和中國院外醫療服務市場,於2021年分別達到2340億元和492億元,預計2025年將分別達到5634億元和2579億元。蛋糕雖大,但是行業競爭也激烈。除了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平安好醫生等已上市的頭部玩家,騰訊、字節跳動、百度等互聯網公司也在發展與醫療健康相關的業務,更不用説還有同類型企業間的相互爭鬥。此外,大環境的劇烈波動,再疊加自身長時間的虧損,也讓這些互聯網醫療企業遭受了一定的衝擊。對於已上市的公司,2022年以來,阿里健康和平安好醫生都跌超40%,京東健康也下跌超過10%,而智雲健康上市3個多月跌了超40%,叮噹健康則在每股12港元的發行價上下浮動。至於沒有上市的公司,則還在為IPO而繼續努力着。隨着第三次衝擊IPO,圓心科技也傳出在今年進行了裁員的消息,據《證券日報》報道,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回應稱,“正常的人員優化,優勝劣汰”。招股書則顯示,該公司截至2022年8月31日還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17.8億元。該公司裁員的消息,也意味着即便融了超過50億元,但在市場環境不好且遲遲未能成功上市的情況下,還是需要“節約”過日子。在監管層面更加精細化的當下,圓心科技營收的主要來源仍然只是靠“買藥”,且對研發的投入還不到整個營收的3%,而要想讓“醫、患、藥、險”的服務體系真正良性運轉起來,還需要下更多的功夫。參考資料:《妙手醫生何濤:打造離患者最近的互聯網醫院》,紅杉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