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禾:價值投資者為什麼更喜歡熊市而不是牛市
説到牛市和熊市,幾乎所有的投資者都更喜歡牛市。君不見,各種證券軟件打開,上面往往都畫一個牛。連華爾街、各個證券交易所的門口,也多半擺着一個牛雕塑。如果這個牛雕塑造型不好看,還經常會遭到人們的一頓吐槽。而我自己有一副小金熊的袖釦,戴着去見同行的時候,就常常遇到朋友們的揶揄:你怎麼把熊帶來辦公室了?一帶還帶倆!
但是,對於真正的價值投資者來説,他們更加喜歡的是熊市,而不是牛市。原因很簡單,在熊市中,投資者可以買到更低的籌碼。而歷史上那些真正偉大的投資,絕大多數都是來自一開始買入時的低廉估值。
熊市造就牛市
在投資中,一個需要牢記的恆等式,就是價格的變動等於基本面的變動乘以估值的變動。所以,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價值投資,就是要買的股票又好又便宜,儘量從兩個因素中賺取最多的錢,找到這兩個因素的最佳平衡點。如果一開始購買的估值就很低,那麼日後估值上漲、而不是下跌的概率,也就會變大。這樣,在資產質量基本一致的情況下,投資者賺錢的概率就會大增。
低廉的估值更容易產生於熊市,但是更容易造就牛市,這種熊市和牛市之間的關係,就造成這樣一個悖論:因為偉大的投資都是從低廉的估值,也就是熊市開始的,而低廉的估值和熊市從來都是讓人不開心的,因此回報巨大的投資、這種讓人非常開心的事情,其一開始,往往都是讓人不開心的。這個“舒服的投資一開始都不舒服”的理論,被霍華德·馬克斯在他的投資備忘錄裏,不止一次提到過。
如果投資者仔細觀察歷史上有名的大類資產牛市,幾乎一開始的時候都是一個熊市。
內地房地產市場從2000年左右開始起步時,之前十年的行情並不太好,北京地區商品房單價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在1000元~2000元之間徘徊,在2000年也只不過4000元左右,考慮到90年代的通脹,以及同期上證綜指20倍的漲幅,這個漲幅實在不高;從2005年開始的內地A股大牛市,在之前經歷了從2000年~2005年漫長的下跌,市場點位腰斬了一半;2003年開始的港股牛市,之前也有多年的熊市做鋪墊,其中恆生國企指數更是從1994年就持續下跌,一直到2003年才開始反彈;而2008年開始的美股牛市,之前則是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讓人崩潰的下跌;A股市場在2014年~2015年的小牛市之前,則經歷了從2009年到2014年的盤整和下跌。
貴以賤為本
其實,價值投資者更喜歡熊市的理由非常簡單:在熊市裏可以以更便宜的價格收集籌碼,會讓自己的資產越來越多。而市面上大家出價的降低,其實和自己實際擁有的資產並沒有任何關係,最多隻是讓賬面上的數字變得不好看。
但是,賬面上的數字不好看,又有什麼關係呢?難道第二天投資者就需要把所有的資產賣掉,把現金拿回來嗎?只要自己的資金足夠長期,那麼賬面的數字是多少,其實完全無關緊要。真正有關係的,只是投資者自己的真實資產多少而已。
這種在熊市中同時出現的“名義上的難受”和“實際上的資產增加”,對於大眾來説,着眼點往往放在前者“名義上的難受”上,而優秀投資者的着眼點,則會放在“實際上的資產增加”上。因此,無怪乎人們往往更喜歡牛市,但是價值投資者卻更喜歡熊市了。
在《國語》一書中,曾經記錄了一則兩千多年前的君臣對話,説明了這種“實際上的好處”和“名義上的成就”之間孰重孰輕。春秋時代的吳王夫差,在戰勝越國以後,越王勾踐求饒。夫差被勾踐恭維得很開心,就打算赦免勾踐,掉轉頭去和齊國晉國作戰,進而稱霸中原。
夫差的大臣伍子胥勸夫差,決不可赦免越國、轉頭爭霸中原,其中有一段話説,“上黨之國,我攻而勝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車。夫越國,吾攻而勝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滅之。失此利也,雖悔之,必無及已。”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説,中原那些國家,吳國縱然打贏了他們,卻因為風俗不同、道路遙遠,不能真正佔有這些國家。但是越國和吳國比鄰,人民風俗相近,一旦吞併越國,可以得到真正的好處。因此,打敗齊晉等國、稱霸中原,讓天下臣服於吳國的威勢,是一件“有虛名,但是無實利”的事情。而吞併邊上小小的越國,則是一件“名聲不響,但是有實在利益”的事情。
可惜呢,夫差這個人,歷史上記載他是“年少,智寡才輕,好須臾之名,不思後患。”這段描述語出《呂氏春秋·長攻》,意思就是夫差智慧短淺、喜歡虛名。結果,夫差沒有選擇實際利益更大的、吞併越國的戰略,而是選擇了放越王勾踐一馬,養虎遺患,掉頭去中原爭名於天下。
最後,吳國外有強敵、內有越國之亂,遂至亡國。越王勾踐打算放夫差一條性命,把夫差流放至甬東(今天的舟山羣島),夫差不肯,自刎而死。死前長嘆:“吾悔不用子胥之言。”
在今天的資本市場裏,當牛市來臨時,投資者就像北上攻打齊國晉國的夫差一樣,雖然獲得了讓人激動的賬面財富,但是實際的資產並沒有增加。所持有的那些股票,把它們的盈利、資產、股息加起來,其實並沒有因為交易價格的上漲,產生了多少巨大的變化。而高漲的價格,也讓投資者新增的資金無法買到便宜貨。虛名之下,其實並無多少實際的利益。
反過來,當熊市來臨時,雖然賬面財富下降,但是隻要資產質量在增加,同時因為低價可以買到更多的資產,那麼投資者就像吞併越國的吳國那樣,雖然沒有虛名,但是卻得到了實際的利益。當市場的風格一旦轉向,這種實際的利益,瞬間就會變成賬面財富增長的基石。
虛名和實利,這兩者孰利孰害,自然被聰明的價值投資者一目瞭然。就拿現在的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資本市場波動來説,多年以後當人們回望這一段歷史時,一定會發現,由於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A股和港股的資產市場下跌,給當時的投資者帶來了多麼美妙的一個買入機會。
所以古語説得好,“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中國道家的經典著作《道德經》,用這簡單的十個字説明白了貴賤之間的關係。如果投資者不能忍受“賤”時的痛苦,不能利用“賤”打下“貴”的根基,那麼他也就與“貴”無緣。只有那些真正看穿貴賤本質的人,只有那些真正看透熊市和牛市之間相互依存關係的人,才能在這起伏不定的資本大海中,把握住屬於自己的那股順流。
(作者系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資官)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