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1995年,日本GDP超過五萬億美元,為何卻後來再未達到

由 習國防 發佈於 財經

有句話説得好,天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

1995年的日本GDP總量達到53339億美刀,人均更是達到了4.24萬美元。要知道那是在1995年啊,這樣的數據意味着什麼?

那年咱們GDP總量僅為6775億美元,僅從總量來看,當時的日本是中國的7.5倍,至於人均,咱們不足人家的60分之一。

即使是和當時的第一大經濟體美國比較,超過5萬億美元的經濟總量,已經佔到了其7成以上,而人均更是美國的1.6倍 。

比他高的盧森堡和瑞士,那都是小得不能再小的的小國,沒有總量可言。如果僅從數據來看,可以説那個時代的日本已經走到了世界經濟的最前端。

那個時候的日本,近乎瘋狂。

這一切都得益於1985年的“廣場協定”所帶來的日元升值,日本人士越來越有錢,他們瘋狂的消費。

眾所周知,貨幣升值帶來的一個比較直接的“好處”,就是你財富增加了。

在協議簽訂後的1987年底,日元兑美元升值接近100%,同樣的面值的日元,就可以兑換兩倍的美元,就意味着以前一美元的東西,現在對於你來説,你只需要0.5美元就可以買了。

所以當時的日本人,在全世界範圍內瘋狂掃貨,尤其是美國,不是貴的他還不要。

在上世紀80年代末,日本美國瘋狂的收購資產,洛杉磯的高級住宅區,有一半是日本人、諸如洛克菲勒、哥倫比亞影業這些美國最具代表性的大企業,都被日本的企業給大面積收購。

甚至於有人驚呼:“美國正在變成日本的第41個縣”。

當時的日本人瘋狂到什麼程度,據説當年日本有家公司買美國一棟大樓,雙方以4億美元的價格達成了一致。但就在要籤合同的時候,日本人卻變卦了,他們主動將價格漲到了6.1億美元。

原因是因為當時世界上單座大樓成交價的吉尼斯記錄是6個億,他們老闆想要破掉這個記錄。

估計當時的美國人只有一個想法:土豪的世界我們無法體會。

日本人真正做到了人傻錢多。

但瘋狂的背後乃是悲劇的開始,日本是個出口型經濟為主的國家,本來就是一座建在沙灘上大樓,根基不穩。面對貨幣升值對於出口產業的打擊,那就是非常危險。結果日本非但沒有因此把重心放在實業上,嚴加管控市場,控制銀行的信貸業務,以抵禦貨幣升值帶來的衝擊。

反而是瘋狂的放貸,刺激消費,瘋狂購買的背後,乃是股市和房地產的泡沫不斷產生。虛高的匯率,使得出口企業完全扛不住。而大量進口產品的湧入,對於國內市場也是龐大的衝擊,從工人到農民,收入持續走低。

事實上,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就已經扛不住了,泡沫破碎,房地產、股市的不斷貶值,日本開始崩了。

1995年算是建立在日元升值基礎上的最後迴光返照,光鮮數據的背後、其實是大量的企業破產、員工的失業,日本經濟已經停滯、甚至於倒退。1995年春發生了神户大地震,由於日元匯率一路走高,日本國內市場並不是很景氣,往海外發展的公司越來越多。

因此生產總量雖然看似增加,可是日本國內失業情況並未改善。另外,生鮮食品等進口增加,雖然抑制了物價的增加,但是日本農民的收入減少。GDP號稱“世界前位”的東亞國家日本,之後的經濟陷入了長時間的低迷。

在日本房地產和股市泡沫破裂後,日本經濟增長出現了“斷崖式”下跌。其依據是1990年日本GDP是464萬億日元,2000年日本的GDP僅僅達到534萬億日元,十年間GDP的平均實際年增長率是1.4%,低於所有發達國家。而在2001年到2010年之間,日本GDP平均實際年增長率進一步下滑到1%以下。

這便是日本所謂的“失去二十年”。

當然了,所謂的“失去”僅僅是相對而言;換個角度來看,這二十年是他們沉澱的二十年,日本的經濟並沒有大家所想象的那般低迷。

在“失去二十年”間,日本成為擁有海外淨資產最多的國家。而海外資產創造的淨收入並沒有包括在日本的GDP數據中。據統計,2001年日本持有的海外淨資產是179萬億日元,2015年則達到339萬億日元,比2001年增長了90%;這些巨量的海外“優質資產”為日本帶來了巨大的收益。

在世界外匯儲備中,日元仍然牢牢佔據着第三名的位置,僅次於美元和歐元。

甚至有人戲稱,在日本本土國家之外,還存在“1.8個日本”,這“1.8個日本”指的即是日本的海外資產和海外產業,是日本的雄厚“家底”。

你必須要知道,這個“失去了二十年”之後的日本,依然是這個世界上平均壽命最長的國家;其國內的網速即便不是世界上最快的,也是世界上最快的之一,遠遠超過許多發達國家;

其以高速公路、鐵路、新幹線和航空運輸構成的交通網絡,幾乎覆蓋了日本的每一個角落,不同交通工具之間的無縫連接,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與之相媲美。

一位訪問日本的英國政府官員曾經説:如果這就是“失去二十年”,我願意英國也“失去二十年”。

所以不要被GDP騙了。

經濟全球化最本質的實力,終歸要體現在貿易能力和效率上,技術和人才,是最好的通行證。

看上去,日本失去了二十年,實際上這二十年日本低調發展科技一直在積累技術和人才,韜光養晦,厚積薄發,這一點,值得學習啊。自2000年來的19年間,日本共有19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

在湯森路透評選出的《2015全球創新企業百強》榜單裏,日本以40家高居榜首,力壓美國的35家。而中國內地無一入圍。

在中國媒體唱衰日本的時候,他們正在“為未來投資”。經濟實力的比拼,最終是靠技術話語權和產業鏈掌控力。從這一點上,中國的驕傲來得越早,未來會摔得越重。

不管日本失去了多少年,你只需記住一點。到目前為止,他們仍然是亞洲最發達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