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分析|Keep不是健身App

文|楊亞飛 編輯|喬芊

年輕人最常去的線上健身館要上市了。

2月25晚間,根據港交所文件顯示,線上健身平台Keep已遞交上市申請。一個重要背景是,受益於疫情後居家辦公、生活時間變長,Keep近兩年迎來“業績高光”時刻。2021年Keep前三季度實現12億元收入,同比增長41.3%;此前2020年收入11億元,較2019年的6.6億元同比增長66.9%。

年輕人,尤其是來自一、二線城市的健身達人,是Keep的主力用户。根據招股書顯示,在2021年Keep的3440萬月活躍用户當中,約有74.1%年齡在30歲以下。此外,一線、新一線、二線城市的用户佔平台總用户比例多達52.2%。

Keep衝刺IPO一事傳聞已久,且港交所並非首選。去年5月媒體曾報道,Keep曾計劃赴美IPO,籌資5億美元,但此後不久又傳出取消赴美IPO計劃。參考過往經驗,這家公司很有可能在未來3-6個月,正式登陸港交所。

不過,Keep此番IPO之行恐怕前途未卜。根據招股書,2021年前三季度Keep經調整淨虧損為6.96億元,去年同期這一數字尚僅為1555萬元,同比大幅擴大約4380%。

官方對此給出的解釋是,“策略性地增加了在流量獲取和品牌推廣方面的支出,以進一步獲取、激活及挽留用户。”

換一個更通俗的説法,就是燒錢刺激用户活躍度。這一在互聯網行業屢試不爽的做法,也讓Keep嚐到了甜頭:平均月度訂閲會員數量由2020年的190萬,增長至2021年的330萬,同比增長73.7%。不過以虧損巨幅上升為代價,且2021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長41.3%的收入增幅,也稱不上多麼突出。

燃燒的卡路里,燃燒的經費

相對於線下健身房,Keep所代表的線上健身平台,是一種更便捷的“燃燒卡路里"的方式,對於快節奏生活的都市白領來説,似乎再合適不過。但真正讓健身愛好者注意到他們,還在於疫情之後。

根據招股書,Keep 2020年二季度平均月活躍用户為3325萬,同比去年同期的2244萬增長約48%,同比新增超過1000萬月活用户。

自2015年產品正式推出,Keep僅用約一年時間,便解鎖了第一個“千萬級月活”;但直到2019年,分季度平均月活仍在2000萬上下波動。直到2020年,Keep平均月活躍用户再次穩定在3000萬左右。

焦點分析|Keep不是健身App

Keep 2019-2021年分季度平均月活用户,圖據招股書

這是一個難得的“紅利期”。

其中,Keep的收入從2019年的6.63億元,增長至2020年報的11億元,期間毛利實現83.2%的增長,經調整虧損從2019年的3.6億元,迅速縮小至2020年1.06億元,銷售及營銷開支從2019年佔收入比44.6%下降至2020年的27.3%。

但好年景又很快消失,在2021年,Keep大幅加大了市場推廣力度,銷售及營銷開支從2020年前三季度的1.85億,激增至8.18億元,並使得經調淨虧損由2020年前三季度的1.55億元,快速擴大至2021年前三季的6.96億元。

焦點分析|Keep不是健身App

kee業務表現,圖據招股書

在讓更多人在Keep上燃燒卡路里同時,Keep的經費也在燃燒。

按照官方所説,這是在為"長期可持續的盈利能力鋪平道路”。但實際情況來看,更像是急於證明自身的變現能力。

Keep的收入主要賴於三個方面,按照對收入貢獻高低排序,包括自有品牌商品、會員訂閲及線上付費內容、廣告及其他服務。從招股書的披露來看,2020年,前述三類業務收入貢獻分別為57.5%、30.5%、12%。

自有品牌產品、會員訂閲及線上付費內容收入兩類,是Keep主要收入來源。相比之下,廣告及其他服務對收入的貢獻一直穩定在較低比例區間。對於Keep來説,前述兩大業務,也是自證變現能力的關鍵。

焦點分析|Keep不是健身App

Keep按業務類型收入貢獻情況,圖據招股書

包括智能健身設備、健身裝備、服飾和食品等自有品牌產品,收入佔比最高,但相應產品原材料採購、生產製造等營業成本也居高不下,2019年、2020年自有品牌產品佔期內總成本的比例分別為38.7%、36.7%。

焦點分析|Keep不是健身App

Keep按業務類型營業成本情況,圖據招股書

對比單項業務的毛利率,可能更為直觀。根據上述兩張表,在2020年度,Keep自有品牌產品、會員訂閲及線上付費內容毛利率分別為36.3%、64.8%,後者幾乎是前者毛利率的兩倍之多——這不難理解,因為前者賣的是實物,後者賣的是內容。

更高毛利率的訂閲會員和付費內容業務,是Keep未來打動資本市場的關鍵。

Keep過去一年的商業化表現優異,自有品牌產品、會員訂閲及線上付費內容業務2021年前三季度收入分別實現了33.6%、52.5%的增長。

不過,這種變現能力的提升,是以犧牲毛利率為代價。

根據招股書,2021年前三季度,由於推廣費用的大幅增加,自有品牌商品毛利率從2020年前三季度的38.6%,下降至29.3%,同一時期,會員訂閲及線上付費內容毛利率從期初的66.3%,下降至58.8%。

這一毛利率在接下來能否保持住尚未可知,但Keep 2021年三季度的9.5%會員滲透率可能已經達到一定瓶頸。對比來看,根據灼識諮詢統計,美國2021年線上健身訂購率為10.7%,二者幾乎相當。

疫情之後,由於健身場景從户外轉向室內,大量用户湧入Keep,通過犧牲毛利率,Keep順勢進一步擴大會員的滲透率,但隨着疫情形勢趨緩,當室內鍛鍊不再成為必選項,用户高增速恐怕難以維持。

換言之,相比於繼續拉新,Keep更多需要説服現有的keeper,提升他們在線上健身付費內容的預算。

品牌,知識付費,還是社區?

截至目前,Keep覆蓋有不同健身主題類型的超過1萬節錄播課。按照生產方式來説,Keep的內容分為三類,一為平台原創的PGC內容;二為平台達人提供的PUGC;三為人工智能生成的AIGC訓練計劃。

但相比於內容的多與全,免費且系統化的課程,是Keep吸引健身愛好者的關鍵。作為對比,根據灼識諮詢報告,2021年線下健身房會員及線下培訓課程均價為每月409元。

相比於線下,線上健身人羣有着更高的滲透率,根據灼識諮詢,2021年中國健身人羣滲透率為21.5%,而線上健身人羣滲透率則多達42.7%。但大多數人, 只是健身興趣用户,高粘性用户佔比較低。

根據招股書,Keeper在2021年共有約17億次鍛鍊次數,按照當期3440萬月活躍用户來計算的話,平均每個用户每年使用Keep 49.4次,這大抵是每週鍛鍊一次的頻率。

並且,人們的健身習慣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徵,根據Keep分季度平均月活來看,春夏兩季,是使用Keep的高峯期,相比之下,秋冬季節則有一定下滑。對於Keep來説,一季度在年度收入中佔比也是最低。

焦點分析|Keep不是健身App

Keep平均月活及平均月度DTC付費用户情況,圖據招股書

使用習慣尚不穩固,線上健身消費習慣恐怕更難養成。根據灼識諮詢,2021年中國健身人羣年均開支為2596元,較同期美國的14268元有較大差距。

過去一年相關收入的增長,可能不太具參考價值。相比於疫情初期,2021年Keep的增長,對營銷有較高的依賴度。一個核心指標是,來自銷售及營銷開支佔收入的比例,從2020年的27.3%,激增至2021年前三季度的70.6%。而在疫情發生以前的2019年,這個數字是44.6%。

從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來看,2020年度來自“品牌及營銷推廣費用及其他相關費用”的開支較2019年有所下降。而在2021年,Keep大幅加大了相關預算,相關開支從2020年前三季度的不足1億元,迅速拉昇到6.6億元。

焦點分析|Keep不是健身App

Keep按性質劃分開支情況,圖據招股書

按照官方提供的信息,該項主要用於兩處,分別為“流量獲取”、“應用程序及自有品牌產品的一般推廣”。

包括瑜伽墊、運動服飾、配件、功能性食品等健身相關零售產品,仍是Keeper消費的主力產品,這一系列產品市場競爭也最為激烈,既有耐克、阿迪達斯、安踏、特步等傳統運動品牌,也包括像lululemon、薄荷健康、wonderlab等在健康垂類市場切入的新老品牌。

Keepland的擴張是另外一條主線,不過目前仍僅限於北京地區,以自營及合作第三方健身館等形式小範圍運營。受制於課程本身服務限制,收入的貢獻跟課程定價、擴張直接相關。

Keep還在試着搭建跟用户全新的互動入口,推出智能單車、手環、體重秤及跑步機等一系列智能硬件。根據招股書,截至2021年底,前述產品Keep分別累計發貨約67000台、120萬條、82.5萬台、18萬台。

不過,智能硬件仍面臨與零售產品類似的品牌競爭問題,以及大量研發投入基礎,對於仍在虧損中的Keep來説,需要下很大的決心。

與之相對,訂閲會員涉及的獨家健身課程、直播課、個性化健身訓練計劃等定製化權益,是Keep平台真正建立的長期品牌壁壘所在。但花大價錢獲取的新客,會有多大意願為他們的線上健身訓練計劃付費?

相比於營銷推廣的刺激,“健康”的付費用户畫像,是這家公司更準確的參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05 字。

轉載請註明: 焦點分析|Keep不是健身App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