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2月22日至2月26日)將有52只新基金魚貫入場。廣發基金、嘉實基金、易方達基金、匯添富基金等多家大型公司將“同台競技”,也有李曉星、沈雪峯、鄒曦、何以廣、應帥、王景等知名基金經理的新產品。
從基金類型來看,本週的發行主力仍集中在權益類產品,其中偏股混合型基金挑起大旗,共有23只新發;緊隨其後的是ETF基金,共有16只。實際上,隨着優質指數、特色行業和主題等投資需求旺盛,作為可為投資者提供便利化投資工具的ETF產品正成為基金公司發力的領域。多個細分行業包括稀土、化工、遊戲等迎來了首批行業ETF產品。
本週52只新基金髮行
數據顯示,從春節初七上班第一天,也就是2月18日就迎來12只新基金同時進入首發的密集期,其中包括了楊鋭文的景順長城新能源產業等權益基金產品,在2月19日還有前海開源邱傑、南方王崢嬌的新基金髮行,2月20日有嘉實王茜的新基金髮行。
而更多基金公司把發力點放在春節後的第一個“週一”——2月22日,當日有26只新基金上架,可以説又是一波發行大戰,其中包括了廣發、富國、嘉實等多家大型基金公司。而從後續看,也有李曉星、沈雪峯、鄒曦、何以廣、應帥、王景等知名基金經理的新產品。
從基金類型來看,本週的發行主力仍集中在權益類產品--偏股混合型基金挑起大旗,共有23只新發;緊隨其後的是被動指數型基金,共有13只;另外,偏債混合型基金有10只、普通股票型基金3只,其他類型新基金均為1只新發。
此外,本週新發的絕大多數基金都設立了募集規模上限,累計有30只,限額在20億~80億份不等。(每日經濟新聞)
不管新基金種類再多,對於投資者來説,更加關注的一定是權益類產品的基金經理。本週新基發行市場在大批新基金“蜂擁而至”的同時,也將迎來多位權益投資“名將”。
下面,詳細為你盤點部分值得關注的新基金,包括銀華基金李曉星新發基金銀華心享、嘉實洪流新發競爭力優選A、廣發李耀柱廣發全球科技三個月定開A人民幣等。
1、“長線成長”李曉星——銀華心享
其中之一是銀華基金李曉星,他曾五年連續獲得金牛獎的權益類基金獎,本週將會有他年內的第二隻新基金銀華心享。
公開信息顯示,李曉星於2011年加盟銀華基金,歷任行業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職務。在此之前,曾任職於ABB有限公司,歷任運營發展部運營顧問,集團審計部高級審計師等職務。
李曉星偏好選擇景氣向上的行業,從中選擇業績與增速匹配、且具有一定預期差的個股進行配置,進而實現長期的超額收益。其管理時間最長的銀華中小盤精選,任職回報已達到206.27%。
2、“週期成長”鄒曦——融通產業趨勢精選
除了李曉星外,2007年就出任基金經理,經歷多次牛熊轉換的融通基金權益投資總監鄒曦也將在本週募集2021年首個新產品融通產業趨勢精選。
公開資料顯示,鄒曦畢業於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金融學碩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程學學士。2001年2月加入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歷任市場拓展部總監助理、機構理財部總監助理、行業分析師、宏觀策略分析師、基金管理部總監、研究部總監、公司權益投資負責人,現任公司權益投資總監。
一直以來,鄒曦更多的紮根在基建投資領域,同時兼顧行業景氣度較高的個股。其代表作融通行業景氣自2012年以來的任職回報達390.76%,年化回報達20.21%。
近日,鄒曦還發表了8000字的“論文”,對於當前A股市場的情況,鄒曦有兩個基本判斷,一是系統風險不大,但結構性風險明顯;二是抱團可能出現部分瓦解,但並不等於大小風格的根本改變。基於這兩個判斷,鄒曦認為,2021年市場有望迎來週期大年。
3、“平衡風格”洪流——嘉實競爭力優選A
本週新基發行市場既有“成長派”,也有“週期派”,更有擅長平衡風格的基金經理。嘉實基金平衡風格投資總監洪流也會出場。
公開信息顯示,2019年加入嘉實基金前,洪流曾任新疆金新證券管理總部信息研究部經理,德恆證券信息研究中心副總經理、經紀業務管理部副總經理,興業證券研究發展中心高級研究員、理財服務中心首席理財分析師、上海證券資產管理分公司客户資產管理部副總監,圓信永豐首席投資官等。
洪流的投資理念可以概括為“GARP”,即以合理成本投資於內在價值持續增長的企業,分享盈利增長或估值提升帶來的投資機會。洪流目前管理的嘉實價值成長自2019年以來的任職回報達到103.84%,年化回報達到63.46%。
對於2021年的市場情況,洪流日前表示,2021年的投資將以“穩”為主,經過過去兩年系統性的估值修復,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或會帶來流動性邊際轉向,要重新迴歸到結構性的主題上,對一些長期的高成長領域進行重點關注,同時也會對一些非常確定性的盈利增長進行深入跟蹤。
4、“能攻善守”林慶——富國興遠優選12個月持有
在基金行業,有部分基金經理,他們可能一開始並不是學投資,但是憑藉着自己的熱愛、努力,在某種際遇之下,跨入了基金投資這個領域,相比於金融科班出身的基金經理,他們本身的這種跳躍,其實就類似於投資中的跨行業操作。
而這種跨行業操作,可能起步時會比較困難,但是當他們成長起來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們的行業知識儲備,早已變成了投資中一筆不可多得的財富。如果以個人的知識護城河來比喻,這樣的基金經理,往往擁有更寬的護城河,富國基金的林慶就是其中之一。
從學計算機、學產業經濟,到跨入公募基金行業,從IBM到富國基金,林慶不僅完成了職業的轉向,而且還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
雖然業績優異,不過林慶並沒有急於推出自己的新基金。而是在時隔五年之後,才拿出了自己的新作品--富國興遠優選12個月持有期混合,該基金將於2021年2月25日正式開賣。
歷經市場的牛熊轉換之後,林慶管理的基金卻依然為投資者創造了不錯的回報。基金定期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末,富國文體健康最近5年實現累計收益141.34%,而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僅為23.43%,超額收益117.91%,同類排名前20%。另外,基金經理的風險控制能力也日趨成熟。
基金要理性投資
站在目前這一時間點上,2021年初這一波爆款新基金的火熱程度似乎已然超越了2007年和2015年,而在這一背景下,各大基金公司繼續發行新權益基金,在盈利、排名、規模壓力之下“都不可更無法鬆懈”。
一位大型基金公司渠道人士表示,2021年該公司基金銷售任務是“跟上不掉隊”,如果同行都發行較多權益基金,而該公司也不會鬆懈。還有人士認為,這就如同一個劇場效應,“頭部基金公司”都要在這一條路上“奔馳和競爭”。
因此,業內不少人士認為,若市場趨勢不變,爆款基金這一趨勢還將延續,但難以成為一個常態。
“短期內爆款基金的態勢大概率會延續,但目前各媒體和基金公司都在投資者教育中呼應理性投資,不要盲目追星,同時基金公司如果過於依賴某幾個明星基金經理,會給公司整體業績的穩定性帶來隱憂。隨着後期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以及投資者教育的深化,未來的基金投資會多一份理性。” 一位券商基金研究員表示。
在這一背景下,更需要基金公司做好引導,讓基民理性投資。作為投資管理人,一方面要幫助基金投資者認識所投資基金產品與其自身收入、風險承受能力的匹配度,另一方面在權益類基金的投資管理上,站在基金持有人的體驗角度上,對於新發基金,在成立開始的半年左右時間,要把基金投資的穩健起步作為一個重要考量,可以小幅建倉積累一定的浮盈安全墊之後,再逐步加倉,儘量規避短期大幅浮虧給基金持有人帶來的焦慮感受;對於存量的全市場基金,基金經理應儘量根據不同行業的景氣週期做相對均衡配置,上漲時有穩健持續性的超額收益而不追求短期進攻的速度,下跌時控制回撤,避免基金淨值大起大落。
對基金投資人而言,投資本身是“長跑”,投資人投資基金最終只能通過複利完成長期的財富穩健增值。過分強調基金的銷售,淡化對長期投資和資產配置等科學理念的普及,容易引導投資人對業績的關注趨於“短視”,造成投資行為趨於“追漲殺跌”,最終容易“賺吆喝不賺錢”。(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