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銀行理財子公司再“擴軍” 6家國有大行12家股份行已全面佈局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財經

  隨着渤海銀行理財子公司於上月末獲批籌建,理財子公司隊伍再度壯大。

  渤海銀行不但成為今年以來首家獲批籌建理財子公司的商業銀行,還意味着國有大行及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均已完成對理財子公司的佈局。截至目前,共有25家理財子公司獲批籌建(含2家合資理財公司),開業數量已達20家。

  年內首家獲批籌建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報到”

  4月28日晚間,渤海銀行公告稱,該行已收到《中國銀保監會關於籌建渤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的批覆》,同意其籌建渤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渤銀理財”)。籌建工作完成後,渤海銀行將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序向銀保監會提出開業申請。據瞭解,渤銀理財註冊資本擬為人民幣20億元,註冊地為天津,渤海銀行持股比例為100%。

  渤海銀行在當日發佈的公告中表示,本次投資是其為落實綜合化經營戰略、豐富金融產品和服務手段、滿足客户多樣化金融服務需求的重要舉措。設立理財子公司符合國家經濟發展戰略、政策要求和行業發展趨勢,也符合本行自身業務發展需要,有利於提升本行的綜合金融服務水平。理財子公司設立後,渤海銀行將依託金融科技轉型優勢,全力支持子公司信息技術系統治理架構及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提升子公司戰略競爭力。

  自2018年年末《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實施以來,銀行系理財子公司已是“遍地落子”,在設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隊伍中,國有大行及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成果最為顯著,走在各類商業銀行的前列。

  據記者觀察,截至目前,國有6大行旗下的理財子公司已全部開業,獲批籌建理財子公司(包括渤海銀行)的股份銀行數量已達10家。另外,浙商銀行、恆豐銀行也在去年披露公告擬設立銀行理財子公司,至此,6家國有大行、12家股份行已全面完成對理財子公司的佈局。

  銀行業資深觀察人士蘇筱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銀行成立理財子公司時,由於門檻所限及資金需求,大中型銀行更能夠抓住先機,因此,在轉型過程中充分發揮帶頭作用。“這並不意味着中小銀行相關工作將會停滯,目前督促銀行保險業資管業務規範轉型是監管的重要工作,包括農商行,外資行的理財子公司設立也在持續推進之中”。

  理財子公司去年全部盈利 產品淨值化轉型提速

  隨着上市銀行2020年年報的出齊,銀行理財子公司去年的經營情況也陸續披露。目前A股上市銀行旗下理財子公司數量已達19家,根據年報披露內容顯示,除了去年8月份才開業的蘇銀理財未披露去年淨利潤外,其餘理財子公司在去年全部實現盈利。

  上述披露淨利潤數據的18家理財子公司中,有14家去年實現淨利潤在億元以上,只有4家淨利潤未過億元。盈利能力最好的當屬招行旗下的招銀理財,2020年其實現淨利潤達24.53億元。興銀理財和中郵理財分別以13.45億元和11.87億元緊隨其後。

  在理財產品管理規模方面,招銀理財仍然排在首位。截至2020年年末,其管理的理財產品餘額為(不含結構性存款)2.45萬億元,其中符合資管新規導向的新產品增速非常快,新產品餘額為1.66萬億元,較2019年年末增長141.78%。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地方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發展相較於大中型銀行來説面臨兩重壓力:一是設立時需要較高的實繳資本金;二是地方銀行理財子公司由於對新業務類型人才和制度儲備不足,投資能力和抗週期風險能力也需補強。

  隨着資管新規過渡期臨近結束,銀行理財子的轉型速度正在加快。2020年全年,由銀行系理財子公司所發行的理財產品,已經全部完成淨值化轉型。根據普益標準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理財子公司發行了1742款理財產品,全部為淨值型產品,而去年同期產品數量僅為467款,同比增長273.02%。年報顯示,國有大行中,截至2020年年末,農銀、中銀的理財產品均為淨值型,交通銀行和工商銀行的淨值化程度已超過70%,

  蘇筱芮表示,設立銀行系理財子公司,能夠對推動理財淨值化轉型起到促進與加速的作用。母行與理財子公司天然具有關聯性,母行能夠為理財子公司提供和協調各類資源,幫助其成立及後續發展,助力銀行理財產品的過渡與轉型。

  盤和林認為,銀行理財子公司開展業務具有一定優勢,如放鬆了銷售限制,投資門檻降低,更多投資人可參與其中。產品全面淨值化意味着投資者在購買理財產品前需要進行更多研究,要考量自身的相關產品投向、投資期限和風險等級,在進行風險評估後再購買匹配的產品。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