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貨幣政策:堅持穩字當頭 不左不右
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峯近日在《中國金融》上發表文章,回顧2020年的貨幣政策,並展望2021年的貨幣政策取向。他表示,做好2021年貨幣政策工作,重點是要深入理解穩健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的取向。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既要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也要避免“大水漫灌”。堅持“穩字當頭”,保持戰略定力,不左不右。
值得注意的是,1月金融數據將於近期發佈,孫國峯在文中提前“預告”稱,在經濟低基數效應下,2021年特別是第一季度的經濟數據同比增速比較高。而2020年貨幣政策發力較早,因此第一季度可能出現高基數基礎上的金融數據同比增速回落與低基數基礎上的經濟數據同比增速走高的背離。對此,應當看到,金融數據是在高基數基礎上的增長,貸款、貨幣供應量、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量並不少,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依然是穩固的。
孫國峯在回顧去年的貨幣政策時再次強調,我國不僅成為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還是少數保持正常貨幣政策的主要經濟體。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利率水平保持在合理區間,沒有像其他主要經濟體那樣實施零利率甚至負利率。二是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規模基本穩定,銀行貨幣創造的正常市場化功能充分發揮,沒有像其他主要經濟體那樣靠大幅擴張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來“印票子”。三是貨幣信貸增幅遠低於上次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貨幣信貸的增幅是比較合理的。四是宏觀槓桿率增幅低於主要經濟體,也低於上次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且增幅逐季收斂。
在孫國峯看來,上述效果的取得,主要緣于堅持跨週期設計,保持總量適度,精準直達支持穩企業保就業,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和引導市場預期等。
“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是現代貨幣政策框架的重要內容,有利於跨越經濟週期,穩住貨幣總量。”孫國峯稱,在操作上,綜合考慮了名義經濟增速、潛在產出和經濟增速目標。受疫情影響,2020年我國經濟增速大幅偏離潛在產出,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參照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經濟增速,2020年12月末M2增速為10.1%,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為13.3%,支持經濟向潛在產出迴歸。
展望今年的貨幣政策取向,孫國峯表示,2021年經濟形勢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並存,貨幣政策面臨挑戰。一方面,2021年我國經濟基本面好轉的大趨勢是確定的。從國際看,儘管近期全球疫情繼續蔓延,但疫苗研發和接種正積極開展,全球疫情最壞階段正在過去,加上宏觀政策支撐和低基數效應,主要經濟體經濟指標持續改善總體是確定的。
“同時,也要綜合考慮基數效應、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和疫情不確定性的影響。”孫國峯稱,2020年第一季度基數較低,受統計數值擾動,2021年第一季度GDP增速可能較高,容易導致“基數幻覺”。不過,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世界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復甦進程不穩定不平衡。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鉅。此外,疫情仍存在不確定性影響。疫情衝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疫情後逆全球化趨勢更加明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衝擊,全球經濟可持續增長存在挑戰。
因此,孫國峯強調,2021年國內外形勢依舊十分複雜,貨幣政策面臨的挑戰並不少。貨幣政策要堅持穩健的總體取向,堅持‘穩字當頭’,保持戰略定力,不左不右。要根據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貨幣政策的力度、節奏和重點,平滑經濟波動,應對諸多不確定性。繼續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的作用,精準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利率在合適水平,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關係。”孫國峯稱。
在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方面,孫國峯表示,要通過深化LPR改革推動存款利率逐步市場化,打擊各種不規範的變相存款創新產品,維護存款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健全政策利率體系和貨幣市場基準利率,完善以公開市場操作利率為短期政策利率和以MLF利率為中期政策利率的中央銀行政策利率體系,引導市場利率圍繞政策利率波動。
此外,在深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方面,發揮好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作用,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人民幣匯率有升有貶、雙向浮動成為常態,同時要注重預期引導,引導企業樹立“風險中性”理念,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