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來源:四川日報
解讀﹃十四五﹄看目標
“十四五”是四川省搶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的關鍵時期。
《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以專門的篇章進行了“頂層設計”。
從空間上看,《綱要草案》明確了構建“一軸兩翼三帶”區域經濟佈局;從路徑上看,主要引導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生產力和公共資源優化配置;從目標上看,旨在提升區域協調發展水平,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動力系統。
如何理解這一“頂層設計”?記者採訪了代表委員及相關專家。
關鍵詞
經濟佈局
優化發展格局提升城市發展能級
根據《綱要草案》,“一軸兩翼三帶”區域經濟佈局即成渝發展主軸,以瀘州—宜賓組團為代表的南翼、以南充—達州組團為代表的北翼,以及成德綿眉樂雅廣攀經濟帶、成遂南達經濟帶、攀樂宜瀘沿江經濟帶。
“經濟圈建設不能齊頭並進,必須要以核心城市或組團來帶動。”省人大代表、四川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楊明洪認為,“一軸兩翼三帶”依據四川區域經濟現狀,進一步明確了發展關係,“一軸”是解決成渝兩個極核城市的關係,“兩翼”是解決川渝毗鄰地區的關係,“三帶”則是解決省內主要經濟區的關係。“這種劃分既可以避免經濟區被行政區阻斷的問題,也能加強核心城市和經濟腹地的聯繫,還能降低區域經濟聯動成本。”
省政協委員、農工黨四川省委專職副主委夏華祥認為,“一軸兩翼三帶”實質上是滿足經濟腹地重點城市的發展訴求,根據成渝地區整體的產業鏈、價值鏈和創新鏈進行再謀劃,重新做好雙極核與經濟腹地間的產業佈局、點位佈局和生產研發佈局,推進中心城市除總部、研發和消費中心外的功能梯度向經濟腹地轉移,優化腹地的發展層次,引導經濟要素向腹地後發城市流動,提升城市發展能級。
“有利於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差異化發展。”省政協委員、致公黨樂山市委主委易志隆認為,《綱要草案》不僅支持德陽、眉山等城市優先承接成渝兩市的功能疏解和產業外溢,也鼓勵川南、渝西地區建設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創新發展示範區,“從地域格局上明確了各自的差異化優勢,並指出了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乃至融入新發展格局的路徑。”
關鍵詞
路徑選擇
交通可率先突破合力打造產業集羣
《綱要草案》在劃定區域經濟格局的基礎上,對每個區域的重點基礎設施建設、主要產業和公共資源配置都進行了明確,如成遂南達經濟帶不僅要依託成達萬高鐵、達成鐵路和沿線高速公路等重點基礎設施,還明確了推進生產力沿高鐵通道優化佈局,推動能源化工、先進材料、機械汽配、綠色食品、絲紡服裝等產業轉型發展。
“交通是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區域經濟佈局的先決條件,也是兩地最需要也最容易率先突破的領域。”省政協委員、西南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張祖濤認為,川渝兩地要儘快共同編制《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交通發展規劃》,注重上下規劃、各專項規劃之間的有機銜接,特別要注重超前規劃補齊高鐵短板,提前規劃與京、滬兩地相通的第二高鐵快速通道。
易志隆建議,兩地在解決共建交通通道的同時,加快共建互聯互通的產業通道。要以此為基礎,依託成渝在汽車、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產業方面的優勢,合力打造世界級的汽車產業集羣、電子信息產業集羣及裝備製造產業集羣。
省政協委員、省工商聯副主席胡景壽建議,優化產業和公共資源配置時,既要發揮政府部門引導作用,也要發揮民營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承接國際、沿海轉移產業時,要充分發揮民營企業靈活優勢形成配套產業鏈、供應鏈,以此帶動孵化一批成長性好的外向型民營企業。
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羣正需要成渝這種合力。張祖濤建議,可通過線上供需信息平台和線下對接活動等多種方式,提升兩地整車企業在成渝地區的零部件本地採購率,也可以通過智能化協同設計和製造,成渝汽車產業鏈供需信息對接,推進成渝地區汽車產業協同發展,控制成本實現供需配套、補鏈成羣、互利共贏。
關鍵詞
協調發展
探索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爭取政策協同
“前不久,川渝兩地税務部門聯合制定了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2021年重點工作任務。比如,在推進政策執行標準化方面,今年重點拓展成渝地區統一執行口徑的税收政策範圍,協同規範西部大開發等政策適用問題等。”省政協委員、國家税務總局四川省税務局局長李傑説,他今年關注的重點是如何建立川渝税務高效率的協同機制。
推動區域協調、協同發展,也是《綱要草案》對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劃出”的重點。《綱要草案》明確了建設全省經濟副中心、夯實縣域經濟底部基礎、強化川渝毗鄰地區合作等多項措施來推動協調發展。
“行政區內部可以通過政府引導來推動協調發展,跨行政區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調發展則要探索經濟區和行政區適度分離。”省人大代表、廣安市財政局局長屠明春認為,這是促進成渝協調發展的牽引性改革。川渝兩地可以共同向國家爭取對跨行政區的建設用地指標、税收分成、主要經濟指標統計核算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在他看來,前期川渝兩地財政部門實施的跨區域合作項目產生的增值税、企業所得税等税收及其附加收入可進行財税利益分享等自發探索經驗,也可借鑑。
“協同的重點是政策協同。”胡景壽認為,川渝在充分對接、評估基礎上,應由國家層面牽頭制定統一的投資、財政、税收、金融和要素成本政策,推動兩地共同遵循、協同共享,避免同質化惡性競爭。
西南財大經濟學院教授、民建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委員會副主任曾志遠建議,可以先在一些重點要素領域進行改革,以整體思維規劃成渝人力資本的引進、流動和配置,首先協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部的人力資本培養、發現、配置和激勵,然後由內及外,構建成渝域內域外相互促進的人力資本循環,實現內外循環的有機結合。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之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