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網點大規模關閉難倒不少老年人:手機網上銀行方便,但我們現學來不及了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沈童 孫夢媛 濟南報道

“家門口的銀行網點相繼關閉,想去銀行存錢或者諮詢購買理財就要去較遠處的網點。”“明知道手機網上銀行方便,但我們現學也來不及了。”銀行網點減少成了老年人當下較為煩惱的事……

全國超2000家銀行網點關閉,家門口的銀行不見了!

家住佛山苑小區的劉奶奶告訴記者:“以前在小區門口就有一家招商銀行,現在那個網點關閉了,想辦理什麼業務只能去東邊新聞大廈那兒去。”

劉奶奶所説的銀行網點是招商銀行位於濟南朝山街的支行,記者看到,該網點所在位置現在已經貼出了吉房出租的字樣。

無獨有偶,在濟南館驛街附近小區居住的曲大爺也遇到了此類問題,“以前在家門口有一家工商銀行,本來想去諮詢理財,但前段時間去的時候發現銀行網點沒有了。”

銀行網點大規模關閉難倒不少老年人:手機網上銀行方便,但我們現學來不及了

(數據來源:中國銀保監會網站)

事實上,銀行網點關閉並非個別現象,根據銀保監會金融許可證信息平台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商業銀行機構退出列表中合計共有2087家銀行網點終止營業,比上半年又新增了346家。僅9月份,就有590家銀行網點終止營業。按照該平台數據顯示,山東省目前已有141家銀行網點終止營業。記者注意到,在濟南市終止營業的99家銀行網點中,工商銀行在今年3月份關閉了包括館驛街支行在內的4家支行和儲蓄所,建設銀行、民生銀行在兩年內分別關閉了5家支行網點,農業銀行在2019年和2020年更是關閉了9家網點。

那麼,銀行網點大規模關閉到底是什麼原因呢?10月10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對多家駐濟銀行網點進行走訪調查。

離櫃業務率達89.77%,互聯網金融興起或成主要原因

在走訪中記者發現,銀行往日排隊辦理業務的場景已不復存在,“現在很多業務都可以在網上進行辦理,不用再來銀行排隊。”濟南一家國有銀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記者問到銀行網點大規模關閉的原因時,該工作人員表示,隨着互聯網金融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銀行櫃枱業務可以在手機APP上進行操作,這大大降低了客户對銀行網點的依存度,面對這一變化,銀行也作出了一系列的戰略調整。由於部分網點客户量大幅降低,為節約成本,銀行會關閉這部分網點。也就是説,離櫃業務率上升是銀行網點大面積關閉的重要原因。

所謂離櫃率,是指客户離開櫃枱辦理業務和總業務量之間的比率,比率高則意味着很多業務不用到銀行櫃枱辦理了,相應的客户會逐漸趨於通過網絡、移動支付和電子自助渠道辦理業務。

事實亦是如此,據中國銀行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我國銀行業的離櫃率確實在不斷攀升。2019年,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平均離櫃業務率達89.77%,相比2018年提高了1.1%。這一數字在7年前僅為63.23%。

記者瞭解到,目前,有多家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的櫃面交易替代率在90%以上。如此看來,現在的銀行網點更像是為解決“疑難雜症”而設,只有當人們遇到如開户、掛失、貸款等不能在線上進行操作的問題時,才會去營業廳尋求櫃枱或大堂經理的幫助。

此外,數字貨幣的推行也是銀行網點減少的一大因素。傳統的櫃枱業務大部分還是以現金業務為主,而隨着互聯網支付的快速發展,無紙幣支付也成為未來趨勢。

銀行網點大規模關閉難倒不少老年人:手機網上銀行方便,但我們現學來不及了

(來源:微博)

10月8日晚間,深圳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在旗下微信、微博發佈消息:“面向在深個人發放千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

記者瞭解到,這次活動是由深圳市政府聯合中國人民銀行共同開展的,是深圳市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期間,為刺激消費、拉動內需開展的創新實踐,也是數字人民幣研發過程中的一次常規性測試,1000萬元的紅包資金由深圳市羅湖區政府提供。而實際上,此次數字貨幣試點是央行自2014年開始對法定數字貨幣探索的一次實踐。

此外,麥肯錫在研報中也指出,向智能網點轉型能顯著提升銀行利潤。而交易向線上遷移、自助服務技術以及縮小網點佈局等也能實現降本增效。

網點沒了,手機網上銀行方便不會用,現學來不及,老人怎麼辦?

但值得注意是,雖然離櫃業務率走高,大大提升了銀行業務辦理效率,但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去銀行網點辦理業務的老年人比重明顯偏多,對於銀行網點的大規模關閉,這些老年人發出了不同的聲音。

在濟南市經七路西口的一家城市商業銀行內,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位前來辦理業務的市民,今年75歲的金大爺告訴記者:“銀行現在有很多業務轉向線上,肯定是不適應的。我們這一代人在年輕的時候沒有這項技術,現在有了,但沒有人負責教我了,只能自己想點辦法,太難了。”而對於目前5G技術的普及,在金大爺身上也似乎也並沒有體現,“現在我的手機使用的是普通的4G業務,還是很多久以前從2G時代過來的,而且我也沒有買那種按月的套餐,現在比如健康碼、需要掃碼付款的都不行,沒有流量。”

提起銀行網點關閉一事,上面提到的劉奶奶顯得有些無奈,“現在銀行有很多業務都是在網上辦理,但我們這些老年人不會用,也不會操作。平時都是拿着銀行卡去辦理業務,現在家門口的網點關了,其他網點遠了也不太願意常去。兒子、女兒都上班比較忙,孫子上學,基本都沒太有時間來教我怎麼用手機操作網上銀行,年齡大了,眼睛也花了,看時間長了還受不了。”一旁的喬奶奶也表示,雖然社會發展了,但還是希望能多照顧一下老年人,銀行網點還是多一點比較好,這樣能夠更方便一點。

今年65歲的劉阿姨退休前從事計算機工作,對於現在的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離櫃辦理業務的方式表示比較適應,“因為平時都在網上銀行辦理業務,所以並沒有感到網點關閉了很多。”但對於銀行網點大規模關閉,劉阿姨表示:“雖然自己跑銀行的次數減少了,但現在還是有一大部分人,特別是很多老年人、退休的會選擇去銀行櫃枱辦理業務。因此儘管現在互聯網很方便,大家都在使用,但銀行網點還是多一些對市民來説會更方便。”

中國人口老齡化加劇,突出社會問題亟需解決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雖然對於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表示跟不上,但面對滾滾向前的時代洪流,金大爺也表示出相當的理解,“社會發展是指年輕一代或者少年人一代,很少有技術是針對八九十歲老年人的。從銀行角度來説,銀行是企業,也要追求利潤最大化,雖然不適應,但很理解。”

實際上,上述問題並非個例。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65歲及以上人口為17603萬,較2018年增加945萬,佔比為12.6%,較2018年上升0.7個百分點。與歷史數據相比,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快。而隨着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逐步加快,老年人所面臨的社會問題越來越凸顯。針對銀行網點大規模關閉引起的對老年人的影響,記者也採訪了銀行的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稱:“目前我們也沒有什麼很好的辦法,也是比較無奈。”

近年來,隨着5G技術的逐漸成熟,AI、VR技術以及諸多“互聯網+”的應用滲透到千家萬户,科技革新所帶來的各項創新應用使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但面對這些新技術,大多數老年人也着實犯了難。針對這一突出矛盾,也希望銀行及有關機構能夠及時有效地採取相關措施,在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的同時,兼顧社會不同人羣的需求。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04 字。

轉載請註明: 銀行網點大規模關閉難倒不少老年人:手機網上銀行方便,但我們現學來不及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