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 珂 吳曉璐
經過多年強監管後,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得到有效化解。《證券日報》記者據中證登數據統計,截至6月11日,A股共2508家上市公司存在股權質押,其中,47家公司股權質押比例超過50%,6家公司股權質押比例超過70%。與去年同期(81家公司股權質押比例超過50%)相比,高比例質押公司數量大幅下降。
雖然趨勢向好,但風險點猶存。近日,因觸發質押融資業務違約條款或質押股份到期未購回,多家上市公司發佈股東被動減持公告,並引起投資者關注。市場人士建議,對控股股東高比例質押股權的上市公司進行摸排,並根據不同持股比例,通過上市公司遞進式提示股東其股權質押風險,儘可能減少高質押率情況,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
高比例質押相對較多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高比例質押公司數量總體下降的原因主要在於上市公司業績的改善。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些上市公司股東經營受到較大的影響,因此為保障正常經營所需的現金流,一些股東選擇股權質押的方式融資。今年隨着經營的改善,部分股東選擇瞭解除股權質押,因此整體質押比例有所緩解。
粵開證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師陳夢潔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着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推進,A股市場內生穩定機制運轉良好,系統性風險得以有效防範,目前A股公司股權質押整體情況有所好轉。主要原因在於:一是,2018年以來,監管部門採用多種方式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二是,2020年以來,A股走勢較好,上市公司股價普遍回暖,大股東股權質押風險得到一定程度化解;三是,2020年再融資新規實施,上市公司融資能力增強,整體流動性較好,對股東的現金流拖累減少。
從行業分佈來看,前述47家高比例質押公司中,房地產行業數量最多,有7家;傳媒行業次之,有4家。陳靂表示,房地產行業公司受到“三道紅線”政策影響,融資難度提升,現金流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因此出現了一些公司通過股權質押的方式獲得資金支持;傳媒板塊則是受疫情影響較大,出現較高的質押率。
逾300家上市公司控股股東
持股質押率高
對於投資者而言,單家上市公司大股東股份質押情況更值得關注。《證券日報》記者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從控股股東質押情況來看,329家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質押數量佔其持股數量比例超過80%,101家為100%。從上述329家公司的行業分佈來看,傳媒、化工、醫藥生物行業公司控股股東高比例質押較多,分別有34家、29家和29家。
記者梳理近期案例發現,觸發質押融資業務違約條款或質押股份到期未購回,是頻繁發生被動減持的兩大原因。
例如:金財互聯6月16日公告顯示,公司實際控制人之一徐正軍質押給廣發證券的公司股票因觸發協議約定的逾期條款,779.19萬股公司股票被廣發證券處置導致其被動減持;本次股票被動減持還款後,徐正軍尚未償還的19.25%左右的負債正與廣發證券溝通。
6月17日,*ST猛獅公告稱,因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糾紛,公司控股股東滬美公司質押予東興證券的1650萬股公司股份涉及違約,存在被動減持風險。
如何減少從高比例質押到被動減持的風險?陳靂認為,要對上市公司股權被質押的情況進行提前排查,融資能力弱、流動性不足的上市公司股東,極有可能會從高比例質押轉為被動減持。對此,可以通過上市公司對相關股東預警流動性風險。
“上市公司股東可以採取適當措施降低股權質押比例,如通過資產處置變現、銀行貸款等方式進行資金籌措等手段來降低股權質押率,並積極推進到期借款的處理工作,盡最大努力積極籌措資金降低股權被處置風險。”陳夢潔表示,從監管層面來看,可以加強再融資審核過程中對於大股東高比例股權質押情況的審查,具體包括股權質押是否符合監管規定,在壓力測試情景下尤其是極端市場環境下,是否存在因質押平倉導致的實際控制人變更風險,是否具備維持控制權穩定的相關措施及有效性。
在陳夢潔看來,註冊制下應加強發行人的信息披露與中介機構的核查。發行人應當在募集説明書中披露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所持有的發行人股份被質押的情況,如存在控股股東大比例質押所持發行人股份的情形,發行人應當結合質押的原因及合理性、質押資金具體用途、約定的質權實現情形、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的財務狀況和清償能力、股價變動情況等,披露是否存在較大的平倉風險,是否可能導致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以及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維持控制權穩定性的相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