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户端北京4月18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林)近期,上海等地社會經濟生活受到疫情衝擊。與此同時,國際形勢動盪不安,全球疫情擴散蔓延,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外部不穩定不確定性加大,國內疫情散發多發,一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內外部因素會不會影響今年經濟增速目標的實現?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直言,從下階段走勢看,雖然短期經濟運行存在一定壓力。“但是從全年來看,我國經濟保持平穩增長仍有不少有利條件。”
一是消費恢復態勢有望持續。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增長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是69.4%,仍然是三大需求中貢獻最大的。隨着疫情影響逐步得到控制,就業優先政策持續發力,將促進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願提升。
二是投資拉動作用有望提升。今年以來,各地積極推進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帶動投資較快增長。一季度,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5.6%,基礎設施投資增長8.5%。
三是產業升級發展步伐加快。一季度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2%,裝備製造業增長8.1%,產業技術密集程度穩步提升。
四是綠色智能轉型帶動增強。一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40.8%和24.3%。5G網絡、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也催生新的產業增長點。一季度,智能消費設備製造業同比增長超過10%。
五是對外開放紅利繼續顯現。一季度,我國進出口同比增長10.7%,這是在上年高基數基礎上實現的,也充分反映出外貿發展韌性。
六是宏觀經濟政策不斷顯效。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局面,各地區各部門加大市場保供穩價,尤其是針對近期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將進一步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靠前安排和加快節奏,積極幫扶市場主體,保障糧食和能源安全,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兜牢民生底線。隨着政策效果逐步顯現,將促進經濟平穩運行。
“總的看,我國產業體系全,超大規模市場空間廣,改革開放紅利多,經濟治理能力強,能夠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從全年看,我國經濟有望保持恢復發展態勢。”他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