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委2021年首次發聲,為何特別關注大宗商品價格?

中新社北京4月9日電 (記者 夏賓)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融委”)4月8日召開第五十次會議。這是進入2021年以來,金融委首次對外公開發聲。

會議再次強調了過去一段時間官方定下的政策基調和政策取向,也結合當下最新情況,提出了新的關切熱點。

“要保持物價基本穩定,特別是關注大宗商品價格走勢。”金融委如此強調。

今天最新出爐的數據顯示,2021年3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4.4%,環比上漲1.6%。

中國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表示,從環比看,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上漲1.6%,漲幅比上月擴大0.8個百分點。

事實上,近期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行,帶動國內石油相關行業價格漲幅擴大;

受進口鐵礦石價格上漲、國內工業生產和投資需求上升等因素影響,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國際市場銅、鋁等有色金屬價格也上漲較多。

花旗集團研究團隊認為,在2021年餘下的時間內,大宗商品價格應會強勁反彈,包括石油、銅、玉米等。

中國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此前表示,全球流動性寬裕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可能通過貿易、金融等渠道向國內傳導,但這種傳導影響總體上是有限的、可控的。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經濟發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淵分析稱,2020年全球因疫情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導致大宗商品市場價格明顯上升。

他表示,中國已自去年三季度宏觀經濟企穩後緩慢調整政策,預計全球的經濟刺激計劃也可能在未來一年內結束。此外,隨着美國疫苗接種率上升及歐美經濟將恢復常態化等,大宗商品價格將逐步迴歸基本面。

再從公佈的金融委會議內容來看,有超過一半的篇幅聚焦在地方金融機構。

會議肯定了地方金融機構的作用,但也指出部分地方金融機構風險有所暴露,內部治理和外部監管有待完善,需要高度重視。

“這意味着金融委定下基調,未來要從內外雙向發力來着手解決地方金融機構的問題。”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中新社記者説,治理是要在公司內部“開刀”,監管則是從外部施加壓力。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也特別指出,從政策導向角度看,中小銀行的核心是支持本地經濟發展,如果資產端業務突破地域限制,不利於支持本地實體經濟,資金外流也會加大縣域地區發展不均衡。

他進一步稱,實踐中,一些中小銀行藉助互聯網吸儲雖然做大了自身規模,但風險隱患也被慢慢放大。“中小銀行開辦異地存款、突破區域經營的動力就是對於規模的嚮往,突破地域限制後,銀行的存貸款市場非常容易做大,但也存在着一定流動性風險。”

城商行、農村金融機構、融資租賃公司、區域性股權市場、小貸公司、地方各類交易場所等都屬於地方金融機構的範疇,其數量多、分佈廣,管控風險並非易事。

為了促進微觀治理機制見效、地區金融生態改善,金融委會議提出四方面舉措,涉及把握定位,優化結構;強化監管,提升質效;健全治理,規範經營;完善法治,增強活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21 字。

轉載請註明: 金融委2021年首次發聲,為何特別關注大宗商品價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