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信用債發行規模超過11萬億元,淨融資額在兩類口徑下都實現了“多增萬億”目標。此外,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發行規模顯著增長,債市互聯互通取得諸多進展。近日,監管人士再度表態,將繼續推進債券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發行規模超過11萬億元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12月21日,信用債(通常包括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定向工具)發行規模為11.7萬億元,超過歷史各年度;同期有8.4萬億元信用債到期,由此淨融資額為3.3萬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引導公司信用類債券淨融資比上年多增1萬億元”的目標。若按上述口徑,去年信用債淨融資不到2萬億元,目前已經“達標”。
此外,據央行披露,2019年企業債券淨融資規模為3.24萬億元。若按此口徑,2020年需達成約4.2萬億元的企業債券淨融資。考慮到這一口徑還包括資產支持證券、可轉債以及可交換債,按此測算,今年以來企業債券淨融資規模約為4.4萬億元,也已完成目標。
今年信用債發行規模總體呈現“前高後低”的特點。3月和4月的月度發行規模分別超過1.5萬億元、1.6萬億元;但在5月至7月,單月發行規模幾乎“腰斬”;8月顯著回升後有所走低,11月發行規模剛剛超過9000億元。
今年2月,為應對疫情衝擊,央行增加流動性投放並調低政策利率,市場利率大幅走低,企業發債成本顯著下降。但隨着監管打擊資金空轉,逐漸回籠流動性,市場利率在5月下旬開始回升,8月至9月已基本回到1月末水平。
10月下旬,華晨集團未能按時兑付“17華汽05”;11月10日,永煤控股未能按期足額兑付“20永煤SCP003”。上述高評級信用債違約引發二級市場震動,對債券發行造成影響。
數據顯示,11月共有130多隻信用債取消或推遲發行,涉及金額約940億元。
互聯互通步伐加快
分市場來看,今年以來截至12月21日,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的信用債規模約8.3萬億元,在交易所市場發行的信用債規模約3.6萬億元,遠超以往各年度。
事實上,今年以來,銀行間和交易所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取得顯著進展。1月,滬深交易所發佈通知,擴大在證券交易所參與債券交易的銀行範圍;3月,交易所公司債註冊制開始實行,公司債發行規模由前兩月不足2000億元增長至4000多億元;7月,央行、證監會同意銀行間債券市場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相關基礎設施機構開展互聯互通合作。
9月,債市互聯互通機制在對外開放的維度中進一步完善。當月,央行、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發佈《關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有關事宜的公告(徵求意見稿)》,擬允許已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直接或通過互聯互通方式投資交易所債券市場。此外,央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又發佈《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資金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擬統一規範直接入市和在岸託管模式下的資金賬户、匯兑及外匯風險管理。
近日,監管人士再度表態,將繼續推進債券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分析人士認為,經過近30年發展,銀行間和交易所債市均已成為企業發債融資的重要場所。債市互聯互通發展將進一步便利境內外投資者入市,有利於提高債券市場整體運行效率,形成更能反映市場真實狀況的利率曲線。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