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新軍”中泰資管的姜誠“依賴症”
券商系中泰資管在一季度逆勢而上,公募規模增長100億元。不過,其規模增長的背後,卻是基金經理姜誠扛起了半邊天。數據顯示,中泰資管的總規模僅285億,其中權益產品128億,而姜成管理權益規模超過92億元,可謂是靠姜誠“撐起”了中泰資管。
5月20日,環球老虎財經發現,中泰資產公募基金的規模在一個季度內增長了100億元。
眾所周知,今年一季度基金市場整體規模較上季度縮減,而中泰資產公募規模逆勢增長的秘訣在於主動權益類產品規模激增。數據顯示,在該季度主動權益類產品規模增長超過57億元。
值得一提的,中泰資管旗下僅有10只權益類產品,而基金經理姜誠管理6只權益類基金,管理規模(A/C合併計算)超過92億元。
也就是説,中泰資管公募基金規模的增長依賴姜誠。
中泰資管的姜誠“依賴症”
“新秀”中泰資管的公募規模增長靠單個姜誠“撐起”。
5月20日,環球老虎財經發現,根據中泰資管一季報,其公募基金的管理規模已經增長至284.77億元,而在2021年末這一數據還是174.68億元,短短一個季度,規模暴漲100億元。
從行業來看,Wind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規模近25.08萬億元,較上季度25.45萬億略有下滑。
而中泰資管公募規模短時間內之所以逆勢暴漲,主要因為主動權益類產品規模激增。季報顯示:去年權益類主動產品規模為66.93億元,而今年一季度末已增長至124.71億,增幅高達86.33%。
根據海通證券研究所金融產品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泰資管近3年、近2年、近1年的主動權益類公募產品絕對收益排名分別為第12位、第8位、第21位(對標行業可比家數分別為128家、139家、153家)。
值得一提的是,中泰資管旗下共有10只權益類產品,而基金經理姜誠管理6只權益類基金,規模(A/C合併計算)超過92億元。
天天基金網顯示,中泰資管所有的權益類基金中,僅有姜誠管理的部分產品在近6個月內收益為正。
可以説,基金經理姜誠撐起來中泰資管權益產品規模的半邊天。
資料顯示:姜誠在2014年加入中泰資管,中泰資管彼時還沒有獲得公募牌照,他管理的是集合產品。從中泰資管獲得公募牌照開始到現在,其合計管理8只權益類基金。且過往業績表現不俗,其中中泰星元靈活配置混合A任職回報率高達143.83%。
公募業務規模依賴單個基金經理的中泰資管到底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規模羸弱的中泰資管
從中泰資管的發展歷程來看,可謂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資料顯示,中泰資管成立於2014年,是中泰證券的子公司。天眼查顯示,中泰證券持股比例為60%。
作為券商系公司,中泰資管在2017年就拿到了“含金量”極高的公募牌照,是業內第13家獲得公募牌照的券商資管。
不過,拿下公募牌照後的一年內,中泰資管並未發行產品,直到2018年年底之時,發行了首隻公募基金中泰星元價值優選。
彼時,券商資管的發展遭遇瓶頸。當年中國證券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8年券商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275億元,同比下降35.21億元,降幅為11.35%;受託管理資金總額為14.11萬億元,同比下降18.25%。
首隻產品發行之時,官方介紹是這樣的“這個冬天不一樣,播下的種子會破冰而出”。
中泰星元作為中泰資管的“開山之作”,由基金老將姜誠管理,寒冬之下發行也備受行業關注。根據此前資料,該只基金在12天內募得9.57億份,表現亮眼。
按照第三方統計,2018年4季度共有37只偏股主動基金成立,平均每隻發行規模僅3.49億份。中泰星元的首募規模僅次於由林鵬掛名的東方紅恆元,為當季度偏股基金方向的“爆款”。
不過其輝煌也止步於此,根據中泰資管2020年二季報,該基金規模僅剩2.05億份,約一年半時間縮水近八成。
除了上述基金外,中泰資管還分別在2019年3月、9月發行了兩款產品。
然而這3只基金的表現並不如人意。Wind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中泰資管公募資產規模從2019年四季度末的19億元下降至14.3億元,行業排名也從2019年末的116/140大幅後退至124/140,落後了8名。
而就在同年6月份,中泰資管進行了一次人事調整。其中,原董事長章飈以及總經理葉展離職,彼時公告顯示,兩者因個人原因而離職。
同時,中泰資管原副總經理黃文卿接替章飈擔任董事長,其接任後開始大力發展權益投資。
也就是從此時開始,中泰資管的公募業務開始好轉。2020年年底,公募業務的規模在106.56億元,到2021年6月30日,這一數據已增至140.4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公募業務呈現出逐步上漲的趨勢,然而從整體業績來看,自黃文卿接任後,卻出現下滑趨勢。
2018年至2019年,中泰資管的營收分別為5億元、5.31億元;同期應對的淨利潤為3540.01萬元、7899.36萬元。
而在接下來的兩年中,中泰資管的業績卻不穩定。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1年,中泰資管營收分別為4.93億元、5.36億元;淨利潤為9422.82萬元、0.69億元。
此前在2020年中泰資管回應稱,應資管新規要求,中泰資管持續縮減非淨值化產品的規模,對業務收入造成一定影響。
公募業務之外,中泰資管的私募業務在行業排名前列。
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披露的2021年四季度數據顯示,中泰資管私募資產管理月均規模1742.59億元,行業排名第11;私募主動管理資產月均規模1678.37億元,行業排名第10。
由於收益率並未在私募排排網上公開,因此不知其具體收益如何。
不過從其在二級市場的持倉可窺知一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5月20日,中泰資管旗下的產品位列6家上市公司流通股東之位,這6家公司分別是振動製藥、利亞德、恆華科技、賽維電子、依頓電子、柯利達,上述公司今年以來股價變動幅度分別為17.37%、-38.12%、—39.81%、-40.45%、-24%、-14.95%。
券商資管轉型公募“路艱道阻”
2018年國家頒佈“資管新規”,大資管行業開啓全面改革。
而在去通道、轉型主動管理的同時,券商資管行業也面臨規模萎縮的窘境,券商機構急需公募業務轉型。目前已有14家券商或券商資管取得公募牌照。
根據wind數據統計,股東以證券公司或其資管子公司為主的公募基金公司(券商系)共有67家,佔基金公司總數量的44.37%。
67家券商系公募基金管理人中,證券公司控股或起主要作用的公募基金公司55家(包括南方基金、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富國基金等頭部基金公司),證券資管公司8家(包括東證資管、浙商資管、長江資管、財通證券資管、渤海匯金資管、華泰證券資管、中泰資管、國泰君安資管),證券公司4家(包括山西證券、國都證券、東興證券、中銀證券)。
Choice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末,42家券商資管公募業務的資產管理規模不足萬億元,為8166.02億元。而一季度易方達的非貨幣規模已達1.14萬億元,這也意味着所有的券商資管公募規模不如易方達一家。
此外,在券商資管公募業務中,僅有頭部幾家規模突破千億,其餘均在百億左右,更多的是在百億以下。
其中,東證資管以超2398億元的管理規模繼續排名第一;財通資管規模1247億元,超過中銀證券排名第二位;中銀證券以1225億元排名第三;華泰資管以775億排名第四。
此外,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資管、中泰資管、光大資管、浙商資管、山西證券、安信資管、長江證券、方正證券等公募管理規模超過100億元。
而國聯證券、中信建投、長城證券等券商資管公募業務不超過5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