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前5個月募資額同比增6.2倍 第三季度或迎爆發式增長

  2020年,港交所創下自2011年以來新股發行最活躍記錄。數據顯示,2020年,港股新股IPO數達到了146家,合計募資3975.28億港幣,達到十年來IPO發行規模的新高。在這些港股新股IPO中,有114家是中資企業。

  進入2021年,這股上市熱潮沒有冷卻。《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梳理發現,2021年前5個月,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的公司共39家,主板上市38家(其中IPO上市37家、GEM轉主板上市1家),GEM(創業板)上市1家。

  “6月份至9月份,港股市場一定會迎來爆發式增長。”一位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前5個月募資額較去年同期增長6.2倍

  從數量來看,今年前5個月的新上市公司數量較2020年同期的55家減少了16家,主要是主板IPO減少12家、GEM IPO減少4家所致。

  但從募資額來看,今年前5個月通過IPO上市的38家上市公司一共募資1839.19億港幣,較2020年同期的255.34億港幣增長了6.2倍,主要是4家超大型IPO共募資了約1200億港幣。

  這4家分別是:快手實際募資478億港幣、京東物流實際募資245.9億港幣、百度實際募資239.4億港幣、嗶哩嗶哩實際募資232.3億港幣。但即便扣除這4家超大型IPO,前5個月的募資額仍較2020年同比增長了1.5倍。

  從具體募資情況分佈來看,募資金額在1億港幣以下的2家,佔5.3%;募資金額在 1億港幣-2億港幣之間的10家,佔26.3%;募資金額2億港幣-10億港幣之間的7家,佔18.4%;募資金額在10億港幣-20億港幣之間的3家,佔7.9%;募資金額在20億港幣-100億港幣之間的12家,佔31.6%;募資金額在100億港幣以上的4家,佔10.5%。

  此外,前5個月通過IPO上市的38家上市公司中,超額認購逾1000倍的有5家,分別是諾輝健康、醫渡科技、網上車市、快手、賽生藥業。其中諾輝健康超額認購4133倍,成港股史上第二大超額認購股票。

  基於全球貨幣寬鬆政策導致大量資金通過投資基金和投資工具在市場尋求高回報投資機會、疊加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的熱潮,以及包括生物科技公司在內的新經濟企業上市支持,德勤預測2021年香港市場約有120至130只新股上市融資逾4000億港元,並有望打破2010年的近4500億港元的歷史記錄。

  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華北區主管合夥人林國恩表示,“隨着新經濟企業於香港資本市場的地位變得更鞏固,而相關的行業投資基金與市場參與者相繼崛起,預料市場將會經歷價值重估”。

  上述業內人士分析稱:“2020年赴港上市的企業包括以下幾類:在內地無法IPO或極難IPO的企業,如內地的物業服務公司、餐飲公司;其次是A股和美股的大型市值公司,把香港定為二次上市地。此外,還有部分內地企業為了尋求國際化,將集團公司或分拆旗下子公司到香港上市”。

  香港IPO市場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

  對於回港股上市,嗶哩嗶哩(B站)董事長兼CEO陳睿曾表示,2021年一季度,我們回香港上市,回到了屬於中國的資本市場。

  Anlancapital執行董事、美股資深投資者陳達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則表示:“對於企業IPO而言,相比美股,港股其實是第一選擇,首先從文化方面就比較接近,同宗同屬;第二,很多公司比如醫藥公司到了美國市場,所獲得的定價會比較低,因為這個市場非常成熟了,美股市場也會覺得這些上市企業有一些監管上的或者説貨幣上的風險,估值因此會打折扣。相對而言,港股市場反而會給更高的估值”。

  “並且,港股可以容忍企業盈利能力相對比較弱,或者比較早期的一些公司去融資,因此還是具備一定優勢的。” 陳達表示。

  上述業內人士也認為:“香港IPO市場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由以往側重地產、銀行,逐步演變為側重科技及新經濟企業。最明顯的表現是,科技、消費、生物醫藥等板塊的公司估值排名越來越靠前”。

  在企業火熱上市背後,6月2日,香港特區立法會三讀通過《2021年收入(印花税)條例草案》,落實本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其中關鍵一項為提高股票印花税至0.13%建議,有關調整將在今年8月1日生效。

  這意味着,香港提高股票印花税至0.13%,交易成本增三成後會否打擊投資熱情?

  對此,陳達表示:“我個人覺得印花税本身不是一件特別重要的事。對於投資者而言更多的是一種短期的對投資熱情的衝擊,但長期來看其實沒有太大關係”。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44 字。

轉載請註明: 港股IPO前5個月募資額同比增6.2倍 第三季度或迎爆發式增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