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湖股份“牽手”比亞迪往事: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停滯的三年

“下半年,無“鋰”寸步難行的論調不脛而走,鋰電池上下游各個廠家都成為資本寵兒。其中,8月10日復牌的鹽湖股份是其中的明星股之一。近日,因董秘的一則回覆,鹽湖股份和比亞迪之間延續5年的合作又一次被推向台前。”

恢復上市5天后,8月15日,鹽湖股份董秘在投資者平台一連回復了23個問題。

鹽湖股份“牽手”比亞迪往事: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停滯的三年

(來源於網絡)

除了介紹現有的鋰資源儲備外,鹽湖股份還對外放出了兩則消息:一則是公司與比亞迪之間的合作還未開始建設;二是公司與寧德時代尚未有相關實質性合作。

一份回答,三位鋰電賽道巨頭齊聚:“鹽湖提鋰”概念龍頭鹽湖股份、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以及刀片電池龍頭比亞迪。

當前,鋰電池賽道空前火熱,碳酸鋰、六氟磷酸鋰等原料供不應求。如同已經綁定合作的鹽湖股份和比亞迪外,這個江湖中,下游電池廠商與上游原料供應商綁定已成約定俗成的“潛規則”。你來我往之間,一個圍繞“鋰”展開的博弈正在展開……

1 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

“經公司七屆六次董事會及2017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公司與比亞迪合作擬建設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目前該項目未實質建設,如有實質性進展公司會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就在資本市場心繫鹽湖股份恢復上市後的動盪股價之時,鹽湖股份董秘的一份回覆又將外界的視線拉回5年前,鹽湖股份宣佈與比亞迪合作的時刻。

故事起於2016年,當年10月24日,比亞迪發佈公告稱,經各方協商,比亞迪、鹽湖股份、深圳市卓域成投資有限公司擬共同投資設立成立新公司——青海鹽湖比亞迪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簡稱“鹽湖比亞迪”)。

次年1月3日,鹽湖比亞迪成立,註冊資本金5億元,其中比亞迪持有49%股份,現金出資人民幣2.45億元;鹽湖股份持有49.5%股份,現金出資人民幣2.475億元;深圳市卓域成投資有限公司持有1.5%股份,現金出資人民幣750萬元。

工商信息顯示,深圳卓域成的監事王卡路曾任中衞市盛世新景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法人,該銷售公司註冊資本100萬,於2018年註銷,背後大股東正是比亞迪旗下的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

換言之,上述三方合作可以簡單看做一個由鹽湖股份和比亞迪雙方合作的項目。

在雙方的計劃中,合資公司專門從事鹽湖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的開發與加工、銷售,主要目的就是共同開發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

消息一出,市場震驚。若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建成,其將成為目前最大的碳酸鋰生產基地,規模基本接近於全球最大的天齊鋰業鋰礦的總相關項目之和。

預期雖好,對於當時的雙方而言,鹽湖提鋰的工藝瓶頸一天不解決,項目就沒法建設投產。

帶着隱憂,項目繼續推進,2017年12月,比亞迪宣佈將啓動建設“年產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並表示該項目已取得青海的備案通知書,總投資48.49億元。

直到2018年2月3日,一場空前的碳酸鋰擴產計劃在青海落地。公開信息顯示,當日,鹽湖比亞迪及藍科鋰業的“3+2”電池級碳酸鋰項目正式啓動,兩個項目合計建成5萬噸電池級鹽酸鋰產能,總投資近80億元。

啓動儀式上,比亞迪股份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説,比亞迪在鹽湖提鋰吸附劑製備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掌握了從鹽湖滷水中提鋰的鋰吸附劑的製備技術,這是鹽湖提鋰商業化的關鍵。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個倍受外界矚目的項目還是擱置了。

2 鹽湖股份剎車

覆盤3萬噸項目的延期原因時,外界的觀點不一,其中既有比亞迪方面對於資金的需求,又有鹽湖股份自身的經營困境,也部分因為當時碳酸鋰市場的整體行情。

具體來看,2018年至2019年間,比亞迪的營收進入瓶頸期,營收逆勢上漲後回落。而作為破局之法的新能源汽車賽道,對研發資金的需求居高。

再看當時的碳酸鋰市場,2018年開始,碳酸鋰價格持續下探。到了2019年年底,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的均價低至5.07萬元/噸,最低價格探至4.95萬元/噸,回到2015年前的價格水平。

鹽湖股份“牽手”比亞迪往事: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停滯的三年

(來源於網絡)

將裝置建設以及鹽湖提鋰的成本考慮在內,對於比亞迪和鹽湖股份而言,二者與其投資建廠,不如直接購買現成的原料。

這些都是輔助因素,更重要的原因集中在鹽湖股份本身。

作為察爾汗鹽湖的“東道主”,有關鹽湖的開採主動權握在鹽湖股份手中,但近年來鹽湖股份的財務數據持續滑坡。

2014年達到淨利潤高點17.2億元后,鹽湖股份的淨利潤持續下滑,直到2017年淨利潤告負,淨虧損42.88億元。2018年,鹽湖股份虧損數額短暫收窄至36.01億元,次年其又創下了年度虧損466.62億的鉅額虧損紀錄。

財報中,鹽湖股份指出了吞噬利潤的元兇——青海鎂業和青海納化。這兩家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佈局的產業,在後續的發展過程中走出了完全不及預期的曲線。

2017年,青海鎂業和青海納化分別虧損31.98億元、15.57億元。2018年,二者又分別虧損47.20億元、12.24億元。這意味着鹽湖股份彼時的年度虧損幾乎全部來自於二者,鹽湖股份也因連續兩年的大額虧損戴上了ST的帽子。

2019年9月,鹽湖股份破產重整,將化工分公司的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存貨,以及所持對青海鎂業、青海納化的全部股權和應收債權進行公開處置。將上述處置事項以及資產減值考慮在內,鹽湖股份當期淨利潤虧損直接達到466.62億元,被勒令停止上市。

剝離掉冗餘業務的鹽湖股份憑藉依靠鉀肥與鋰鹽業務,業績扭虧為盈,2020年實現淨利潤20.40億元,總營收140.16億元。至於被外界看好的碳酸鋰業務,2020年總營收合計僅3.83億元,總營收佔比2.7%。

僅從業務營收佔比來看,目前的鹽湖股份仍是一個以氯化鉀為主的“鉀肥公司”,資本為何爭先湧入鹽湖股份?

3 鹽湖提鋰之王

8月10日,鹽湖股份復牌,開盤漲幅最高衝至388.12%,短暫停牌後回落。截至收盤,鹽湖股份收漲306.11%,市值從退市時的480億元增至接近1950億元。

隨後的幾個交易日內,無論是漲停還是大跌7至8個百分點,鹽湖股份都是資本市場的熱門話題。這樣的市場情緒背後,資本看中的是鹽湖股份作為鋰電原料上游供應商,未釋放產能的增長潛力。

分別來看鹽湖股份旗下兩家有關鹽湖提鋰的子公司,鹽湖比亞迪以及藍科鋰業。

截至目前,鹽湖比亞迪的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尚未開工,據鹽湖股份對外披露,雙方正就部分重要細節進行磋商。財報顯示,比亞迪與鹽湖股份之間的交易數額不大。截至2020年底,鹽湖股份報表中,比亞迪其他應付款共兩億出頭,當年的關聯採購量不足300萬元。

關鍵在於鹽湖股份手裏的另一張牌——藍科鋰業,則已經在科達製造的幫助下完成了產能擴張。據國金證券研報,藍科鋰業擁有國內儲量最高察爾汗鹽湖63%面積採礦權,被業界稱為青海鹽湖上“最耀眼的鋰明珠”。

2017年,科達製造先後通過直接、間接方式收購藍科鋰業股權。至交易結束,科達製造合計持股43.58%,投票權48.58%,總對價約14億元。

2020年12月,鹽湖股份與科達製造再合計對藍科鋰業增資6.2億元,以推動藍科鋰業完成2萬噸/年電池級碳酸鋰項目的擴產。

科達製造在半年報中披露了藍科鋰業的最新業務情況,上半年,藍科鋰業生產碳酸鋰產品8466噸,銷售碳酸鋰產品7435噸,實現營業收入5.07億元左右、淨利潤2.34億元左右,其中科達製造確認投資收益約1.14億元,淨利潤率46%。

按照藍科鋰業披露的數據計算,其上半年銷售均價約為6.8萬元/噸,同期,藍科鋰業目前的工業碳酸鋰成本價格約3.2萬每噸。

碳酸鋰的價格仍在上漲,近日,工業級碳酸鋰華東地區均價價格已經漲至95800元/噸。這意味着,藍科鋰業的利潤率仍有上行的空間,至於藍科鋰業究竟能夠獲益多少,則取決於產能釋放時間的早晚。

據鹽湖股份預計,藍科鋰業新建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裝置將在今年10月前後完全達產,屆時碳酸鋰年實際產能將超3萬噸。

理論上,鹽湖股份旗下的鹽湖資源有望支撐10萬噸/年碳酸鋰產能,目前披露規劃產能共6萬噸/年,包括1萬噸工業碳酸鋰以及5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產能,為國內之最。

全行業擴產增效搶佔市場之際,擺在鹽湖股份面前的最大問題還是時間,據上海證券報報道,瞭解鹽湖比亞迪的人士透露,“由於一些手續和工藝路線問題,該項目(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一直未能開工,現在前期困難基本解決了,2022年應該可以啓動。”

責任編輯 | 陳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38 字。

轉載請註明: 鹽湖股份“牽手”比亞迪往事: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停滯的三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