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景 (圖/新華社)
【編者按】
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在京閉幕。會議發表6000餘字公報,透露了豐富信息。為深入學習領會五中全會公報精神,10月30日上午,人民日報海外網舉辦主題為“新發展格局下的中國與世界”線上金台沙龍。會上,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唐任伍表示,中國在“十三五”期間的發展成就為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奠定了堅實基礎,十九屆五中全會更是為此築起強大“防護網”。應對好兩大挑戰,做好六方面工作,中國完全有信心、有能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以下為唐任伍發言摘編:
“十四五”時期,是中國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從高速發展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第一個五年,也是中國從第一個一百年向第二個一百年邁進、為2035年中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謀篇佈局、打下堅實基礎的關鍵五年。這一時期基礎打得牢固與否,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順利步入高收入發展階段。
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的人均國民總收入首次突破1萬美元大關,達到10410美元,高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9074美元的平均水平。根據測算,到2024年,中國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從中等收入國家穩步邁過高收入發展的門檻。因此,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十四五”期間必須邁過的坎、爬過的坡,“十四五”規劃的制定和落實,為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築起一道“防護網”。
隨着“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的落實,中國近年來居民收入持續增長,2016年至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6.5%;城鄉差距逐步縮小,2019年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為2.64,比2015年縮小了0.09;中等收入羣體規模擴大,由2010年的1億多人增加到2019年的4億多人……這為“十四五”期間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十四五”期間要徹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還必須處理好兩大變量,應對好兩大挑戰,充分認識到“十四五”時期中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複雜的變化,高度重視多種因素疊加帶來的高度不確定性問題。
一是要應對好中美大國博弈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新問題、新挑戰、新變化。世界正面臨百年之未有大變局,“十四五”期間中國將處於大國博弈的激化階段,中國在經濟、貿易、科技、教育、文化、軍事、人力資本等各個方面都面臨着挑戰。
二是應對好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衝擊。這種衝擊決不只是短期、表面的,而是中長期、結構性、深層次的衝擊,將對未來中國的發展帶來長遠的影響。因此,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須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中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才能達到預期目標。
“十四五”時期中國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幾件工作:
第一,實現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把發展經濟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推進能源革命,加快數字化發展。
第二,構建新發展格局。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暢通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
第三,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第四,改善人民生活品質。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要補齊民生髮展短板,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
第五,處理好工農、城鄉、人與自然、市場與政府的關係。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要全面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完善宏觀經濟治理,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轉變政府職能。要優化國土空間佈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第六,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對內做好頂層設計,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對外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積極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只有這樣,才能從體制上、機制上築起應急處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強大力量。
1960年被世界銀行列為中等收入國家的101個經濟體中,只有13個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這13個國家中人口超過2500萬人的只有3個。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無疑具有舉足輕重的世界意義,將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重要經驗和樣本。(整理/張六陸)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