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花朵財經研究院
近日,華茂股份因一場異常官司,在財經圈大火一把。據説,該公司曾投資一家關聯企業利華棉業,但因其持續虧損,導致華茂股份被迫將手中股權全部忍痛拋售。
而有趣的是,就在華茂股份清倉後,利華棉業就離奇般的決定啓動IPO計劃。在這神奇逆轉的背後,是否真的存在如華茂股份所言的財務造假呢?
「 1 」此前,華茂股份訴訟公告顯示,公司對利華棉業在短期內從“鉅虧”到“大賺”的轉變提出質疑,請求查閲利華棉業2019年度會計賬簿和會計憑證,力圖還原數據真相,以維護上市公司合法權益。
而造成上市公司對其提請訴訟的原因,則是華茂懷疑利華在與公司共同委託審計時隱瞞了相關財務數據。
對此,華茂股份表示,對方有棉花種植和貿易業務,公司考慮到有季節性特徵,在審計結果和評估價格上已有體現。在流程上,利華棉業是非上市公司,正式審計報告晚於上市公司編制財報時間,所以對方當時會首先提供未經審批的報表。
據當時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顯示,利華棉業2019年營業收入為97.50億,淨利潤為-6054.66萬元。根據審計結論,利華2019年截至9月30日的淨資產審計值約2.94億元,淨利潤為-4.40億元。
當時評估利華股東全部權益價值評估值為7億元,增值率為136%,華茂股份30%股權的處置價值為2.1億元,給上市公司帶來371.98萬元收益。
雖然賺的不多,但也未虧損,不過這點收益相對於上市後股價翻數倍而言,只能是杯水車薪。
「 2 」然而,在今年7月利華棉業控股股東中泰集團發行的債券中介紹,其2019年度末淨資產12.04億元,淨利潤約4億元。也就是説,利華在前三季度尚有4.4億虧損的情況下,第四季度淨資產激增9億元,淨利潤不僅扭虧,並且大增逾8億元。
對此,公司表示有理由懷疑利華在與公司共同委託審計時隱瞞了相關財務數據,侵犯了公司作為股東的合法權益,並嚴重影響了公司合法持有股份的權益價值。
2020年10月,華茂股份委託律師書面要求查閲被告會計賬簿,但利華也委託律師回函明確予以拒絕。為此,該公司只得訴諸法院,請求依法支持公司訴訟請求。
事實上,利華棉業一直處於華茂股份上游,與主營紡織業的華茂股份協同性較強,雙方早在2010年就開始深度合作。當年12月,華茂股份以5860.94萬元買下利華棉業35%股權,旨在穩定對優質棉的原料供應,完善紡織主業產業鏈條。隨後,華茂股份向利華棉業派駐董事,以增強影響力。
而到了2016年,利華棉業為擴大和佔領新疆棉花市場的份額,實施增資擴股。華茂股份作為老股東,以7255.32萬元認購1761萬股新增股份,持股比例變更為30%;中泰集團作為新進戰略投資者以2.2億元認購5367萬股新增股份,以持股34%躍升為第一大股東。
作為新疆國資委下屬重要的國有資產運營公司,中泰集團主營業務涵蓋氯鹼化工、紡織工業與供應鏈貿易三大業務板塊,旗下中泰化學為唯一上市平台。2019年,中泰集團擬入主ST中基,但因未能達到國有股東公開徵集條件而擱淺。
公開資料顯示,中泰集團擁有利華棉業64%股份表決權,為控股股東,利華棉業相關財務數據納入中泰集團合併報表。
「 3 」但在華茂股份參股利華棉業期間,該公司短期內曾出現高速負債情形,資產負債比率到2018年時,已經高達90%以上,截止2018年底,其負債總額高達72.70億元,經營風險較大。
等到了2019年初,華茂股份接利華棉業通知,根據新疆國資監管要求,中泰集團向利華提供貸款擔保的同時,其他股東也需同比例提供擔保,華茂股份作為上市公司無法提供如此高額擔保。
最終,從風險防範方面考慮,華茂股份決定通過以定向減資方式處置新疆利華30%股權。2019年9月,華茂股份與利華棉業的股東商定採取定向減資的方式退出公司。
與此同時,華茂股份還透露,在處置利華棉業股權過程中,亦發現了利華棉業存在重大風險。據悉,因利息費用入賬不完整、保險理賠款未衝減存貨餘額、期貨交易虧損、存貨跌價未足額計提等因素影響,利華棉業淨資產被調減了約4億元,連累公司淨利潤同步陷入大幅虧損。
而與上述風險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華茂股份投資利華棉業的近10年內,僅從後者取得2695.35萬元分紅款。
但華茂股份做夢都沒想到,利華棉業居然在其清空股權後,快速決定啓動上市。這一情況讓華茂大吃一驚,就好像錯過幾十億一樣,或許這才是華茂“惱羞成怒”,將其告上法庭的真實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