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引爆市場情緒的科創50ETF正式上市了。
首秀當日,4只科創50ETF坐上了過山車。當日開盤後,隨着科創50指數的高開,4只ETF盤中迎來大漲,其中,表現最好的華夏科創50ETF漲幅一度超過8%。
但好景不長,隨着市場熱度的降温,科創50指數回吐大部分漲幅,相關ETF產品也出現高開低走。截至收盤,表現最好的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最終也只以1.81%的漲幅收尾。
面對此情此景,投資者不禁疑惑,科創50ETF到底是韭菜的盛宴還是“硬科技”的實力體現?
上證50到科創50,背後是中國經濟的時代縮影從2004年上證50指數上市,到2014年創業板50指數登陸,再到2019年科創50指數崛起,表面是我國資本市場的壯大,背後反映的卻是近20年來,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增長動能轉換的時代縮影。
2004年是我國加入WTO的第個3年頭,憑藉着人口紅利和後發優勢,中國經歷着高速增長的黃金階段,出口和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
此時上市的上證50指數,背後集結的是以銀行、地產、必選消費為主的傳統經濟龍頭,反映着那個時代推動經濟增長的核心資產。
圖1:上證50指數行業分佈
數據來源:wind,36氪整理
2014年,隨着人口紅利的消退,中國經濟進入增速換擋、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過去依賴投資和出口的增長模式不再適應新時期的中國經濟,消費取代投資成為拉動經濟的第一動力,服務業的加速發展為經濟注入新活力。
這種背景下,創業板50指數登陸市場,背後集結的是以醫療服務、影視傳媒、新能源產業等更能反映中國經濟新特徵的龍頭公司。
圖2:創業板50指數行業分佈
數據來源:wind,36氪整理
2019年,全球經濟陷入衰退,世界格局面臨重塑。在複雜的內外環境下,進入中速增長的中國,面臨的是如何持續保持核心競爭力的問題。新的時代背景下,全要素生產力的提升成為中國能否實現大國向強國跨越的關鍵。
此時誕生的科創50指數,背後匯聚了中國最具成長力的高新科技龍頭企業,是我國科技軟實力的集中體現。
圖3:科創50指數行業分佈
數據來源:wind,36氪整理
從上證50到科創50,背後是20年時代變遷下,最能代表中國經濟未來的核心資產轉換。而相關指數產品的不斷豐富,實質上也為普通大眾提供了可以充分分享中國時代機遇和改革紅利的絕佳投資機會。
科創板聚焦的是我國代表新經濟特徵的企業。從長期看,看好科創板企業的發展機會是無可厚非的。因為這些企業代表着我國最先進的生產力,反映着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方向。
投資科創板,相當於有機會持有中國最具成長價值的核心資產,是分享“十四五”期間增長紅利的主要方式。
但由於科創板的企業普遍存在於“高成長”行業,且大部分屬於“初創型”企業,“雙成長”特徵意味着未來公司的前景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同時,由於科創板相對更容易的上市和退市制度,也意味着板塊內公司優勝劣汰的速度會更快。
這一特徵,使得投資者選擇科創板股票的難度上升。相對於科創板內公司的不穩定性,科創50指數卻是永續存在的。科創50指數是由科創板中市值最大、流通性最好的50支股票組成,代表着中國最具前景的企業。
目前,科創50指數按季度調整成分股構成,更快的調整頻率,更能適應初創型公司核心技術快速發展的需求。調倉頻率的加快能夠更快的吐故納新、優勝劣汰,及時納入滿足條件的優質成長股,使得科創50指數始終代表着中國最具競爭力的資產。
鑑於此,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相對直接投資科創板股票,投資科創50ETF(當前上市的4只科創50ETF,均是採用被動複製法,跟蹤科創50指數走勢,相當於直接投資於科創50指數)顯然是更好的選擇。
參與科創50ETF,不僅相當於降低了投資者進入科創板的門檻限制,而且也會更加聚焦最具潛力的核心資產,免去了因選股不準確所帶來的的風險成本。
會有怎樣的風險高集中度下的高波動
相比創業板50指數,科創50指數具有較高的行業集中度,目前,信息技術和醫療保健兩個行業的合計佔比接近80%。更高的集中度意味着更高的收益風險特徵。
“漲得猛,跌得更猛”,可以形象的概括科創50指數的表現。根據wind統計,科創50指數今年的年化漲幅為62%,基本與創業板一致;但科創50指數的年化波動率卻高達42%,遠高於同期創業板的30%。
圖4:各指數收益風險對比
數據來源:wind,36氪整理
最大回撤方面,年內科創50指數的最大回撤為-26%,意味着只有當投資者在虧損26%的情況下,仍然堅定持有,才能充分享受到年內科創板的超高回報。
高估值與業績的不匹配
科創50指數的另一個風險在於高估值背後缺乏業績支撐。經過一年多的上漲,科創50目前的PE為76倍,PS為10.4倍,但成分股中仍有近一半的股票處於虧損狀態,25%的公司營收增速為負,科創50中部分成分股的高成長特性並不明顯。
圖5:科創50指數成分股營收增速分佈
數據來源:wind,36氪整理
圖6:科創50指數成分股淨利潤增速分佈
數據來源:wind,36氪整理
股價上漲推升的高估值,加大了未來大股東減持的風險。不管這種減持是出於獲利了結還是補充經營資金,短期內都可能會給科創50帶來一定的拋壓。
但從長期來看,這些都是成長股的必經之路。成長股的投資本就是沙裏淘金的漫長過程,即便是像亞馬遜這樣的公司,也是在經歷了漫長的負增長時代,經過了2000年美國互聯網泡沫的洗禮後,才呈現出如今的樣子。
沙盤推演,未來如何表現鑑於科創板各方面的特徵與創業板更為接近,36氪二級市場分析師將從創業板50ETF基金上市至今的表現,來推演科創50ETF未來可能出現的走勢。
創業板50指數於2014年6月發佈,首隻創業板50ETF(華安創業板50ETF)在2016年6月30日成立,7月22日正式上市。
圖7:華安創業板50ETF上市以來表現
數據來源:wind,36氪整理
華安創業板50ETF基金上市後開啓了連續2年多的下行走勢,基金淨值一度腰斬,最低跌到了0.42元,跌幅接近60%。
但隨後,從2019年初開始,創業板50ETF一路反彈,尤其是今年,該基金淨值漲幅不僅覆蓋了此前全部跌幅,還屢創新高。年內該基金累計漲幅達到了68.65%,遠高於同期創業板ETF的51.7%和上證50ETF的9.37%。
圖8:各基金近4年表現對比
數據來源:wind,36氪整理
從歷史經驗來看,這類跟蹤板塊核心指數的基金,在上市早期隨着市場熱度的消退,大部分基金表現很可能會面臨一定的調整壓力。
但長期來看,隨着市場對於新經濟企業認同度的不斷提升,以及指數經過更新換代後自身穩定性的提高(2009年創業板上市至今,經歷了多輪更新換代,首批28家上市的公司中,目前僅愛爾眼科和億緯鋰能兩家仍然維持在10大權重股名單中),這類基金最終大概率會迎來強勢反彈,給投資者帶來不菲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