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五大容易導致虧錢的心理效應 你中了幾個?

由 仝海燕 發佈於 財經

  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是基金投資中很普遍的一個現象。面對市場的漲漲跌跌,為什麼投資者總是控制不住衝動的手,在高點買入,在初跌時跑不快,深跌後又熬不住呢?

  基民行為的背後都是一些心理效應在作怪,下面就拆解五大容易導致虧錢的心理效應,看看你中了幾個。

  處置效應:賣掉虧錢的基金還是盈利的基金?

  何為處置效應?指的是投資者不願以低於購買成本的價格出售資產的現象,也就是説,傾向於“售盈持虧”。在盈利區域,是風險迴避者,希望“落袋為安”,所以會贖回基金;而在損失區域,是風險偏好者,選擇“放手一搏”,所以反而不會贖回。

  假設在市場震盪想降低倉位的時候:如果你的手中有一隻盈利的基金、一隻虧損的基金,而你急需用錢,必須變現一隻,你會怎麼選?

  沒猜錯的話,大多數人都會選變現盈利的基金。

  不少投資者認為,賣掉盈利的基金,繼續持有虧損的基金,代表未來還有“扭虧為盈”,持續上漲的可能。而如果一旦賣出虧損的,那就代表把賬面的浮虧,變成實際的虧損,事實上很少有人會選擇“痛苦”而避開“快樂”。

  但盈利或虧損,其實都不應該是我們買賣基金的第一考慮因素,基金本身的“質量”才是至關重要的。經濟學有個重要的概念叫“沉沒成本不是成本”,沉沒成本跟這隻基金未來的風險收益毫無關係。投資應該“向前看”,而不是“向回看”。

  羊羣效應:抱團潰散啓示錄

  羊羣效應原是由生物學家在研究動物時發現的。投資中,基金經理抱團取暖,散户跟風炒作,羊羣效應無處不在。不管是集體看空還是集體看多,最一致的時候往往是最危險的時候。

  今年以來,風格轉化,去年抱團的核心白馬股被拋棄,而去年被封神的基金經理也陸續跌下神壇。我們能從這一輪抱團潰敗中學得什麼?

  基金可以一直抱團一直漲,大家都獲益。但無論如何,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被推高的估值最終還是要回到業績上。如果公司業績增長達到市場預期,可以不斷消化“抱團”帶來的泡沫,並且吸引更多資金;如果沒有,那麼股票價格會在短暫的上漲之後回到最初,然後被資本拋棄。尤其是對於股價被炒得虛高的股票,如果中途有基金經理賣出抱團的股票,並且不再買入,那麼賣出抱團股的基金會收益最大,而其他仍持有抱團股的基金則會因為股價下跌而虧損,從而出現囚徒困境(個別基金經理的最佳選擇會帶來自身收益最大化,但並非是團體的最佳選擇),損害投資者的利益。或者出現“抱團”哄抬股價帶來巨大的估值泡沫,但後續公司的業績增長並不能達到預期以及很好地消化估值泡沫的情況,那麼股價仍會下跌,虧損的還是散户投資者。

  所以投資者需要正確認識基金“抱團”現象,並且理智應對。在投資基金時需要保持理性,不能盲目隨眾。不要在山頂慕名而來,不要在谷底轉身離去。

  錨定效應:大虧能死扛,小賺拿不住

  所謂“錨定”是指: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而應用在投資中,就是投資者傾向把自己的買入價格作為投資的錨。

  在交易中大家都是厭惡虧損追求盈利,因為有了這個錨,如果買入後下跌造成浮虧,會更容易卧倒裝死,自我形成一種“浮虧不算虧”的心理暗示,但這中間其實也是很不好受的,而等到淨值回升,有了稍微的浮盈後,就會急於將浮盈兑現,以滿足心理上的舒適。這也是大幅浮虧時大部分人容易卧倒裝死,大幅浮盈時不容易拿住籌碼的原因,因為在浮盈較大時,相比於原先的買入價這個錨,已經有很大的利潤,那就先落袋為安。

  錨定心理很容易導致我們在虧損的時候不及時止損,造成更多的損失,以及盈利的時候又過早下車。解決錨定心理帶來的投資損失的辦法之一,就是找到正確的錨。市場短期波動對我們投資判斷的干擾,就是“市場先生”所帶來的影響,正如格雷厄姆所言,“市場先生”每天都會向我們出價,從短期來看,市場先生似乎總是主導着市場,但是從長期來看,價值先生才是最終的股價推動力。對應到基金投資上,我們不應該跟隨市場短期的波動追漲殺跌,最好的辦法是深度研究,找到適合自己的基金,長期定投,堅定持有。

  過度自信:短期趨勢長期化

  大認知心理學的文獻認為,人是過度自信的,尤其對自身知識的準確性過度自信。心理學家將過度自信定義為:認為自己知識的準確性比事實中的程度更高的一種信念,即對自己的信息賦予的權重大於事實上的權重。

  投資領域中的危險往往就潛伏在這些自我感覺良好中。絕大多數投資人都堅信自己能夠判斷出大盤的漲跌趨勢,並通過“逢低買入、逢高賣出”來獲取收益,自信收益將遠遠超出大盤指數的漲幅。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據統計90%的投資者,收益落後於大盤指數的增長。

  過度自信的一個體現就是投資者容易將短期趨勢長期化,把過去的上漲或者下跌簡單的線性外推,從而做出追漲殺跌的行為。而結果往往一頓操作猛如虎,盈利不過兩塊五。

  與其頻繁操作,不如在變幻的投資市場中,保持一份頓感力,培養自己對抗市場波動的耐力和能力,讓投資由繁化簡、返璞歸真。保持鈍感的前提是你的資產配置合理、資金投資期限較長,能夠在市場浮沉時以靜制動,在任何時候都堅定長期投資目標不動搖。

  賭徒謬誤:上漲賣出,結果踏空;下跌抄底,結果抄在半山腰

  什麼是賭徒謬誤呢?

  我們來做個拋硬幣的遊戲。假設你已經連續拋了10次硬幣,這10次都是正面朝上,那麼第11次,你會押注正面還是反面呢?有些人可能會想:都連着10次正面了,該輪到反面了吧?從概率上講,連續11次出現正面的可能性只有1/2的11次方,這個幾率太小了。

  在賭徒謬誤的影響下,我們往往會錯誤地認為一系列事件的結果,都在某種程度上自我相關。

  投資中賭徒謬誤的思維模式也很常見。比如:

  投資者往往會在股價連續上漲或下跌一段時間後預期它會反轉,比如傾向於在股價連續上漲超過某一臨界點時賣出,最後踏空;同時在股價跌到某個點去匆忙抄底,結果抄到半山腰,而不是冷靜分析:導致上漲、下跌的客觀原因是什麼?有沒有持續性?

  不僅普通投資者會陷入賭徒謬誤的誤區,大師級的投資者也會中招。索羅斯在1987年前判斷日本股市泡沫嚴重,賭它的上升趨勢會逆轉,於是大舉放空日股,結果慘遭滑鐵盧,日本股市一直牛到了1989年才停下來。

  那我們投資過程中如何規避賭徒謬論對利潤的侵蝕呢?

  1、獨立判斷,客觀評價

  避免近因效應,這會導致大多數投資者看不到長期投資的價值,只是以短期的思維來看待投資。保持獨立思考,根據市場環境變化不斷摸索,才能更加完善自己的投資方法。

  2、排除干擾,合理歸因

  在投資中,面對市場噪音時更要排除干擾,給事件正確的歸因,可以讓我們更真切的瞭解這個事件。

  3、認清投資目標。

  投資不是為了一夜暴富,而是將財富不斷積累起來。巴菲特的大部分財富也是在他50歲之後才賺取的,而且每個人能在投資的道路上賺取多少的收益是未知的。但保持獨立思考和認清投資目標,至少會讓你在投資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收穫更多。

  (中歐基金、中國證券報、長盛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