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我國明確提出碳達峯、碳中和目標。2022年6月15日,新京報成立零碳研究院,如何準確理解和把握雙碳政策趨勢?碳中和背景下,不同產業和企業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研究院於2022年6月起推出《碳報》,研究最新雙碳政策、權威聲音、低碳樣本等重點內容,並進行分析解讀。
【目錄】
>>>政策速遞
1、北京碳達峯實施方案正式印發
2、國慶消費趨勢:綠色消費穩健增長 低碳出行受歡迎
3、國家能源局發佈“雙碳”標準化提升行動計劃
4、碳排放管理員被納入人社部職業分類大典
5、全國首份省級碳捕集報告發布
6、山西加大充電設施建設 年底省內高速全部建充電站
7、國內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首次實現1萬小時耐久性實測大關
8、江西擬設立鋰電產業發展基金 企業上市一次性獎勵500萬元
9、國際能源署稱歐洲將面臨“史無前例”的天然氣短缺風險
>>>專題碳討-“改造”出來的低碳建築
【摘要】
一、政策速遞
1、北京碳達峯實施方案正式印發 28項措施助力如期實現碳達峯目標
近日,《北京市碳達峯實施方案》正式印發,提出7個方面28項任務措施。到2030年,北京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確保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峯目標。方案主要目標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兩個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關鍵期,提出了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等方面主要目標。
零碳解讀:長期以來,北京市積極推動綠色北京建設,深化落實首都功能定位,率先樹立減量發展理念,大力疏解非首都功能,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加強減污降碳協同,以大氣污染治理為契機,大力度壓減燃煤,推進能源清潔轉型;注重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率先試點建設碳排放交易市場。經過多年努力,北京節能低碳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2021年全市萬元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較2012年分別累計下降48%和38%,碳效、能效水平始終保持全國省級地區最優水平,碳達峯、碳中和工作基礎良好。
2、國慶消費趨勢:綠色消費穩健增長 低碳出行受歡迎
綠色低碳消費逐漸從新興理念變成千家萬户的主流選擇。10月7日,阿里巴巴發佈《2022國慶消費趨勢觀察》,觀察顯示,今年國慶期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乘公交、地鐵、騎行、走路等綠色方式。10月1日至5日,高德地圖上選擇公交、地鐵、騎行等綠色出行方式用户數最多的3個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淘寶天貓上的綠色家電銷售同比穩定增長,10月1日至5日,綠色家電訂單貢獻的累計減碳量達到1.14萬噸。
零碳解讀:今年國慶黃金週期間,在各地消費政策的鼓勵和數字平台的助力之下,線上線下湧現出本地化、更綠色和重體驗的高質量消費新趨勢。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身體力行,讓地球更“綠”。
3、國家能源局發佈“雙碳”標準化提升行動計劃
10月9日,國家能源局印發《能源碳達峯碳中和標準化提升行動計劃》。文件提到,到2025年,初步建立起較為完善、可有力支撐和引領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能源標準體系,能源標準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標準組織體系進一步完善,能源標準與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良好互動,有效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節能降碳、技術創新、產業鏈碳減排。
零碳解讀:在全球能源供需複雜嚴峻的形勢下,今年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1億千瓦。過去十年裏,我國風光發電裝機規模增長了12倍左右,裝機總量佔全球的38%,多年穩居世界第一;新能源產業鏈全球領先。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日前表示,要深入貫徹能源安全新戰略,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完善有利於綠色低碳發展的政策體系,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4、人社部:碳排放管理員、碳匯計量評估師納入《職業大典》
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正式向社會發布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與2015年版大典相比淨增了158個新職業,碳排放管理員、碳匯計量評估師等新興職業納入,總職業數達到1639個。2021年3月,人社部就將“碳排放管理員”列入18種新職業之一。據悉,“碳排放管理員”被定義為從事企事業單位二氧化碳等温室氣體排放監測、統計核算、核查、交易和諮詢等工作的人員。
零碳解讀:碳排放管理員是新興職業,但還處於起步階段。此外,目前市場面臨不規範的問題,上游缺乏有效的培養市場,下游市場需求仍不明朗。目前來看,碳管理人員的缺口大,很難具體估量,實現碳達峯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過程一定非常複雜,也因此碳管理是很重要的議題。
5、全國首份省級碳捕集報告發布:廣東發展CCUS產業集羣規模優勢明顯
近日,國內首份省級CCUS規劃研究報告——《廣東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運輸與封存規劃研究報告》發佈。建議在廣東省建設四大CCUS集羣,預測未來不同碳價格下CCUS發展佈局,提出廣東省CCUS中長期發展目標及建議。作為應對全球氣候問題的關鍵技術,CCUS全稱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作為減碳固碳技術,已成為多個國家碳中和行動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零碳解讀:廣東省各温室氣體排放行業的CCUS技術改造潛力巨大,主要排放源CCUS改造可行性較高;各類前沿CO2利用技術發展前景良好,二氧化碳地質封存區域潛力可觀,未來碳利用和碳封存前景廣泛;四大CCUS集羣建設穩步,相關政策逐步完善,發展CCUS產業集羣的規模優勢明顯。
6、山西加大充電設施建設 年底省內高速全部建充電站
據太原日報10月12日消息,近日,山西省交通運輸廳聯合山西省能源局、國網山西省電力公司印發了《加快推進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加快健全完善公路沿線充電基礎設施,服務公眾便捷出行。到2022年底,全省已開通運營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全部配套建設完成充電基礎設施。每個服務區建設的充電基礎設施或預留建設安裝條件的車位不低於小型客車停車位的10%。
零碳解讀:據中國充電聯盟10月11日公佈的9月全國電動汽車充換電基礎設施運行情況,9月比8月公共充電樁增加1.2萬台,同比增長56.6%。截至今年9月,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充電樁163.6萬台。另據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9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銷量387.7萬輛,同比增長113.2%,新能源國內滲透率達31.8%。可以預計,新能源車還將會持續的高速增長,充電樁的佈局還有空間,讓電動車在高速跑的更安心。
7、國內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首次實現1萬小時耐久性實測大關
四川日報消息,10月11日,記者從科技廳獲悉,在省重大科技專項支持下,由東方電氣(成都)氫燃料電池科技有限公司自主設計生產的Olas 60A氫燃料電池系統順利完成10029小時耐久性實測,累計啓停5000餘次,系統工況性能衰減率小於5%。這是國內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首次實現1萬小時耐久性實測大關。
零碳解讀:此次1萬小時耐久性測試結果,標誌着國內氫燃料電池系統在高耐久、高可靠、高安全方面邁出了堅實一步。氫能源作為清潔能源,是推動能源體系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方向。氫燃料電池是通過氫氣和氧氣的電化學反應將氫氣化學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發電裝置。氫燃料電池可實現氫能的移動化、輕量化和大規模普及,能廣泛應用於交通、儲能、發電等領域。
8、江西擬設立鋰電產業發展基金 企業上市一次性獎勵500萬元
江西省10月11日印發《關於做優做強我省鋰電新能源產業的若干政策措施》,就進一步提升江西省鋰電新能源產業在全國的優勢地位出台了10條措施,包括支持鋰電企業上市融資。措施提出,在國內證券交易所新增首發上市或重組上市(含借殼上市)並完成註冊地回遷的鋰電企業,每家一次性獎勵500萬元;在境外證券交易所新增首發上市的鋰電企業,按照其實際融資金額的2%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不超過500萬元。
零碳解讀:系列措施背後,多家公司“落子”江西。江西省工信廳副廳長辛清華表示,截至目前,江西省擁有規上鋰電企業188家。江西是全國4大鋰礦省份之一,其中江西鋰雲母主要集中在宜春,宜春則享有“亞洲第一鋰都”美譽。根據自然資源部門最新探明數據,僅宜春一地氧化鋰儲量就超過900萬噸。
9、國際能源署稱歐洲將面臨“史無前例”的天然氣短缺風險
國際能源署3日發佈天然氣市場季度報告,警告歐洲在今年冬天將面臨“史無前例”的天然氣短缺風險,同時建議以節省用氣應對。報告顯示,為保證供暖季結束前天然氣儲備始終充足,歐洲聯盟成員國的用氣需求應比過去5年的平均水平降低9%至13%。其中,大部分改變不得不由消費者做出,包括將取暖器調低1攝氏度和調整鍋爐温度,以及工業和公共設施節氣等。
零碳解讀:長期以來,歐洲國家高度依賴俄羅斯天然氣和石油供應。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歐盟追隨美國對俄施加多輪制裁,但制裁引起的反噬效應反而令歐洲能源供應緊張,天然氣和電力價格飆升,整體通脹水平居高不下。多家媒體報道,歐盟國家不得不尋求以高昂價格向美國和卡塔爾等國購買液化天然氣,同時增加從挪威和阿塞拜疆進口天然氣以緩解供應緊張。
二、專題碳討:“改造”出來的低碳建築
節能減碳貫穿建築的全生命週期,除了提倡新建綠色建築之外,對既有建築的節能改造也成為建築減碳的必經之路。今年3月,住建部發布的《“十四五”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發展規劃》提到,到2025年我國完成既有建築節能改造面積3.5億平方米以上。在本週零碳週刊上,我們結合兩個案例講述“改造”出來的低碳建築。
看點:
(1)北京建院C座科研樓始建於1982年,在經歷低能耗、環境優化、可再生能源利用、室內外舒適度等多方面性能提升後,成為國內典型的超低能耗的既有建築改造項目。
(2)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張家灣設計小鎮,由老廠房蝶變成為工業風兼具現代藝術感的北京未來設計園區採用地源熱泵功能、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等多種手段,成為老舊廠房利用碳中和技術的代表項目。
啓發:
(1)作為辦公建築,北京建院C座科研樓人員較密集,新風需求量較大,為此設置新風熱回收,也就是在系統方案中利用熱回收技術對排風的餘冷餘熱進行利用,同時按照北京市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築的相關指標要求,全熱熱回收段焓效率(全熱效率)不低於75%,實現較高的節能減排效果。
(2)北京建院C座科研樓位於南禮士路62號院內,院內設置約300平方米的光伏發電板,所發的電用於大樓使用;屋面光伏系統全年發電量可滿足節能的需求。
(3)C座科研樓建築能效監管系統是通過實時能耗監測、分析、改進實現能源的自動管理,實現綠色低碳的建設目標。
(4)由於老舊廠房具有空間高大的特性,北京未來設計園區在改造中採用分層空調氣流組織形式,以提高通風效率,減少供冷量和送風量。園區新風控制則是通過二氧化碳濃度監測進行調節。其中,根據室內二氧化碳濃度監測值,實現中央街可變新風量的控制模式,以及開場辦公區新風換氣機啓停的控制。
(5)在可再生能源應用上,園區採用空氣源熱泵供熱供冷。未來,園區擬採用分佈式光伏發電技術,實現自發自用餘電上網,提高可再生能源佔比;擬採用直流微電網技術,降低能源轉換損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此外,園區擬設置可視化碳足跡展示平台,實時顯示碳排放及碳中和數據等。
【鏈接】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成立於2022年6月15日,以零碳為目標追求,將打造集內容、數據、服務、調研報告、活動於一體的新型產品,旨在為雙碳工作提供智力支持與融媒支撐。零碳研究院會記錄“雙碳”發展、創新科普產品、打造高端智庫、研發行業和地方綠色數據庫、構建“雙碳”諮詢體系、搭建交流平台、組織公益活動、發佈調研報告、評選優秀案例。
如果你有好的案例、創意,歡迎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
電話 13126636787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 白華兵 程維妙
編輯 陳莉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