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沒有“七巨頭”的標普500更便宜?錯!即使除去美股依舊“貴出天際”

由 緱風彩 發佈於 財經

智通財經APP獲悉,在經歷了去年熊市後的強勁反彈,標普500指數目前似乎已經處於非常高的水平。至少從一項估值指標來看,過去三十年來,這一美股的領先指標從未像現在如此昂貴。

但從另一方面看,標普500指數似乎並不是衡量整體市場的最佳指標,因為該指數的漲勢越來越多地被少數科技巨頭所主宰。標普500指數中市值最大的七隻股票,即所謂的美股“七巨頭”(Magnificent Seven),引領了該指數今年的上漲,也是目前該指數中最昂貴的幾隻股票。

所有這些現象引發了市場的質疑:美股目前到底是昂貴,還是僅僅因為少數幾家公司抬高了標普500指數的估值才顯得如此?

儘管近年來有許多關於股市泡沫巨大和即將崩潰的警告,去年股市大跌時,這些警告也似乎顯得很有先見之明,但即便經歷了大跌,美股也從未變得便宜過。截至2022年底,根據該財年的預期收益,標普500指數的遠期市盈率為23倍,略高於1990年該數據系列開始統計時的平均水平。如今,標普500指數的市盈率明顯更高,達到近28倍,只有上世紀90年代末和本世紀初的互聯網泡沫時期才超過這一水平。

不過,這並不代表標普500指數中所有的成分股。該指數的成分股按市值加權,佔比更大的公司趨勢更一致。近年來,蘋果(AAPL.US)、微軟(MSFT.US)、Alphabet(GOOGL.US)、亞馬遜(AMZN.US)、英偉達(INTC.US)、特斯拉(TSLA.US)和Meta(META.US)等巨頭在該指數的佔比不斷壯大,現在佔比已經接近30%。

這些巨頭也是今年的大贏家。英偉達和Meta是今年標普500指數中表現最好的股票。特斯拉的表現排在第五位,其餘四家都能排在前十。這七家所謂的美股“七巨頭”的股價很少有便宜的時候,但今年的反彈將它們推向了罕見的水平。他們的平均市盈率達到43倍,幾乎是該指數其他公司25倍平均市盈率的兩倍。

兩者平均市盈率的差距很少如此之大。首先,最大的公司並不總是最貴的——按年度計算,自1990年以來,前七大公司的平均市盈率約有一半時間高於該指數其他公司。其次,前七大公司和該指數其他公司之間的估值差距在2020年飆升至創紀錄水平,此後有所回落,不過仍與1999年互聯網泡沫的峯值相當。

但有理由認為,如果不包括美股“七巨頭”,市場會更便宜,事實也的確如此。從對標普500指數自1990年以來每年的加權平均市盈率的彙編數據(包括和不包括市值最大的七隻股票)可以看到,如果不包括美股“七巨頭”,該指數目前的市盈率將從28倍降至24倍。

只是,24倍的市盈率並沒有人們想象的那麼便宜。這依舊高於1990年標普500指數除去前七大公司21倍的平均市盈率。這也是該經調整後指數有記錄以來最高的市盈率之一,在2019年之前,該指數很少超過這一水平,只有在互聯網泡沫時代出現過。另外,即使沒有“七巨頭”,科技板塊的平均市盈率也達到了35倍,標普500指數11個板塊中有7個的平均市盈率超過20倍。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美股都遠非便宜。

也許對一些投資者來説更重要的是,三個月期國庫券的收益率目前高出了標普500指數減去前七大公司的收益率(市盈率的倒數)近1.2個百分點。這是自2000年以來美國國庫券收益率首次超過該集團,也是有記錄以來美國國庫券收益率處於更高水平時的第三高利差。

雖然這並不意味着短期國庫券會跑贏股票;從長遠來看,這種事情更是不會發生。但一些投資者可能更願意持有現金,直到短期利率或股票估值下降,這可能有助於解釋今年貨幣市場基金的大量資金流入。而如果有足夠多的投資者選擇現金,市場就要注意股票估值的下跌了。

因此,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最大的幾家公司確實都很昂貴,而且它們還在拉高標普500指數等廣泛市場指標的估值。但其他公司的估值也同樣不便宜,市場並不能完全將美股的高估值歸咎於“七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