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購物節過去了,產業鏈所期盼的第一波“消費浪潮”似乎並沒有如終端市場的回暖一般按期赴約。
在上半年漫長的“生存”保衞戰中,眾多行業從業者都在等待一個可以重新提振行業發展信心、促進消費迴歸的契機。隨着時間的不斷推移,越來越的業內人士開始相信,7月15日~17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紡織服裝聯展,極有可能就是大家等待已久的那個轉機。
大灣區國際紡織服裝服飾博覽會既是疫情之後行業召開的第一個大型線下的紡織服裝全產業展會,也是在大灣區召開的首個紡織服裝全產業鏈展會。大灣區紡博會由大灣區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以下簡稱“大灣區面輔料展”)、大灣區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大灣區國際紡織紗線博覽會、大灣區國際針織博覽會四大專業展會組成。屆時將有超2000家優質展商在8萬平方米的展出面積上展出面料、服裝、紗線、針織等產品。
最難熬的時刻 最硬核的展會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線下會展全部取消了實體展示,對會展業造成了巨大影響。據有關機構比對2018年度中國會展業年度報告測算,今年1~6月停辦、未辦的2000平方米以上展覽6000多場,50人以上的專業會議80多萬場、萬人以上的節慶活動8萬多場,直接影響產值約3500多億人民幣。
在眾多不確定的因素下,大灣區紡博會的如期舉辦,無疑為行業發展帶來了強烈的積極信號。
朱波,一家從事紗線、面料相關業務的上海企業負責人。與大多數企業一樣,上半年他的日子並不太好過。他承認,這場疫情對他的影響遠超出了最初的想象,今年最大的任務就是要先活下來。現在,他亟須找到一個合適的商貿合作平台去維繫、拓展自己的業務。
“最近幾個月一直想參加紡織類的專業展會,尋找一些新的商機。但因為疫情原因,原訂舉辦的行業展會全部推遲或取消了。”他談道,“近期,其他各類展會已經開始恢復舉辦了,疫情對行業發展的影響也正在逐漸變小,我對7月在大灣區舉辦的intertextile面輔料展充滿期待,而且又是聯展的形式,作為今年行業內的首場大型聯合展會,我一定會去現場,看一下近半年來各企業研發、推出的新產品,瞭解一下行業技術發展的新趨勢,尋找一些新商機。”
過去幾個月低迷的市場,讓哈爾濱寧力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興波頗感無奈。他預計今年下半年的訂單情況依然不容樂觀:“前幾個月,公司業務非常慘淡,基本沒有大訂單,即便是已經接到的訂單,價格也普遍偏低。”出於對往屆春秋季聯展的信任,他對本屆展會也比較看好。“之前的聯合展會組織有序、高效、安全,為企業接觸市場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我認為,大灣區紡博會同樣會是一個宣傳我們產品的很好的平台,我們會非常珍惜這次機會,拿出自己最好的產品與客户見面,並期望在展會上能夠結識更多的朋友。”
作為北方乃至全國的知名企業,幾十年來,寧紡集團在intertextile面輔料展上的參展面積由最初的普通9平米標攤展位,發展到了現在62平方米的特裝展位,這在一定從程度上反映出企業對展會的認可。負責公司展會事務的趙雲濤説:“intertextile面輔料展是我們最重視的平台,多年來春秋兩季的展會,我們從來沒有缺席過。通過這個展會,我們結識了大量新客户,對寧紡集團的市場發展、經營拓展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會一直參加下去。我們也希望主辦方可以吸引更多、更大的國際品牌客户參展,來的客户越多,我們的機會就越多。”
率領風氣之先 引流優質客户
目前,我國有兩個比較重要的紡織服裝集散地,一個是華東長三角經濟區,以上海為中心;另一個是大灣區、珠三角地區,包括東莞、廣東,再延伸一點可以到達福建,兩個地區還是我國出口貿易業務往來的大窗口。受疫情影響,本屆大灣區面輔料展更是承載了眾多責任與期待。
intertextile面輔料展每年春秋兩季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輻射區域主要在華東地區,對於江蘇、浙江、上海等周圍市場、集羣都有着很大的發展、帶動作用。不少企業相信,intertextile面輔料展在大灣區亮相後,也一定會對珠三角地區的紡織企業發展起到很大的帶動作用。
作為intertextile面輔料展的金牌硬核展商,魯泰集團將在本屆展會上充分彰顯自己的實力。據公司戰略市場部高管張威博士介紹:“過去我們一直將intertextile春夏面輔料展會作為公司參展重點,今年大灣區面輔料展我們也非常重視,希望通過這種比較大的展會平台,去充分展示我們的企業形象。”張威説,他們比較在意展會的最終影響力,如果展會的影響力大,公司肯定會在這方面有更多的投入。他認為,評判展會影響力大小,通常考慮兩個方面:一方面,通過展會,公司是否可以獲取到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通過展會,公司是否能夠獲取一些優質客户。“intertextile面輔料展顯然是口碑在線的。”
由於全球範圍的疫情還處在持續,儘管目前市場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偏於低迷,但不少展商相信,疫情也是一塊試金石,大灣區面輔料展觀眾的含金量不會令他們失望。海寧天一紡織有限公司金衞對即將召開的展會有着自己的判斷:“大灣區是國內最大的成衣品牌聚集地,一直率領着風氣之先,內地的同行一定能夠從7月份的展會感受到不一樣的需求,我們預期大灣區面輔料展現場有望會對市場的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帶來良好的引流效果。”
蜕變會痛楚 但惟此才美
受疫情影響,海外的物資和人員流動不暢,不少企業反映海外市場業務受到了較大影響。在外貿受挫的情況下,通過練內功或加強展會、網絡業務對接等途徑和手段突破現有發展瓶頸,已經成為行業內眾多企業的共識。
深圳巨聯紡織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產化纖彈力面料的企業。由於疫情影響,儘管公司海外訂單量受到了一些影響,但市場部經理黃嵐對自己的產品卻充滿信心:“雖然上半年公司業務出現了少量下滑,但對於針織化纖彈力面料來説,還有不小的市場上升空間。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領域開始使用針織化纖彈力面料--不僅在傳統的內衣、泳衣領域有需求,而且在瑜伽、運動行業的發展勢頭也很好。此外,針織化纖彈力面料用於男、女裝T恤材料也是市場的新趨勢。我們也在不斷拓展客户羣體,不斷開發新的產品以適應新老客户的需求。我們期待本屆大灣區面輔料展能夠接觸更多的高品質客户羣體。”由於疫情期間國內外人員無法有效流動,為了開展業務,公司充分利用互聯網平台實現了線上、線下互聯互動。“我們也藉助了intertextile官方APP等在線渠道建立網絡平台,對其忠實展商進行介紹、推廣,期待在線上線下共同實現供需雙方的充分了解和交流。”黃嵐補充道。
困境之下,海寧天一紡織有限公司一直在盡力維繫着與海外的不斷交流,為後期的市場開放做好鋪墊。金衞説:“毋庸諱言,現在國內外兩個市場都處在逆境之中,這時候穩定是最重要的事情。這段低迷發展的時期,給我們留下了認真反思的時間和機會--未來我們將着力於個性化、小批量訂單的生產,逐步提升創意和技術在銷售中的比例,多做些市場調研,針對不同的客户,為他們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通過訂製化服務來規避同質化大規模生產帶來的波動。無論是改變還是蜕變都很痛楚,但惟此才美。”
寧紡集團也遇到了類似的發展問題,但他們解決困難的辦法是內部調整。據趙雲濤介紹,疫情前,集團以外銷為主,外銷佔比可達60%,內銷只有40%。針對疫情之下,服裝終端市場消費乏力,客户下單量大幅減少這種市場變化,公司計劃將內銷市場的份額提高到60%以上。同時,寧紡集團還着力拓展醫護面料、工裝面料市場,通過積極加強與國內品牌企業的合作來彌補訂單不足的。
經歷過半年的行業發展低迷後,業界同仁翹首期待新的發展機遇, 7月15日~17日,大灣區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博覽會、大灣區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大灣區國際紡織紗線博覽會、大灣區國際針織博覽會這一堪稱“航母級”全產業艦隊,或許能帶大家重拾舊日燦爛的感覺……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