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才誕生幾個月,他們就把一朵鬱金香炒到了一棟房的價格

來源 All That's Interesting
作者 Genevieve Carlton
翻譯 SME科技故事
17世紀30年代,鬱金香價格飆升了1000%倍,荷蘭投資者爭相搶購還在地裏的鬱金香。然而就在幾個月後,這個被冠以“歷史上首個”的投機泡沫(speculative bubble)破滅了。
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裏,荷蘭商人把越來越多的錢投入到鬱金香球莖上,堅信這種具有異國情調的花可以給他們帶來巨大的財富。
“要是能夠想到有些人每年從鬱金香上獲取的利潤,就會相信沒有比這種農藝更好的鍊金術了。”當時的一名詩人在這場所謂的“鬱金香狂熱”中寫道。
不過事實證明,鬱金香狂熱比真正的鍊金術更加危險。在17世紀30年代鬱金香價格暴漲之後,這場經濟泡沫很快就破裂了。
“鬱金香狂熱”向歐洲所有的商人發出了一個警告:財富毀滅的速度可能和它們產生的速度一樣快。
期貨才誕生幾個月,他們就把一朵鬱金香炒到了一棟房的價格

1882年傑羅姆創作的油畫“Tulip Folly”
這場狂熱始於16世紀,當時的西方遊客來到位於君士坦丁堡的奧斯曼帝國皇帝的宮廷,碰巧發現了盛開的鬱金香,瞬時就迷上了這種花。很快西方商人就把鬱金香球莖(可以在一年左右的時間裏開花)運回法國,隨後傳入荷蘭。
17世紀的荷蘭是歐洲最強大的經濟體之一,當時以商業為重心的阿姆斯特丹成為了歐洲大陸的貿易中心。1602年,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Amsterdam stock exchange)開張,給人們帶來了更多投資海外市場的機會。
另外《鬱金香狂熱:黃金時代的金錢、榮譽和知識》一書的作者安妮·高德加(Anne Goldgar)指出,當時十分流行收集來自異國的貴重物品。
而由於“科學和博物學的流行,尤其是在那些受過人文教育以及相對富裕的人羣中”,鬱金香很快地佔據了流行市場。所以那些熱衷於收集鬱金香的人往往也有錢去收集其他的奢侈品,比如油畫。
另外鬱金香藴含着一種驚喜的元素:誰也不能保證一個棕色的球莖長出的花是五顏六色的還是佈滿條紋和斑點的。這也是它們流行的原因。
“你真的不知道你的鬱金香會變成什麼樣,”高德加告訴BBC,“人們喜歡這種變幻不定。”
因此在17世紀30年代,富有的商人和名匠對鬱金香產生了貪得無厭的慾望。
到了1636年,市場對鬱金香的需求激增,然而當時正值冬天,鬱金香球莖還被埋在凍土下面。於是在阿姆斯特丹的小酒館裏,商人們交換了在春天購買鬱金香球莖的承諾,由此建立了一個非常昂貴的期貨市場。
期貨才誕生幾個月,他們就把一朵鬱金香炒到了一棟房的價格

到了1637年初,“鬱金香熱”爆發了。在1636年的12月31日,鬱金香的價格上漲了千倍,當時的荷蘭商人以每磅125荷蘭盾(古荷蘭貨幣)的價格出售了一種廣受歡迎的球莖。1637年2月3日,僅在一個月後,同樣的鬱金香賣了1500荷蘭盾。
“鄰居之間,同事之間,店主、書商、麪包師以及醫生與他們的客户之間似乎都在談論這件事情,讓人感到一種強大的社區凝聚力。”高德加寫道,“他們都被突然出現的盈利前景迷住了。”
鬱金香的價格飛漲是因為人們相信春天到來時這些花會賣個好價錢。在當時的宣傳冊上列出的一種特殊的鬱金香球莖,其價格高達5200荷蘭盾,這些錢已經可以買一棟房子了。
期貨才誕生幾個月,他們就把一朵鬱金香炒到了一棟房的價格

價值5200荷蘭盾的鬱金香
那時熟練的名匠一年也只能掙300荷蘭盾左右,也就是説他們需要工作17年才能夠買一個這樣的鬱金香球莖。
然而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早在春天到來之前“鬱金香狂熱”引起的經濟泡沫就破滅了。人們還沒來得及經手這天價的鬱金香,市場已經崩潰了,這是為什麼呢?
期貨才誕生幾個月,他們就把一朵鬱金香炒到了一棟房的價格

創作於1640年左右的對“鬱金香狂熱”的諷刺作品
一些學者推測這是因為開始意識到市場已經過度膨脹了,更有學者指出了市場崩潰的具體時間。
1637年2月3日,在哈勒姆舉行的一次鬱金香拍賣會上,拍賣商一個鬱金香球莖也沒賣出去。這時的買家開始確信鬱金香的價格已經過高,不會再去高價買入,因此帶來了價格的突然暴跌。
於是以狂熱買家為目標的宗教佈道開始流行,警告人們不要落入類似的“一夜暴富”的陷阱中。
在電影《華爾街:金錢永不眠》(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s)中,虛構的金融家戈登?蓋柯(Gordon Gekko)稱鬱金香熱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泡沫故事”,但是許多真正的歷史學家對此有不同的見解。
期貨才誕生幾個月,他們就把一朵鬱金香炒到了一棟房的價格

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s 劇照
事實上,鬱金香狂熱的故事經常被誇大。儘管它被稱為“狂熱”,但是整個國家並沒有因此留下後遺症。
高德加堅稱,實際上只有少數超級富有的荷蘭人蔘與了這一交易,而且他們並未因此受到太大的損失。
“我試圖去尋找因此破產的人,因為據説有人在破產後跳運河自殺。”她向BBC報道稱,“事實上,我找不到任何一個因為鬱金香狂熱而破產的人。”
實際上由於許多買家從未支付承諾的價格,很少有人破產。
如果要説有誰真的被這股熱潮傷害了,那應該是鬱金香的種植者。1637年4月,政府介入取消了所有的鬱金香合約。結果種植者並沒有收到買家承諾在春天支付的錢。於是種植者只好在最後一刻艱難地尋找新的買家。
那麼有關鬱金香狂熱的“神話”是如何開始流行的呢?許多人將其追溯到19世紀。當時蘇格蘭作家查爾斯·麥基(Charles Mackay)寫了一本關於鬱金香熱潮這一段爆炸性歷史的書。
根據麥基的説法,當市場泡沫破滅時,荷蘭經濟被摧毀了,於是破產的投資者投河自殺,麥基形象生動的描述塑造了今天大眾所看到的鬱金香狂熱。雖然在今天高德加盡力去反駁這種説法,但仍不如前者深入人心。
儘管鬱金香狂熱並不像有些人想的那麼可怕,但是這段歷史為我們提供了一堂寶貴的經濟學課程。
即使沒有人因為鬱金香泡沫而落水,這次經歷也為未來的投資者敲響了關於市場性質的警鐘。
鬱金香市場的失敗伴隨着其他泡沫經濟的破裂,比如18世紀20年代的南太平洋泡沫經濟,19世紀40年代的鐵路泡沫經濟,以及20世紀20年代的牛市。
期貨才誕生幾個月,他們就把一朵鬱金香炒到了一棟房的價格

1886年莫奈關於荷蘭鬱金香田的油畫
回想起來,每個投機泡沫似乎都是荒謬的。為什麼荷蘭商人要把他們的財富投入到像鬱金香這樣短暫的東西上呢?
然而這種模式在歷史中不斷重複,揭示了市場中信任的作用,以及對一種有價值的產品失去信心的代價。
原文鏈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87 字。

轉載請註明: 期貨才誕生幾個月,他們就把一朵鬱金香炒到了一棟房的價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