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政商界呼籲政府改善對華關係

光明日報記者 王傳軍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曾連續近30年保持不間斷的澳大利亞經濟增長今年被迫中斷,而莫里森政府今年接連採取修訂外商投資法等多項舉措,更是造成了中澳兩國經貿合作關係的緊張,給澳大利亞經濟造成巨大負面影響。近日,澳大利亞政商界紛紛呼籲莫里森政府改善對華關係,拯救兩國關係、拯救澳大利亞經濟。

  中國對澳大利亞經濟貢獻巨大

澳大利亞是世界資源大國,過去20多年來澳大利亞的經濟繁榮與中國崛起,特別是中國對鐵礦石、煤炭、油氣等資源產品的需求息息相關。21世紀以來,特別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中澳兩國貿易額隨之大幅上升。早在2007年中國就一度成為澳大利亞的最大貿易伙伴。2015年中澳自由貿易協定簽署後,兩國貿易及中國對澳投資更是大幅攀升。據澳大利亞統計局統計,2019年中澳雙邊貿易額為1589.7億美元,增長10.9%。其中,澳大利亞對中國出口1039.0億美元,增長18.3%,佔澳大利亞出口總額的38.2%,提高4.0個百分點。中國繼續保持澳第一大貿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國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國的地位。從鐵礦石、煤炭、天然氣到大麥、葡萄酒等農產品,再到旅遊、教育等服務產品,中國都是澳大利亞的最大出口目的國。如今澳對華出口額已佔其出口總額的32.6%,甚至超過澳對美國、日本、韓國、印度等國的出口總和。在投資領域,中國快速增長的投資也讓澳大利亞快速實現經濟轉型,加速其躋身全球經濟大國行列的進程。澳大利亞前總理託尼·阿博特曾表示,“中國經濟的強勁表現給澳大利亞帶來積極影響,中國對澳經濟發展推動作用巨大。”

鐵礦石等資源類產品是澳大利亞的重要支柱性出口商品,而中國是澳大利亞鐵礦石最大進口國,其本國生產的鐵礦石60%以上都出口到中國。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對鐵礦石等資源產品的需求催生、推動了一批澳大利亞本土礦業公司的創建、成長與壯大,最典型案例之一就是當前澳大利亞的第三大鐵礦石出口商福特斯克金屬集團(FMG)。最近剛剛退休的FMG執行董事史貴祥曾稱,“中國市場是我們存在的理由,沒有中國的增長,就沒有FMG。”FMG首席執行官伊麗莎白·蓋恩斯2019年11月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中國目前是澳大利亞的重要貿易伙伴,是他們的朋友,澳洲民眾也能看到良好的澳中關係對澳洲經濟發展的貢獻。FMG與中國的關係從來沒像現在這樣緊密,而且仍在通過各種方式來加強這一關係。

國際教育也是澳大利亞主要出口產業之一,中國對澳教育出口的貢獻更是有目共睹。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教育處公使銜參贊宗瓦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澳聯邦教育部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12月,共有超過22萬名中國內地學生在澳各教育部門註冊學習。中國連續多年位列澳最大國際學生生源國,並且穩定保持着年均1%以上的增長。澳大利亞教育部長提恩稱,2018-2019財年,國際教育為澳大利亞經濟貢獻了376億澳元,為國內創造了24萬個就業崗位,位居澳服務出口業首位。中國留學生還給包括航空、旅遊、地產等在內的其他產業帶來可觀的收入。

在投資領域,中國對澳投資的快速增長推動了澳國內經濟轉型。2017年9月,由澳大利亞中國工商業委員會發布研究報告指出,2015年中國在澳投資額達750億澳元。相較於以往主要集中於鐵礦石、煤炭等能源產業,近幾年來中資更集中於交通、農產品、保健品、房地產等行業,體現出中澳兩國經濟向服務業驅動轉型的趨勢。報告還着重研究了中國對澳洲的農業、旅遊業以及醫藥保健這3個行業的投資。以旅遊業為例,報告認為正是由於中國赴澳旅遊人數的大幅提升以及中國對該行業投資的擴大,當地酒店、航空、餐飲以及旅遊紀念品等一系列衍生產業才得到了長足發展。中國居民收入水平上升為澳大利亞經濟增長提供了新動能。

  澳政府系列政策衝擊中澳經貿合作

中澳兩國經濟的高度互補和高度依賴對兩國經濟發展都是有利的,在某種程度上也推動了中澳關係的發展。然而,在中美競爭、博弈逐步升級加劇的背景下,作為美國盟友及“五眼聯盟”一員的澳大利亞很快搭乘了美國在全球掀起的遏制中國崛起的反華戰車,還試圖降低對中國經濟的依賴。2017年以來,澳大利亞政府頻頻與當地媒體合作大肆炒作“中國威脅論”“中國滲透論”,不僅出台一系列限制中國投資的措施,還率先限制華為參與本國5G建設。隨後又制定“反外國干涉法”和“外國影響透明計劃法”等針對性非常明顯的法案,中澳關係隨之陷入低谷。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莫里森政府不僅在事先未通知中方的情況下關閉兩國邊境,還隨美起舞,積極推動針對中國的疫情源頭“國際調查”,繼續任由國會內部反華議員與媒體聯手抹黑中國,影響對華政策。更有甚者,澳安全情報局和聯邦警察竟然以調查中國政治滲透的名義對新華社等中國媒體的4名中國駐澳人員住處進行突襲搜查。莫里森政府推動修訂外商投資法、出台外交關係法進一步限制中國投資,制約“一帶一路”等,兩國關係進一步惡化,中澳經貿合作也受到進一步衝擊。

英國《衞報》報道稱,由於外交關係緊張,中國對澳投資一年暴減47%。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中國對澳大利亞投資已連續第三年下降。2018年至2019年期間,中國對澳大利亞的投資從48億澳元降至25億澳元。在高峯期的2016年,中國投資者在澳大利亞投資為158億澳元。主導此項研究的彼得·德賴斯代爾教授表示,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中國對澳大利亞投資急劇下降,表明中國投資者對澳大利亞猶豫不決的背後有更多的原因。他説:“除了投資結構的變化外,顯然還有澳大利亞國內其他因素的作用。由於最近的政策變化,投資環境似乎變得不那麼有吸引力,而且一些行動可能也被中國投資者視為負面的跡象。另外兩國政治關係的惡化,顯然也有影響。”

  澳政商界呼籲改善對華關係

日益緊張的澳中關係及其對兩國貿易合作的衝擊引起澳各界人士的擔憂,要求莫里森政府改善對華政策及兩國關係的呼籲此起彼伏。西澳大利亞州州長麥高文日前在一場會議上發表演講時對澳聯邦政府的對華政策展開批評。他表示,儘管外交事務歸聯邦政府管轄,但該州將倡導“明智對話”。麥高文説:“在當前困難和不確定時期,保持更穩固的貿易關係而非讓它們成為爭執的犧牲品勢在必行。”“我們應該保護自己的利益,這毋庸置疑,但魯莽對待為這個國家帶來財源的貿易關係,符合我們的利益嗎?”麥高文稱,該州去年向中國銷售約1000億澳元的產品,從中國購買價值40億澳元的商品。“這是960億澳元的貿易順差,我認為這在全世界都可能前所未有。”他説,“澳需要與中國保持良好貿易關係。”

前澳大利亞駐華貿易專員、曾在澳大利亞貿易投資委員會擔任領導職務6年的邁克爾·克里夫頓日前也表示,“未來十年裏,中國可能仍將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除非北京和堪培拉能夠修復破裂的關係,否則澳大利亞從中國經濟增長中獲取價值的能力可能將受到威脅。‘中國有毒’的氣氛繼續下去不符合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他呼籲,澳大利亞商業羣體需要做更多的事情來強調中國對澳經濟的貢獻。

澳大利亞農業產業協會主席馬克·艾利森向記者表示,從全國層面看,兩國關係正受到來自政治與貿易等多領域的衝擊。中國是澳重要貿易伙伴,農業、採礦、旅遊和教育等產業對澳經濟都至關重要,但來自澳國內政治、地緣政治和防疫等領域的決定等都給這些產業帶來非常困難的經營環境。雖然中國已找到很多產品的替代市場,但坦率而言,從質量、價格及可持續性的供應鏈等角度而言,澳仍有很大優勢。“我們期待一個雙贏的貿易伙伴關係,而不是雙輸局面。”

澳聯邦農業部部長利特爾普勞日前表示,雖然在處理澳中關係上,澳大利亞政府對中國態度過於強硬,但為了澳中關係能夠正常化,他願意做第一個來華訪問的部長。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07日 12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81 字。

轉載請註明: 澳大利亞政商界呼籲政府改善對華關係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