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財聯社時評」Taper要來了,這三點最值得關注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財經

今年夏天以來全球市場上瀰漫着的美聯儲“縮減恐慌”,似乎終於快要靴子落地了。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本週三美聯儲決議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可能最早11月開始縮減資產購買規模,到2022年年中完成整個Taper過程。在美聯儲鮑威爾略帶鷹派的講話發表後,美元指數週三出現大幅飆升,美債收益率曲線迅速收窄,同時美國利率市場對明年加息的預期也迅速升温。

而美聯儲隔夜的話音剛落,巴西央行就在不久後再度加息了100個基點,年內第五次上調利率,挪威央行也很可能在週四成為首個加息的G10央行。上述種種跡象令我們有理由相信,全球央行疫情下的貨幣刺激大放水,正逐漸走入下半場,各國決策者開始逐漸從思量如何在疫情肆虐下救市,轉向籌備啓動貨幣政策正常化的進程,分歧只在於各自的“緩”與“急”。對此,國內投資者眼下該如何應對,就頗為值得思量了。

面對美聯儲可能即將啓動的Taper,我們雖然需要有所警惕,但卻無需因此過於神經緊繃,眼下更需要做的——是剝開表象看本質。整體來看,以下三點最值得國內投資者關注。

首先,儘管美聯儲的Taper可以算得上重大的貨幣政策轉向,但與不少其他央行的加息舉措依然有着本質上的不同。美聯儲的Taper實質上只是將縮減每月的購債規模,但其資產負債表本身依然在擴張,僅僅是擴張的速度將有所放緩——美聯儲在Taper週期中依然處於貨幣寬鬆而非緊縮狀態之下。而從美聯儲本月利率點陣圖所釋放出的信號看,美聯儲決策者們真正考慮加息從而步入緊縮週期,可能至少還要留待明年底。

其次,中國與美國經濟週期在當下依然存在錯位,中國資產更可能在本國宏觀環境影響下走出獨立行情。目前市場關注的主要是中美利差、風險偏好與外資配置。其中,前者在當前並無需過於擔憂,因為哪怕是美債交易員眼下也在嫌棄美債似乎看不到任何“縮減恐慌”的跡象,甚至反而希望市場能夠有些“恐慌”幫助美債收益率走出低位。

最後,在資金流動方面,美聯儲隔夜逆回購操作已在本週連續多天超過了1.2萬億美元,不斷打破歷史紀錄,美國銀行間市場上大量的閒置資金依然過剩,無處可去。美聯儲也已經為離岸美元流動性的寬鬆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意味着市場目前無需過分擔憂美元流動性收緊對風險偏好的衝擊。對外資配置國內債市和權益市場的影響也料將有限。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由於美聯儲近年來持續加強管控市場預期和前瞻指引,與2013年美聯儲退出QE3引發的縮減恐慌相比,今年二季度以來因聯儲政策轉向而引發的全球市場動盪幾乎是“小巫見大巫”。而由於市場向來存在在此類利空引爆前的“賣預期買事實”效應,當Taper的靴子在11月真的落地時,我們或許反而能更為期待,市場能就此走出更為優異的表現。

有意思的是,在今年曆次美聯儲決議前,A股或多或少都會經歷一番震盪。每一次美聯儲的小動作往往都能引起國內市場投資者的關注,甚至有時候比美股投資者的短線反應還要大,儘管到最後沒有一次會徹底改變中長期的走勢。而這一回,似乎是“狼來了”喊多了,國內市場並未受到隔夜美聯儲決議的明顯影響,滬指週三在外圍市場節日期間下跌的背景下午後成功翻紅,週四也再度高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