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着工信部第三批293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名單公示,全國已有4762家中小企業上榜。其中,江蘇入選企業數量位居前列。所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指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徵的中小企業,這些“小巨人”企業專注於細分市場,致力於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正日益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小巨人”往往能迸發“大能量”。在市場上,大企業雖然是科研主力軍,但中小企業的作用同樣不能忽視。以工信部此前評定出的1832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為例,它們平均擁有專利數49.6項,其中發明專利11.8項,產品填補國內空白的企業達160多家。再放眼市場各個領域,每個大產業背後都是大量中小企業支撐的供應鏈技術鏈,中小企業能力能不能跟得上,會直接影響大中小企業的協同創新、融通發展和產品質量。當前,江蘇省不少“小巨人”企業處於基礎性、關鍵性、戰略性行業領域,其發展壯大對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企業發展韌性和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中小企業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毛細血管”。面對市場競爭,相比於大企業,不少中小型企業沒有規模優勢,只能依附於大企業“喝口湯”。但中小企業往往直接面對市場,能夠更加準確把握需求特點和變化,往往能最先捕捉到創新機遇。在互聯網時代,賽道的寬度大大拓展,更多專注細分領域精耕細作的中小企業,在業內形成了難以替代的優勢,甚至因此成為了行業“隱形冠軍”。“專精特新”企業的出現和壯大,給傳統中小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
支持“小巨人”企業發展,各地“抓大不能放小”。最近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重點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工信部等六部門7月出台指導意見,提出力爭到2025年,“發展形成萬家‘小巨人’企業”。可以預測,在多重利好支持下,困擾中小企業的融資難、科研投入不足等問題將得到相應緩解。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小巨人”企業的培育和成長不只是資金投入問題,圍繞“小巨人”培育,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由於“小巨人”企業的資產價值更多體現在專利、技術成果等無形資產上,對相關知識產權的保護顯得尤為迫切;中小企業對相關政策未必有足夠了解,各地亦要增強主動性,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同時,在優選“種子”選手進行培育的同時,要更加註重改善整體的營商環境和創新氛圍,讓更多中小市場主體在市場競爭中脱穎而出。(韓宗峯)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