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要投資一家銀行,該如何去看它的淨利潤呢?財報直接告訴的結果往往是被修飾過的,真正的答案需要通過其它數據抽絲剝繭得出來。
銀行財報中第一個模塊就是經營業績,如果想要知道一家銀行的淨利潤,看到這裏就可以了嗎?看到這裏就停下,那是淺嘗輒止,往下看才能挖到真相。
財報呈現出的是結果,可我們看財報的人卻要了解過程,只有看透過程,才能明白財報展現的結果有沒有水分,在行業裏是否有競爭力。
舉個例子來説,如果兩家銀行的淨利潤都是1000億,那是不是就能説明這兩家銀行的競爭力相同呢?並不是的,我們還要向深處挖掘一下,看這兩家銀行的淨利潤結構如何。
銀行的收入來源主要有三大類:
第一個是淨利息收入。淨利息收入是指生息資產收的利息和計息負債付的利息之間的差值。
第二個是手續費及佣金收入。這部分收入是指銀行收取的銀行卡手續費,代理服務等中間業務收入。
第三個是其他淨收入。這部分收入主要是投資收益、匯兑收益等。
後兩者又被統稱為非利息收入。也就是説要分析一家銀行的淨利潤,重點要看淨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
分析這兩種收入需要重點關注以下三個結構問題:
一、收入結構
在國內幾乎所有銀行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都要低於淨利息收入,確切地説,二者相差比較大。但是在西方國家,非利息收入幾乎和淨利息收入是均衡發展的。
為什麼非利息收入越高越好?因為隨着利率市場化改革,銀行面臨的攬儲壓力,以及淨息差壓力都非常大。非利息收入則體現出了一家銀行的服務能力以及投研能力,這是輕資產的運作模式。在監管趨嚴的形勢下,銀行的盈利能力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
如果兩家銀行的淨利潤相差不大,可以再看看淨利潤構成,非利息收入越高的銀行,競爭力越強。
二、淨利息收入結構
淨利息收入的計算公式為生息資產收取的利息減去計息負債支付的利息。如果兩家銀行的淨利息收入都是100億,那麼根據淨利息收入的減法公式來看,它有可能是200億-100億得來,也有可能是101億減1億得來
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呢?前者收取的利息比後者高一倍,但是從淨利息收入來看,二者竟然相等。
映射到實際的經營數據來看,有兩種可能:
1、前者計息負債支付的利率過高。收入的利息僅是支出的利息的二倍。這説明前者是靠高息攬儲來吸納儲蓄存款,可能是存款結構中活期佔比太低。
2、後者生息資產收取的利率過高。收入的利息竟是支出的利息的2倍。這説明後者的貸款利率過高,貸款利率過高,客户資質註定不好,未來出風險的概率也更高。
這兩種銀行是兩個極端,在實際的經營中,幾乎不會出現兩種情況,處於中間地帶的均衡位置是最好的。
當發現兩家銀行的淨利息收入相差不大,要看下這兩家銀行的利息收入與利息支出的比值處於什麼位置,再去細細地查看,是生息資產的結構有問題,還是計息負債的結構有問題。無論是活期存款佔比較低還是貸款利率過高對於銀行可持續發展都是不利的。
三、資產及負債結構
在生息資產中,最主要的就是貸款和墊款,但是各家銀行的資產結構是不盡相同的。在計息負債中,最主要的是客户存款,同樣的,客户存款的結構也是不盡相同的。
生息資產主要分公司貸款、票據貼現、零售貸款;客户存款主要分公司存款和零售客户存款。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是哪一類資產或哪一類負債多了好呢?
很明顯如果零售類的貸款和存款多了比較好。為什麼呢?因為只有這樣,銀行才能獲得較為穩定、利率較低的存款,發放利率較高,收益穩定的貸款。銀行的利潤增長也會相對穩定。
如果兩家銀行的淨利潤相差不大,那就去看一下它的資產及負債結構,如果零售類的資產或存款較高,那就説明這家銀行的利潤成長性較好。
總結:
銀行淨利潤代表了一家銀行在過去一年中的經營成果,它對於投資者來説至關重要,可是如果只看淨利潤這一個指標,難免會忽略掉一些結構上的問題,而這結構決定了銀行利潤的未來。投資投的是未來,利潤結構才是投資者應該重點關注的。在淨利潤之外要重點看以下三個指標:
1、收入結構:非利息收入佔比越高的銀行,競爭力越強。
2、淨利息收入結構:活期存款佔比較高或貸款利率較低,競爭力越強。
3、資產及負債結構:零售類的貸款和存款佔比較高,競爭力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