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拜登2萬億美元“大基建”真相:留給道路和橋樑的只有5% | 新京智庫

由 度方針 發佈於 財經

拜登“大基建”只會加重美國經濟的長期隱患。

圖片來源:美國白宮網

文 | 新京智庫特約撰稿 關不羽

據報道,當地時間3月31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發表講話,並公佈了一項2.3萬億美元(約15萬億人民幣)的基礎設施計劃。該計劃為期8年,旨在重建美國老化的基礎設施,推動電動汽車和清潔能源,創造就業機會。

在競選期間,拜登的團隊將其“人設”對標的是羅斯福總統。然而,隨着拜登上台後令人眼花繚亂的施政,讓他看上去更像是林登·約翰遜。而拜登在財政政策的“慷慨”上,已經讓林登·約翰遜的“偉大社會”計劃黯然失色。

拜登上台後,讓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美元數字後面“0”迅速增加。如果説已經“在路上”的1.9萬億美元紓困計劃還屬於對抗疫情、刺激經濟的“一次性注射”,那麼最新出台的“大基建”方案則是改造美國的豪賭。

然而,林登·約翰遜野心勃勃的“偉大社會”早已成了空喊口號、志大才疏的代名詞,拜登會不會重蹈覆轍?這恐怕大概率會發生。

拜登版“大基建”名不副實

美國基建設施落後是多年來眾所公認的軟肋。美國交通設施老化、互聯網覆蓋率低、公共設施陳舊等問題飽受詬病。

去年六月份,特朗普政府就曾推出過1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方案,用於美國全國範圍內的橋樑、道路維修以及5G、互聯網等通訊設施的建設。

美國基建問題也因此成為了那場選戰的重要議題之一。拜登團隊推出了7.3萬億美元的“綠色新政”方案,其中也包括了大量的基礎設施方案。

拜登入主白宮後,各界對拜登版“大基建”的正式出台一直抱有很大的興趣。

3月底以來,拜登即將推出“大基建”的消息不脛而走,外界得到的消息是總規模將達到3萬億美元以上。3月31日,拜登政府正式公佈了大基建方案的第一部分,一項總金額達到2.3萬億美元的龐大計劃。

2.3萬億美元的巨資將在8年內花掉,用於五大領域:

1. 向橋樑、道路、公共交通、港口和電動汽車開發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入6210億美元;

2. 直接撥款4000億美元用於家庭護理人員和老年人和殘疾人的護理;

3. 改善飲用水設施、擴大寬帶接入和升級電網投入3000多億美元;

4. 投資3000多億美元用於建設和改造200萬套可負擔住房,以及建設和改善學校;

5. 投資5800億美元用於振興製造業、研發和就業培訓等。

這一計劃中,傳統意義的“基建”含量很低,頗有一點“掛羊頭賣狗肉”嫌疑。

有論者指出,拜登計劃的“價格標籤”和設計上面臨爭議;有些人(經濟專家)驚訝地發現,該法案中大約只有5%是針對道路和橋樑的;將近20%的費用用於擴大對老年人和殘疾人的護理,另外13%的費用則用於通過半導體和綠色環保的大量投資以促進美國製造業的發展。

圖片來源:unsplash網

其實,這種分析只是點到即止,並未全部揭示這一所謂基建計劃的真相。

在這一龐大計劃中,道路交通設施的升級改造基本上是象徵性的存在,涉及的公路總里程僅2萬英里,不到美國公路總里程數的0.5%,高鐵建設更是被排除在外。

所謂升級電網的1000億美元,實際上是向清潔電力和其他能源轉換,不僅資金規模不大,而且“綠色化”的所謂升級轉換對解決美國多地區嚴重的電力缺口幾乎沒有幫助。

而其他公共設施諸如學校、保障房建設,實質上都是福利屬性的,並非經濟意義上的基礎設施建設。

因此,與其説拜登推出的是基建計劃,不如説是一項綠色化、福利化的社會改造項目

拜登版“大基建”更接近林登·約翰遜的“偉大社會”的社會改造,與桑德斯、科爾斯特等民主黨內激進左翼的方向是一致的,只是不那麼激進罷了。

這項2.3萬億美元的“基建計劃”僅僅是拜登版“大基建”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將在4月內推出,規模為1萬億美元,主要用於健保、兒童福利等家庭福利措施。也就是説,完整的拜登版“大基建”計劃中,傳統的基建含量還會進一步被稀釋。

“錢從哪裏來”是個硬傷

顯然,拜登政府既無力也無心改變美國基礎設施落後的整體局面,而是以基建為名,行社會改造之實。

這一方向對美國經濟長期發展並沒有多大幫助,甚至福利化的政策導向會進一步加劇美國政府的財政壓力。如果福利化、環保化能夠促進經濟發展,那麼歐盟發達國家的經濟表現不應該是長期停滯的狀態。

長期不可指望,短期刺激作用也不會很明顯。2.3萬億美元的財政支出將在8年內使用,這意味着平均每年將有2875億美元的預算支出。但這筆新增開支至少在這兩年不會有多大經濟拉動作用——去年到今年美國政府一共放水了5萬億美元以刺激經濟,和這一天文數字相比,每年3千億美元左右的新增支出不會有太大的刺激作用。這也是拜登版“大基建”計劃傳出至今,資本市場反應偏冷淡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2.3萬億美元及後續的1萬億美元,主要來源於增税。

而增税措施中,影響最大的無疑是企業税的大幅增加。再加上一些州政府也有可能在疫情過去後為了彌補財政缺口也會提升企業負擔的州税,因此美國企業將會迎來一波增税高潮。

圖片來源:unsplash網

與每年不到3000億美元的財政刺激相比,企業税負增加對美國經濟運行效率的負面影響會更為嚴重。

增加資本利得税和針對跨公司的徵税,以及最近會出台的“富人税”,其實有很多規避方法,即使成功開徵,税基也不過是1%的人口比例。其“均貧富”的象徵意義,遠大於實際的財政貢獻。至於其他取消税收減免方向的改革,情況也類似。

“巧合”的是,林登·約翰遜的“偉大社會”計劃,也是以企業税和個人所得税各增加10%為財政基礎的。這一計劃最終以勞而無功、激起民眾巨大不滿而收場。

拜登更有野心的“大基建”,能比“偉大社會”走得更遠?拜登同樣沒有解決“錢從哪裏來”的問題,“大基建”只會加重美國經濟的長期隱患。

美國政客為何對中國議題念念不忘

這一龐大計劃的財政安排遲早會把拜登政府推向兩難的境地:對傷害企業“太狠”導致經濟運行效率下降,肯定不是拜登政府追求的目標。但是,增税的財政效果不如預期,會迫使政府以提高負債,這又是美國公眾難以接受的結果。

這一兩難本質上來源於美國公眾的心態,既要做大福利化的蛋糕,又要綠色環保的高大上,還要緊盯政府赤字。

公眾彼此矛盾的訴求要求政府的財政政策在“三個雞蛋上跳舞”,結果卻是政策目標相互踩踏。

比如,增税政策將會沉重打擊美國本土的製造業、中小型企業,這和拜登“大基建”中斥巨資促進製造業發展的目標是明顯衝突的。

然而,至少到目前為止,美國主流輿論還沒有警覺其中的問題。除了少數保守派人士的質疑之外,主要的“批評”是來自“進步人士”,他們認為拜登“做的還不夠”。

美國一些論者盛讚拜登的將會像羅斯福和林登·約翰遜一樣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的基建計劃公佈後,其正反雙方都把中國帶入了議題。

特朗普指責拜登的計劃過於激進,“會讓中國受惠”——指的是中美貿易順差會擴大。

而拜登團隊在宣傳這一計劃時則聲稱這將“贏得對中國的競爭”。儘管從選戰以來,美國普通公眾對中國議題關注度並不高,卻沒有改變美國政客對中國議題的念念不忘。這已經是美國社會高度分裂的常態化表現了。

拜登“大基建”短期對中國經濟影響不大

那麼,拜登的大基建會對中國產生多大影響呢?由於真正的基建項目含量並不高,對貿易的影響不會大到讓特朗普“擔心”的程度。

不過,中國產業界也不要誤判美國的基建能力,其中確實有潛在的商機,但是其基建計劃長達8年,且中美關係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美方因大基建產生的需求並不會高度依賴中國產能。

至於“贏得對中國的競爭”也只是拜登團隊的宣傳而已。中美之間的競爭從來不是、未來也不會是單純的政府事務。正如當年的美英等競爭,國與國之間盛衰消長,取決於經濟運行效率、社會文明程度等綜合因素,既不是一朝一夕之間,也不是政府的意願就能改變的。

總體而言,拜登政府的“大基建”計劃短期內並不會對中國或全球經濟產生實質影響。但是,拜登的政策方向是值得注意的。

如果拜登繼續延續這樣改造美國社會的“大手筆”,導致美國經濟“併發症”惡化、美元地位下降,那麼對全球經濟、政治局勢的衝擊會是非常嚴重的。

林登·約翰遜總統讓美國深陷經濟衰退和越戰雙重危機的前車之鑑,並不遙遠。

編輯:柯鋭 實習生:餘丹 校對:王心

投稿、合作、聯繫我們:futurecity@xjbsmartcity.com

小米造車背後,若錯過這個賽道可能會後悔50年

從中美高層戰略對話看美國戰略的侷限性